目录序……………………………………………………………………………李瑞环前言……………………………………………………………邢贲思 戴逸 周溯源卷首语…………………………………………………………………………………方积六第一篇 安危所系导读 3
天子不置私财 7
立政之本在修身 7
第一节 肩负重任 7
督抚贪廉事关国家治乱 8
贪图享乐不能治政 8
地位越高 过错的影响面越大 8
有道与无道君王的不同追求 9
公私要分明 治乱才有别 9
用人唯才 不可徇私 11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11
兴俭举廉是致治之本 12
官吏要有监督 12
俭以养廉 14
俭以成廉 奢以成贪 14
第二节 俭以养廉 14
廉洁是为官之本 15
贪官是民贼 15
节俭是廉洁的前提 15
君主勤俭 国泰民安 15
高薪养廉 16
杜绝营私乃图治之道 18
谋求私利 妨碍政令推行 18
第三节 杜绝营私 18
偏私导致黑暗 18
官多败事 19
以贿赂得官 怎能忠于职守 19
为官务行宽大 政事要除虚伪 20
贪图财物 后患无穷 20
贪财必亡 知足不辱 21
北魏禁止官吏在城市争利 21
分工明确 奖惩分明 22
监察官员不可久任 23
考核官吏 以定升降 24
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 24
天下太平 患在不廉 24
官滥禄薄 难以养廉 24
定期考核 分别奖惩 25
人君贪财 所在非贤 26
官吏贪廉 关系国家安危 26
第四节 安危所系 26
君王豪奢 百弊丛生 27
借鉴历史 可明得失 27
奢俭不同 安危大异 28
贪逐财利 身败名裂 28
明君兼听 下情上达 29
上有所好 下有所从 30
安危所系 31
骄奢会导致死亡 31
贪财的人不能当领导 32
恤民系国安 32
基层政权关系国家的兴亡 33
第二篇 克己奉公导读 37
藐视强敌才可战而胜之 41
官吏应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41
第一节 为国尽忠 41
良将为国浴血奋战 42
忠烈殉国 理应褒扬 43
良将守纪尽职 43
既忠且廉 万古流芳 47
国家利益第一 49
出谋划策 功成身退 53
威严清廉 为人所慕 54
不爱权势 忠诚谦让 54
抚以恩信 安定边防 55
亲君子 远小人 鞠躬尽瘁 57
公而忘私 57
一心为国 言不及私 59
不因私利犯义 60
不图私利 61
为官一方 一无所取 61
甘守清贫 广施恩惠 62
病危尚忧国 谏主止征战 64
为政之道在选贤节俭 67
招信尉抗金护驾 68
三辞宠赐 68
为官要薄俸养、远声色、去谗私 69
不以名获利 69
廉洁奉公 遭人暗算 70
以身许国 70
为政公平 百姓赞扬 72
处事公允明断 治理成效卓著 72
第二节 办事公允 72
谦虚退让 尽忠职守 73
律己教人 做出榜样 78
清廉公正 不以可欲变心 79
简政爱民 节俭清廉 79
持政清苦为天下第一 81
为官廉平 功遂身退 82
坚持正道 敢于直言 83
抑己爱人 禁佞幸肆虐 84
秉公办事 节俭用物 84
不信天命 拒绝祈祷和大赦 85
执着工作 无所私爱 85
憨厚忠实 不计个人恩怨 86
为官清正 破除迷信 87
百姓断桥留清官 88
升官不庆贺 88
节约开支不扰民 89
为官清廉不患贼 89
皇帝明断 清官受赏 90
清廉执法 90
不要言过其实 91
从严要求 坚持长久 92
倾心向善 力不可挡 92
治民如牧羊 94
第三节 关心民困 94
关心农民 95
促农耕 促生育 生活改善 96
办事不扰民 吏民同赞 97
体恤民情 洁身自好 98
郡、县任官 勤于政务 98
解民困上书建言 99
遇荒年奏请缓政救危 101
前后官贪纵 独以清白闻 102
任至公 损不急 察灾情 103
行德政 民心归附 103
推行德政 百姓爱戴 104
宁愿丢官 不侵害百姓 105
居官不忘本 大得人民心 105
以私财济公 不剥民求利 107
不以私惠邀官赏 107
严惩贪官污吏 政治清明百年 108
革除积弊 访民瘼 德政长留人心 109
举人唯贤 不避亲仇 111
第四节 广用贤良 111
为国取士 不得恩归于私 112
治国须委众人、任贤良、严法纪不可独断 112
阳喑让爵 用人不私 113
相交不私 举必贤良 114
为官择人 奖掖后进 115
贤君良相 用人无私心 116
天下治平 在于择官 117
体恤民生 提倡节俭 119
第三篇 正身率下导读 123
行正才能得福 127
正人先正己 127
第一节 严格律己 127
提倡节俭 128
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在上层 128
学三王之长 图国家长治久安 128
君王行动和社会风气密切相关 129
君启其源 下必甚之 129
上层要自我节制去影响下面 129
君王提倡俭朴 130
贪鄙的根源在上不在下 130
米粮为养人之本 为上者应留心省察 131
文武官员要廉洁奉公 勤恳不怠 132
爱民惜物 戒绝奢华 134
恶衣菲食 毁殿济民 135
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137
“田舍公”节俭朴素成大业 137
并县减吏 精简政务 138
