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综述 1
目录 1
序言 张庚 1
图表 35
大事年表 37
面具 4 73
剧种表 77
陕西剧种流布图 80
志略 81
秦腔 83
剧种 83
同州梆子 90
西府秦腔 92
汉调桄桄 95
汉调二簧 97
道情 101
陕北道情 104
线戏 105
老腔 107
碗碗腔 108
弦板腔 110
阿宫腔 112
弦子戏 114
眉户 115
大筒子 117
八岔 118
花鼓戏 119
关中秧歌 121
陕北秧歌 122
二人台 125
端公戏 126
跳戏 127
赛戏 130
晋剧 131
蒲剧 131
京剧 132
豫剧 134
评剧 135
越剧 136
剧目 137
二度梅 140
一文钱 140
一字狱 140
一条路 140
八珍汤 141
九龙峪 142
八义图 142
三滴血 143
十二把镰刀 143
三娘教子 144
三回