以德化民 为天下先 139
昭王不丢鞋 楚国无弃遗 141
主贤相仁 深得民心 142
王有仁德 病不为伤 142
知足不贪 143
先正己而后正人 144
谨慎选用身旁的人 144
关心民间疾苦 勤约俭朴 146
减供俸 省人员 国泰民安 147
勤俭朴素 为全国表率 148
躬行廉政 149
不让妇人参政 149
远佞臣 崇节俭 150
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制订政策 150
远奸邪 弃淫声 151
节俭于身 恩加于人 152
不忘旧 则社稷不危 152
不可因私滥赏亲族 154
战阵所获无所取 155
不杀无辜 以德服人 156
严军纪 宽待人 157
当官身体力行 改变社会风气 158
军纪严明 关怀民众 158
君王归还民女 159
天寒撤火 不忍一人独暖 160
君王赐茶为幸 160
君王节俭 百姓动容 160
严厉控御群臣 161
皇太子自奉俭约 162
做事须早 莫待年老 163
皇后勤劳节俭 16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可保长久 164
天子是人 也要节俭 164
人要注意修身养性 166
处静修身 俭约率下 166
第二节 修身养性 166
习俗移性 不可不慎 168
革除陈规 百姓受惠 170
上级官员应是下级官员的表率 170
第三节 率先垂范 170
郡守廉慈 县令不敢贪虐 171
以身作则 变奢从俭 172
计功受赏的必要性 172
办事清廉 下属悦服 172
长者之风 人所难为 173
国相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174
大臣正派 不私交皇太子 174
会上意 察民情 广教化 175
疏财好义 廉洁公平 178
宣扬教化 止息诉讼 178
谦让俭朴 179
以恩信侍羌胡 181
安定交州 百姓乐业 181
舍己救人 183
重义轻财 爱养吏士 184
正身率下 184
德惠西域商胡 185
清身率下 杜绝请托 186
以恩信抚民 186
清廉爱民 187
上级廉洁自励 下属难以为非 188
驻马待明酬禾值 188
执行政令无私心 189
行仁政 赦死囚 189
宰相请客:粟米饭、蒸葫芦 190
不忘贫贱时的恩惠 190
放囚归农 以信得人 190
急国难 挺身护京城 191
以静制动 智除悍卒 192
奖廉惩恶 国之常法 192
恭俭有制 勤政爱民 193
与士卒同样操劳 193
与士卒同甘共苦 197
廉洁清白 两袖清风 197
爱民乞代死 召医室无烛 198
弹劾宦官 百姓获安 199
以德化民 民敬如神 200
不以公物买取恩宠 200
崇奖风教 百姓争颂 201
“官清民乐” 202
自爱者当视利为鸩毒 202
校猎非时不得民心 204
北直隶第一廉吏 204
慎小谨微 欲不可纵 205
为私利请托遭贬 206
第四篇 忧民爱民导读 209
说话要对老百姓有好处 213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213
第一节 安民爱民 213
为君必须先存百姓 213
爱民受拥戴 214
安定百姓 使受实惠 215
藏富于民亦藏富于国 217
为君务必爱民 217
赈济鳏寡老人 218
解放奴婢 219
宽刑抚众 激浊扬清 221
放宫女配鳏夫 222
哀矜百姓 思以济益 223
为百姓治病 223
解救难民提供粮、药、柴、贷 234
关心民间疾苦 236
敬高年 赈灾民 240
减赋税 敬老人 244
慈俭悯农 为民拥戴 246
恭俭恤民 249
教民种植百谷 256
为民除害兴利 256
第二节 劝课农桑 256
居官不求声名 务在得人心 259
打算借给农民耕牛、种子、口粮 259
京师俭约 化及四方 260
兴修水利 农业生产连年丰收 262
劝告从事生产事业 262
愿为民舍身 保护粮食作物 263
为民造福 后人怀恩 264
劝课农桑 百姓来归 264
筑城修堰 百姓获利 266
行善政 铸耕具 266
筑堤防 广牛耕 267
兴利除害 修复水堰 267
推广屯田 修筑废堰 268
人能勤奋 到处都可耕凿 269
兴建屯田 招抚人士 269
督民垦田 公私皆利 270
罢公廨钱 不与民争利 272
减轻赋役 崇尚俭朴 272
第三节 减免赋役 272
为政贵在无为 为君应力戒骄奢 273
忧民困 上疏停征悬欠 275
免积欠 革弊端 276
为吏当为民除弊 276
免民税 防劫盗 277
爱民、减赋、修渠 278
免税赈灾 279
改革户籍 为穷户减税 279
减轻民负 修养济院 280
纾民困 免除强制征购 281
均平赋役 合理分派赈灾 282
公正廉洁 不畏权贵 283
一生为民 廉吏第一 284
清官受民爱戴 287
改革徭役制度 288
革除地方苛敛 288
抚恤荒年百姓 290
温饱而知他人饥寒 290
第四节 赈济饥民 290
赈贫薄赋 修湖溉田 291
君王爱民 百姓报恩 291
心怀大义 救民忘罪 292
分俸禄赈乡里 292
为政爱人 执法严明 293
开仓赈饥 一郡得全 293
爱民惠民 百姓拥戴 295
私粮赈饥 民赖以活 295
煮粥救济饥民 297
无私救人 急如水火 298
关注贫困 赈粮送衣 299
以自己俸禄救民疾困 300
赈贫救死 遗惠后人 301
赈饥民 修水利 平物价 303
私开官仓 赈饥救民 303
地震中与百姓共患难 305
出私财治河、供军 305
以军粮贷饥民 306
裁减官俸 赈济饥民 307
开仓赈饥 308
发官仓赈饥民 要富户多交税 308
以粮、药救灾民 309
抵押家财 开仓贱卖 310
反对决堤害民 311
宁愿一人死而活万民 311
救灾惠民 人称“佛子” 312
用自己数千石粮食赈济灾民 313
摈异说 赈灾民 314
廉洁好施 315
为百姓受灾痛哭流涕 315
开仓济民 315
养病人移风俗 亲断狱罪人服 317
第五节 改易风俗 317
以礼训人 百姓怀爱 318
教民重医 变易风俗 318
礼仪教化 民知所禁 319
平等待人 化行边境诸族 320
依理解救百姓 322
清除弊政 百姓欢迎 322
第六节 清除弊政 322
踏访实情 为民请命 323
轻侮权势 关心兵民 324
“先恤民而后己” 324
第七节 其他 324
务存约己 百姓安定 326
食禄者不应与百姓争利 326
性仁慈 多义行 327
爱养百姓 328
嫉恶忧民 直言善谏 329
不夺民利 329
迁徙部落民 汉胡两相利 331
官至将相 死无余财 332
区别对待 不滥杀无辜 333
行善政 蝗飞岁丰 333
洞悉民困 334
收养弃婴 明于执法 334
保护民众 335
以民为重 335
关怀军将生活 335
第五篇 恪守法纪导读 339
大官守法 小官廉洁 343
办事以法律为准绳 343
第一节 依法治国 343
据法办事 344
用法自大吏始 344
法治从实际出发 344
遵守法纪 公私分明 345
依法惩治腐败 345
官库财物 不能乱用 346
不因私而乱法 346
不要为我而乱了国家体制 347
按铨法选人 吏不能为奸利 347
拒绝领取额外赏赐 347
逐级审判 不许个人专权 348
惩办诬告的反坐法 348
严格按法判处 350
按法处死犯法的兵士 350
第二节 严格执法 350
执法无私 351
执法不畏权贵 352
没有大臣佥议的圣旨行不通 352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53
贯彻法令 不怕丢官 353
执法无私情 354
治国要遵守法令 354
法令划一 不分亲疏 355
法律无私 355
严格执法 356
不用公款谋私利 357
罚不阿近 引咎自责 357
不以乡情废军纪 358
依法办事 不以私情乱法 358
臂可断 约法不可变 359
砍昭陵一树 罪不当死 359
不论亲疏 严格按规定办事 360
不以私亲扰法 360
徇私免职 363
按实情断狱 365
第三节 严明判处 365
昏乱和贪墨杀人同罪 366
廉察疑案 366
抓捕盗贼 平判错案 367
判案神明 367
密访断案 368
遵守信义 369
查找物证 明断冤案 370
自杀抵罪 370
第四节 纠正错案 370
平冤狱严而不残 371
借助阳光断疑案 371
参劾冤案 372
手持兵器自卫 冤案大白 372
第六篇 刚直不阿导读 377
虽处逆境不忘使命 381
生命与正义不可得兼 则舍生取义 381
第一节 舍身取义 381
头可杀 但话不能不说 382
重任在身官员要直言敢谏 382
不为五斗米折腰 382
恪尽职守 不为自身谋利 383
一心为国 不谋求私利 383
无义而生 不如有义而死 383
执法不为贿赂和威胁所动摇 384
立场坚定 不随声附和 384
严惩无理幸臣 385
第二节 直言极谏 385
惩恶扬善 边疆安定 386
不改弊政 则民困国灭 388
不要后人重蹈覆辙 392
维护法令不惜身死 392
喜善不用 厌恶不去 必致亡国 393
不应贬敢于弹劾不法权贵的人 394
自古上书大多直率激烈 394
为国除奸 虽死无恨 396
敢触龙鳞 虽死不悔 397
仗义执法 皇帝也难干扰 397
勇于直言极谏 399
主持公道 不计私利 402
驳回皇帝御批 403
除恶务尽 不可乱法 403
拒谏饰非 皇位孤危 404
不按圣旨办事 404
皇帝大怒时也敢说真话 407
表里如一 敢作敢当 407
维护法律 不顾一切 408
不向天子献媚 408
尽职坦然 不怕杀头 409
为国进忠言 绝不连累友好 411
不怕死的史官 411
第三节 不惧权贵 411
敢揭权阉陷害忠良 412
不屈从权臣淫威 413
不为权贵替罪犯开脱所动 414
惩恶不畏皇亲 414
弹劾贪婪之徒 不避豪强 415
执法不应袒护权贵 415
为民请命 敢顶上司 416
不与奸佞结交 416
讲节操 不趋炎附势 417
惩处强暴 敢冒风险 417
坚持原则 不苟且偷生 418
不向权贵低头 419
不应见风使舵 419
冰山不足恃 宁折不能弯 420
不避权贵 420
官可不要 记文不可作 420
不为皇亲枉法 421
不能坐视有关国家得失不敢讲话 422
敢揭权臣误国害民罪行 422
不肯拜谒权宦 425
不怕强权横暴 425
以攀附权贵为耻 426
收回办席银 不怕得罪上司 426
不向权贵折腰 427
尽职敬业 不媚附权阉 427
敢抗殿下 428
弹劾误国奸臣 不畏酷刑杀头 429
功名有限 千秋清议难逃 433
依法严惩犯法官员 434
对谋反的天子兄也毫不留情 435
不公报私仇 435
第四节 不徇私情 435
不庇宗族 437
执法不私皇亲 437
选官回避亲戚 438
执法不袒友人 439
亲信犯法严惩不贷 440
不对亲戚讲私情 440
用人不能以新、旧有差别 441
弹劾贪官不避亲人 441
不徇情改史 442
不应偏袒故旧老人 442
执法不私罪亲 443
秉公执法 不受私情 443
拒谢私恩 443
不以私情而乱了国法 444
不仗势以私事干政 444
不迁就子弟欺骗行为 445
不以权庇护亲属 445
秉公执法 严惩杀人犯 446
不因公事报私怨 446
不能用国家官爵报私恩 447
大义逐亲 448
奉命办案 不得照顾旧友 448
执法铁面无私 449
不巴结权贵 也不落井下石 450
是非面前不见风使舵 451
宁伤亲人而不以权谋私 451
勇担责任 保护同僚 451
为民除害不惜官位 452
不应徇私庇护故旧 452
不为贿赂篡改历史 453
拒加名号 绝奸佞扰攘 454
秉公为死者雪冤 454
公私分明 防微杜渐 454
智拒豪门大族求情 457
不敢受请求 457
第五节 拒绝请托 457
不能低头徇私 458
选官谢绝请谒 458
革除请托陋习 458
巧辞请托 459
办事刚正 不受私人请托 459
不为贪财接受请托 460
执法办案 拒受请托 460
虽骨肉至交也不受请托 460
第七篇 清正廉洁导读 465
惩罚糟蹋庄稼者 469
不取民间一物 469
第一节 廉洁奉公 469
痛恨奢侈风习 469
做官清廉 470
为政清廉 不欺暗室 470
清廉为国 缴获归公 471
不私营产业 471
任官之所 木枕亦不须作 472
节俭奉公 吏民爱戴 473
以国事为重 不营家产 473
父子廉洁 475
清廉正直 种菜自给 476
吏民之物一毫不能拿 476
身居高位 谦逊廉洁 477
不受珍宝 匡谏政失 480
公物不入私门 481
以清正廉洁为己任 481
不参加招待上司的宴饮 482
主廉仆贤 482
不能以进献羡余钱来升官 482
不以苛剥百姓而向上爬 483
对朝政也要对症下药 483
知县退砚 484
以“四知”的原则自觉遵守 485
恪尽职守 为国利民 485
廉洁奉公 关心百姓疾苦 486
不以私情紊乱法令制度 487
不受礼 也不送礼 488
年老主动请求停薪退休 488
秉公执法 坚拒厚报 489
执行公务 两袖清风 489
不私拿一文钱的人 490
清正廉洁 严禁受贿 490
无功不受禄 491
贪污如白袍点墨 永远洗不掉 492
弹劾送金帛的人 492
为民申冤 不求报答 493
自奉节俭 嫉恶如仇 493
借用公物 原物归还 493
不拿做官地方一文钱 494
为官太傻却不爱钱 495
清正廉洁 495
高官几十年 家未增田产 496
应效法廉洁奉公的官吏 496
不为金钱做亏心事 497
官吏廉洁 威化大行 498
百姓祠祀爱戴的官吏 498
第二节 爱戴廉吏 498
为官清廉 吏民爱戴 499
智辞吏民挽留 500
亲友为廉官助葬 500
官吏贪暴 百姓受害 502
第三节 不廉可耻 502
执政者贪奢 国弊民困 503
崇尚奢侈浪费 必然导致丧败 507
帝王应节俭慎刑 508
抑制奢侈 才能治国 511
志在奢靡 必致灭亡 511
惩罚奢侈 不忘俭约 517
节制游宴 关心朝政 518
罢渎职受贿者的官 518
帝王应做臣民俭朴节省的表率 519
以搜刮民财换取赏赐为耻 522
不应用百姓血汗作宴饮费 522
为百姓和国家考虑 节制宴请、打猎 523
廉政节欲以除隐患 524
不爱惜百姓 后果难测 525
不在用度上奢侈 526
不贪功掩善袭能忌耻 526
君臣清廉则国盛 527
第八篇 躬亲节俭导读 531
治国的关键在于节俭 535
务节俭 毋多欲 535
第一节 治国需俭 535
爱惜国家财富 不追求享受 537
不谋求个人的私欲 537
以俭养廉 以廉养德 538
惟俭可以养廉 538
抑奢侈 弘俭约 539
人君节俭 天下自然无事 540
皇帝注重俭朴 为全国做出榜样 541
赵简子厉行节俭 541
第二节 以身作则 541
节俭要善始善终 542
皇帝厉行节约 朝廷内外仿效 543
北魏皇帝常穿洗涤后的旧衣 544
撤去重复的肉食 545
梁罕见的恭谨节俭皇帝 546
贵夫人贵节俭 亲手缝制军服 548
减少宫中用度 549
养成朴实节俭的风气 551
尽量节约开支 551
当皇帝要躬亲节俭 552
以利用废物教育部下 552
不忘祖先创业艰难 557
废物利用 勤俭办事 557
不用玉石装饰车辆 559
节省费用 减少财政开支 560
皇后插戴通草绒花 不用珠翠 560
妻子不入官舍 使用布被瓦器 562
宰相妻子不穿丝绸 562
第三节 衣着朴实 562
清廉朴素 带头厉行节俭 563
妻妾穿布裙 563
身为王侯而服饰肴膳如平民寒士 564
清廉公正 百姓爱戴 565
衣服被褥十年一换 567
用粗丝织品缝制衣服被子 568
王安石不讲究衣食 569
禁止用丝绸做帐幕 569
宰相衣被简朴 569
一件旧袍穿三十年 570
大官家中仅有布衣瓦器 571
封疆大吏离任和到任时一样清贫 572
地位高贵 服食仍如布衣 572
御史夫人穿粗衣布服 572
性俭朴 穿布袍 573
衣服破旧 床上没有帐子 573
救济贫困 家无储蓄 575
食不重肉 妾不衣帛 575
第四节 食不重膳 575
平时只吃青菜、干鱼 576
与仆役同饮食 577
待客俭约 578
宰相用粗粟米饭招待朝官 578
举办宴会不准浪费 579
苏东坡衣服饮食都很随便 579
用一盘菜肴待客 580
埋羹太守 580
军将食不重味 581
不以美食奉上官 581
当官家穷 没有饭吃 582
用葱汤麦饭待客 582
用剩饭炒鸡蛋待客 583
食皆菽乳菜韭 583
朱公席 584
强敌在外 哪能顾家 585
拒绝更换好住宅 585
第五节 住宅简陋 585
住所弊陋 586
不以子贵而奢侈 586
借官屋数间遮蔽风雨 587
不装饰园林宅屋 587
住所没有正屋 587
睡茅棚 与仆人一起吃饭 588
住茅屋三十多年 589
有官居相位 无宅建楼台 589
一张胡床 搬来搬去 590
牵驴入蜀当官 591
单骑赴职 每天吃一顿饭 591
第六节 轻骑简从 591
独自一人赴任 592
第九篇 甘守清贫导读 595
朝廷赏赐 全部封还 599
臣有两手 只要两匹绢 599
第一节 不收财物 599
把军饷银几十万两如数归公 600
平生当官 一文不取 600
珍宝山积 秋毫不犯 601
当知县不私拿一钱 602
只领俸禄 不再收任何财物 602
运回种子 不要南方珍宝 603
终生廉洁 闭门不收馈赠 603
靠织草鞋谋生 不食不义禄 603
将赃物全部交归官府 604
罢官不运宝货 604
以缣赔禾 605
一无所取 606
只领俸禄 不收财物 607
不收取南海财物 608
不私拿百姓一斤麻 608
当官清正 从不接受馈赠 609
割衣带充作灯芯 不用百姓物品 610
出使外地不牟私利 610
不爱财货 不图享乐 611
不受馈赠 怒砸红瓷器 611
不私拿一块砚台 611
行廉不语 612
公私分明 612
归还私加禄米 613
从不贪占一钱 613
不取羡余钱 614
拒受官给俸米 614
不私拿一钱 615
不把大珠攫为己有 615
杜绝馈遗 家中不能自给 617
不受人一丝一粟 618
不私拿公家一丝一毫财物 618
不置办产业 619
县令家仅有大麦数斛、旧车一辆 619
第二节 家无余财 619
当官不增家产 620
身为尚书 家中财产未增 620
只注重道德 不为财富烦恼 621
清约俭素 家无货积 622
相三君而无私积 622
家无储积 不置办产业 623
家中只有数百卷书 624
俭约自居 家无私积 624
清白认真 不事家产 625
家中没有多余的物品 625
家无余财 生活穷苦 626
与亲友共用俸禄 628
将俸禄赠人 家无余财 628
家中一无所有 629
一生清廉 号称清郎 629
历官无积蓄 630
退休回乡 不取淮南一物 631
心系工作 不添置产业 631
廉洁治家 将家人所藏犀角象牙等抛入江中 632
平生廉洁 不置办私产 633
死后仅有白银四两 635
死无余资 635
为官“彻底清” 635
县令回乡 仅有几十箱书 636
遗物仅八两俸银 636
海瑞不求权贵 生活艰辛 638
第三节 安于清贫 638
久在官场 不知富贵滋味 639
一生两袖清风 639
安于清贫生活 640
百姓贫困 为官不可独享富贵 641
处身清苦 心怀百姓 642
颜回甘居陋巷 箪食瓢饮 642
清身洁己 不尚华丽 643
母死无马送棺 644
一生清贫 645
家境清贫 儿病无钱买药 645
一生俭朴 为国效劳从不懈怠 646
身任将相 家庭穷困 648
一辆破车运走全部家财 648
门帘破旧 拒不受馈 648
以身殉国 家贫不能送棺回乡 649
钱塘一叶清 650
不媚事权贵 回乡生活清贫 651
壮年辞官 回乡耕种 651
为官一生清贫如洗 652
清苦自励 652
退休回乡 靠耕种谋生 653
知县去世 儿子卖书安葬 654
身死之后 家里仅有剩余的俸金 654
《题帐》一诗见清廉 655
居官清苦 656
人称“于青菜” 656
官居尚书 贫穷如故 657
第十篇 拒收贿赂导读 661
不贪财才是宝 665
不能贪得无厌而受贿 665
第一节 拒收贿赂 665
不做非分事 不受不义财 666
推诚守信不贪财 667
贪赃之物不敢拜受 667
不应以命求财 668
掘出黄金 不据为己有 668
拾金不昧 669
拒纳贿赂 669
不接受叛逆的贿赂 669
不许加征钱财 从中渔利 670
不沾亡友丝毫之利 671
不因贪财而利己误人 671
再困窘也不接受百姓血汗钱 671
拘捕贿赂者 672
不受贿 不搞裙带风 672
视贿金如污垢 673
做大丈夫不取不义之财 673
拒贿利民 不沾公物 674
为坚守法规 宁肯辞官不受贿赂 674
小官也不应接受贿赂 675
受贿是衣冠楚楚的强盗 676
不受重贿 676
拒食诱饵 676
绝不接受钱财贿赂 677
不以贿赂求升高官 678
拒绝太守索贿 678
第二节 拒不行贿 678
不贿赂权臣 679
不以千金礼拜谒权贵 680
不行贿纳贿才能国泰民安 681
不向宦官低头送礼 681
拒向上司送黄金 682
既不行贿 也不受贿 682
铲除贪官污吏 朝政才能清明 684
第三节 制止贿赂 684
将贿金公之于众 685
受贿总是有人知道的 685
为官应廉正公忠 不与贪官调和 686
惩罚违法用麸的军将 686
整顿法令 再不敢贿赂求官 686
敢揭权阉贪赃 687
第十一篇 不受馈赠导读 691
磨炼情操 不为官受礼 695
知错就改 保持廉洁 695
第一节 并非小事 695
著《廉吏论》表心志 696
为官退礼 教化大行 696
馈赠黄金等于杀人 697
拒礼廉洁 才能理直气壮 698
拒不接受奸臣馈送的沙糖 699
执法拒馈 节俭养廉 700
秉公修史 力拒私赠 700
不为千金所玷污 700
馈赠是不义之财 接受者是耻辱 701
不倚权接受馈赠 702
不随便接受馈赠 702
第二节 拒收馈赠 702
拒收重礼 703
一贯不接受馈赠 704
不收药材 705
不受报恩礼物 705
洁身拒礼而不伤人 706
拒收巨款 707
不受馈赠 去如初至 707
坚拒酬金 708
实在不能推辞 收赠绢二丈 708
百姓赠送钱货 一无所受 709
家贫而不爱盈门之礼 709
薄礼也不接受 709
吃穿不充 也不纳礼 710
公私馈赠一概不受 711
蕃夷馈赠无一接受 712
拒收奇珍异宝 713
不收黄金礼 713
为官不受赠纸 713
不受任何礼物 713
以死相胁也不收礼 714
不为治病接受赠药 714
退还进献物品 715
不倚权收礼 715
冒死辞退拜见礼物 716
不取馈赠的苜蓿地 716
辞退珍宝服玩 716
虽穷也不接受达官贵人的钱 717
坚决拒收任何馈赠 717
一衣虽微 却开污行辱身之端 718
不许让人为自己建新房 718
退还一百两黄金 718
一辈子未曾接受馈赠 719
接受馈赠如同新衣被弄脏 719
不接受贡使馈赠 720
不受国子监学生拜见长官的礼品 720
不告而别 坚辞馈赠 721
不收红墨竹 721
所到之处均辞馈赠 722
不为金钱讲私情 723
退还礼物 723
坚辞漕运羡金 723
公事公办 不受私馈 724
不能凭借权势夺人之爱 724
虽穷也不受馈赠 725
所得金宝等赐物全部上交朝廷 726
第三节 退还礼物 726
将礼物上交国库 727
美玉虽好但不能接受 727
封存礼物 728
封存旧友赠物 日后归还 728
为官清廉正直 俭朴守法 729
封存馈赠 730
封还历年所赠礼品 731
馈赠者虽死 也退还其子 731
归还秘方、白银 不见利忘义 731
退还同事馈赠遗物 732
亡隋弊俗不可再行 733
杖责馈赠者 733
第四节 严禁馈赠 733
不许贵妃接受大臣馈赠 734
朝廷不正 怎能正天下 735
罢除官场互送礼 735
臣罪莫大于贪财 736
法律决不会宽恕行贿者 736
送礼者与受礼者一起从重治罪 737
告发贿赂人 此后无人再敢上门 737
第十二篇 薄敛于民导读 741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745
第一节 民为邦本 745
除民之忧 民安国宁 746
百姓冤难伸 国难宁 747
百姓安乐 国家就富强 749
治国必需先存百姓 750
只杀首恶 不惩无辜百姓 752
聚敛媚君 误国殃民 753
官不厚敛 百姓就不挨饿 754
皇帝出巡 不扰劳地方官吏百姓 755
第二节 减少搜刮 755
爱民之道在于使百姓得到生存 756
不夺已许婚之女 757
不能为吃鱼妨碍漕运 757
打猎不要妨碍收种庄稼 759
不应贱视人而看重禽鸟 760
不信鬼神 罢开御道 761
禁止百官扰民贪财 762
冒死进谏 保民庄稼 762
严禁扰民 770
上任不扰沿途州县 771
皇帝巡幸不扰民 771
不应增加赋税扰民 772
禁止地方贡献珍贵食物 773
地方不得进贡异味食品 773
第三节 禁止进贡 773
拒收美女 774
据产进贡 不得外求 774
罢除进贡 巡幸不扰民众 775
不许再献鹰隼 775
酌情减少外国贡品 777
不许进贡珠玉等玩物 778
认错进贡纳物 必须停止 778
第十三篇 力戒奢侈导读 781
玩物丧志 导致败亡 785
追逐牡丹 用以获利 785
第一节 奢侈亡国 785
饱暖无所事 淫侈自然生 785
豪奢导致失败 786
奢侈导致亡国 786
靡费民怨 祈祷无用 787
抑奢从俭 培养国力 788
力戒奢侈 为百姓做出榜样 788
第二节 力戒奢侈 788
婚丧严禁豪奢 791
奢侈费用 超过天灾 792
力戒浪费粮食 793
反对浪费粮食 793
力戒奢侈 家国安宁 794
充分利用旧物 力戒新造奢侈 794
力戒酒色美味和游乐 795
力戒豪奢有榜样 796
限制奢靡 797
戒豪奢 禁浮侈 崇本业 798
竹头木屑 有备无患 800
勤俭节约 力戒奢华 800
戒奢侈 慎用人 801
禁奢侈 比贡献 802
禁断奢华 移风易俗 803
居重位 不持威仪 803
抑豪奢 轻赋敛 805
减实封 崇节俭 806
崇节俭 戒奇巧 807
骄奢导致败事亡身 807
放遣宫女 自求配偶 807
毁掉宝器 崇尚俭朴 808
服饰逾制受处罚 808
戒豪奢 崇节俭 809
做官不游宴 过清贫生活 811
裁节费用 停止生产贵物 812
头脑清醒 不生邪念 812
力戒侈靡 拒食蛤蜊 812
力戒奢靡 毁坏贵物 813
崇俭朴 禁攀比奢华 814
和平时期 注意节约 814
滥赏赐是腐败的一种表现 815
打猎游乐 下民抱怨 816
力戒奢侈 关怀民困 817
骄奢恶果重 817
第十四篇 不贪酒色导读 821
君王贪酒食色玩必亡国 825
第一节 贪色误国 825
妓妾成群被人鄙视 826
沉溺酒色 不朝见天子 826
好色容易上当 826
骄奢淫佚是祸根 827
嗜欲多 受损伤必大 827
纵情财色 827
迷恋声色 不理政事 828
夺美婢 害人命 828
沉溺女色 几乎丢了江山 828
声色之害甚于鸩毒 829
酒醉杀人 难逃法网 830
嗜酒有害 830
第二节 嗜酒有害 830
乘酒使性招祸 831
发酒疯应受责罚 831
酒醉误事害命 831
假托酒醉也难免罚 832
酒醉不能接受任命 832
酒醉招祸 殃及妻子 834
贪酒大权旁落 834
私饮酒误答对坐罪 835
饮酒误急事 835
饮酒废弃职务 836
嗜酒贪横没有政绩 836
醉酒连日怎能当官 836
盖酒瓮布年久糜烂 836
以酒为命 837
得子醉酒误放敌探 837
以酒纵情 838
死不忘酒 838
拒不戒酒 自食恶果 839
酒后失态遭弹劾 840
临死犹忘不了酒 840
因酒险遭杀身之祸 840
酒醉失火 焚船、金帛无数 841
酒后骂人被责 841
酒醉暴怒 841
终日饮酒 将士愤怨 842
寄情于酒 至死不悔 843
家为酒贫 844
酒醉时多 办公事时少 844
好酒色 多犯法 844
醉误军机受辱 845
因酒误战被杀 845
以嗜酒为祸害 846
爱酒不爱高官 846
饮酒造成失误 846
嗜酒误了前程 847
嗜酒误了写书 847
嗜酒怠于政务 847
以酒醉失言 伏阁门请罪 847
嗜酒好色不是养性之道 848
酒能损人 848
醉酒不得重用 848
眼盲于酒 848
在官署饮酒欢呼被免官 849
违丧礼饮酒贬官 849
酒并不能真正消愁 849
酒醉失礼被贬谪 850
酒醉违法 免官而死 850
酗酒丢官 不免饥寒 850
酒后互相毁谤被弹劾 851
出征昏醉受罚 851
酒醉言语失敬遭降职 851
违丧礼饮酒而罢官 851
一人醉酒犯法 多人遭殃 852
酒后争吵 双双挨罚 852
因酒争吵贬外官 852
酒醉得罪权贵 被逐回乡 853
醉酒失礼而丢官 853
酒能烂肠 854
过度饮酒能致人死 854
酒醉违礼仪贬官 854
醉酒失礼被停职 854
饮酒杀客 855
家产被酒肉耗尽 855
嗜酒色暴死 855
醉酒而死 855
酒醉直言 多得罪人 856
酒伤性 多有过失 856
酒醉乱骂人 856
酒醉废事 予以杖罚 856
醉而滥罚下属 857
不贪声色 励精图治 858
第三节 不爱酒色 858
富贵不换妻子 859
不为君王赐美女 而弃老妻 859
为国杀敌拒美色 860
不再纳妾 860
不为酒色财迷惑 860
为官忧民 声色狗马无一留意 861
妇人不能以妖艳自矜 862
不嗜好名利声色 862
不贪财 不好色 不畏死 863
恪尽职守 不好声色财货 863
不娶友人孙女为姬 864
第十五篇 少建宫苑导读 867
自古不苦宫小而忧民不安 871
君主不应把快乐 建于百姓痛苦之上 871
第一节 劳民伤财 871
修建陵邑 靡费劳民 872
盛修宅舍 不顾安危 873
减省修缮 上天降福 875
不应敛民营造无用之物 876
帝王应约束自己 爱护百姓 877
不应多建宫室 878
取信于民 罢除无用之物 880
修宫误农 民困国忧 882
帝王应以水能载舟也能 覆舟为戒鉴 883
逞奢侈者必败 884
不应以修壮丽宫室为能干 884
勤俭节约 国家才能永远稳固 885
盛修宫室 败坏德行 887
省劳役 功德无量 889
应当充实国库 休养人力 889
大兴土木不能救饥寒 890
不应为修寺观劳民伤财 891
不可在灾年大兴土木 妨碍农耕 891
敌人未灭 怎能顾家 899
第二节 减少营建 899
拒建新房 899
因陋就简修缮宫室 900
应遵先帝戒奢令 节制修房舍 900
国步维艰 更应少兴土木修建 901
休息百姓 节省徭役则年丰有望 903
为自己浪费 不是为民之道 904
广宫室、好巡游 没有益处 904
自己不喜欢的 不要强加给别人 905
知错就改 不造宫殿 906
非分享乐 必受其殃 906
人有道义之乐 什么都可置之度外 907
无功之人岂可坐享大宅 907
不建豪华住宅 908
帝王应以俭朴为准则 908
敌仇未报 不遑修宫 908
天子能自节约不是坏事 909
贵族不得随便征发徭役 910
对工程建筑玩忽职守者 从重定罪 910
有所修建 一律朴素 911
不可拆毁民房修御道 911
不谋良田美宅 不培坟墓 912
防止大兴土木之风 912
尽量少建或不建宫室 913
第十六篇 丧葬从俭导读 917
褒君爱父不在于聚财厚葬 921
第一节 薄葬有益 921
薄葬无坟 922
生前崇尚俭省 死后薄葬 924
革除厚葬陋习 丧葬节俭 924
不违背朴素志向 丧事从俭 927
有德的人薄葬 928
葬日勿奏乐 930
以纸被瓦棺薄葬 930
告诫子孙丧事从俭 931
以裸葬矫正世人厚葬 932
丧葬不用套棺 932
第二节 丧事从俭 932
随葬一无所有 934
棺仅容身 墓仅置椁 934
墓中聚沙为床 当天埋葬 935
遗嘱薄葬 不接受册赠官爵 936
不建寝庙 露天祭祀 936
葬土穴不用棺椁 尸盖单帛 937
因山为坟 冢仅容棺 938
坟不树 敛以时服 不置明器 938
家人不必送丧 939
葬于不毛之地 服丧不禁婚嫁等 940
生死如昼夜 一物不入棺 941
治身清俭 随得一地而葬 942
葬于贫瘠土地 不用明器等随葬品 943
丧事简要 碑文不文饰 944
单衣而葬 棺内不要另加一物 944
不请谥号 不刻墓碑 945
第三节 厚葬害人 946
厚葬何益朽骨 946
葬俭安神 葬侈生害 947
让人知薄葬之义 厚葬之害 947
不要像愚昧的俗人那样厚葬 948
为幼子厚葬有害国家百姓 949
坟墓被发掘均因厚葬 951
因山而葬 不须起坟、无用棺椁 952
高坟藏宝 反为亡亲累赘 952
殓以常服 四时之衣各一副 955
坟高不应违法 956
第四节 禁止厚葬 958
殓葬不得用黄金珠玉等 958
厚葬破业 重服伤生 958
丧葬应节俭节哀 958
禁止丧葬奢靡 960
毁生以奉死 圣人所禁 960
从皇帝到百姓都薄葬 961
违礼厚葬者治罪 962
皇陵因山而修 丧事从俭 963
皇陵制度从俭 963
第十七篇 管教亲属导读 967
把清白廉洁的作风传给子孙 971
第一节 留下清白 971
把清白官员的称号留给子孙 972
留给子孙的在于清白 972
把清白名声留给子孙 972
不留遗产 激励子孙争取自立 973
不为子孙置办产业 974
以做官积金遗子孙为可耻 975
切莫买田盖房 977
仅留薄田为子弟衣食 977
不积钱求利 做后人的表率 977
父子清廉 978
第二节 官不私亲 980
官不私亲 以法律为准绳 980
三次拒绝给兄弟封爵 980
要侄儿在京城以外地区为官 983
后宫之家不得封侯 983
不重用后宫亲属 984
请求不给哥哥当宰相 985
不私荐子弟当官 986
不让儿子滥得军功 986
嘱咐家人不冒充军功 987
为避嫌不许女婿应试 987
告诫儿子不要无功受赏 988
要求儿子出任地方官 989
皇帝舅舅照章缴纳租税 989
不许亲信随从干涉地方政府公务 990
送子屏风 戒骄横奢侈 991
第三节 诫子俭廉 991
从小就要节俭爱物 991
拒赠裘衣 送丝绵三十斤 991
教育子孙要防止奢侈 992
严厉批评侄孙浪费行为 993
嘱子孙戒奢侈骄慢 993
事君勤 约己廉 994
每用一钱都必须三思 995
住房不要太宏丽 995
不做无益的事 995
要以勤俭为本 996
若思创业之艰 就不怕酷暑 996
生日不祝寿、不收礼 996
要在节俭方面下工夫 996
斥子受贿 997
帝王所造假山 都是用的百姓血汗 997
诫子勿受赏赐 997
临终前诫子廉洁 997
不许子女侵占别人财物 998
教子廉洁 998
教育子孙不要为分家财争吵 999
教育家人不贪小利 999
以廉、谦、劳三字与兄弟共勉 1000
要胸怀博大 不图富贵功名 1001
教育子侄勤奋谦虚 1001
以前辈为师 刻苦学习 1003
第四节 勤奋读书 1003
要发愤读书 做国家有用的人 1004
教育子孙读书劳动 1006
努力学习 报效国家 1006
永远要靠种田谋生 1007
嘱咐儿子从小过艰苦生活发愤读书 1007
让侄儿经受战争的锻炼 1008
劝儿子交友慎重 1009
交友要选择贤明人士 1009
第五节 慎重交友 1009
向谦恭节俭的人学习 1010
待人要诚实 不巴结奉承 1011
接近君子 疏远小人 1011
不杀此儿 国家必有大祸 1012
王猛处死皇亲 1012
第六节 违法严惩 1012
严禁弟弟利用当官身份经商 1014
敦促八旗子弟改邪归正 1015
子孙犯法 不许进入我家 1015
不褊袒外甥 1016
诛杀逆子 以行大义 1016
官员子弟屡教不改者 发配远方 1016
不以兄子而乱国法 1017
家法威严 杀死犯罪侄儿 1017
外戚贪污被处死 1018
严惩驸马都尉 1018
不惩治外戚的专横跋扈 就自毁堤防 1019
为国深虑 大义灭亲 1019
不袒护儿子的过错 1020
教育侄儿遵守国家法纪 1021
驱逐外戚出宫 1021
僮仆仗势横行 要抓紧惩治 1023
驸马家人犯罪 依法惩办 1024
儿子吃公家的饼 送进牢房 1024
第十八篇 严惩贪官导读 1029
第一节 蠹国害民 1033
无钱行贿 不能当官 1033
崔湜父子兄弟 仗势受贿 1033
征收“拔钉”钱 1034
贪生怕死 专事聚敛 1034
苏师旦贪贿亿万 1035
元载良田别墅多达几十处 1035
窃取官物 贿赂皇帝交结朝中权贵 1036
章仇兼琼向杨贵妃姊妹 行贿求宠 1037
靠行贿升官 1038
一人行贿 同姓六十余人得官 1038
主臣一道贪贿 1038
通过贿赂买官 1039
表面正派 暗中大肆受贿 1040
大肆掠夺牛马骡驴 1040
贪贿盗窃 无所不极 1041
利用生日搜括僚属 1041
借购买之名 行贪赃之实 1042
逼索财物 1042
借口铸造佛像 征取黄金 1043
宰相家藏银几万两 1043
太监李广受贿数百万 1044
贪赃多多益善 1045
通事谋财害命 1045
梁冀贪财害命 1046
与皇帝比谁剥削民脂民膏多 1047
逼死人命 贪污钱财 1047
索取重贿 逼人自杀 1048
严嵩贪赃枉法的八条罪状 1048
严嵩贪婪奸诈 1050
严嵩专权纳贿 无所不为 1050
严嵩私藏充溢 半属军储 1052
严世蕃挖地窖藏白银 1052
和珅二十大罪状 1053
空前的贪婪蠹国之贼 1055
第二节 惩治贪官 1057
要求大力惩治贪官污吏 1057
为官贪财 一定丧命 1058
惩治掠夺财货的县丞 1058
号召官吏、百姓揭发贪官 1059
对贪官决不宽贷 1059
要求从严惩治贪官 1060
贪污受贿 依法定罪 1061
金世宗惩治贪污官员的措施 1061
订立规章 禁止地方官掠取财货 1063
痛斥贪官 1064
不畏强暴 严惩贪官 1064
允许贪官赎罪 不准官复原职 1064
不惧权势 惩治豪强 1065
冒死揭发贪官 1066
不畏权势 惩治恶少 1066
害民者黜 1067
杀死贪婪残暴的县令 1068
夫妻受贿 双双败亡 1069
赐贪官死 1069
卖官鬻爵 被谪充为兵 1070
贪官赃物被全部没收 1070
贪暴者受惩 1070
官员抢人妻子 被陈尸示众 1071
微服私访 罢免贪官 1072
当场查清事实 严惩贪官 1072
贪官被处死 1073
后记 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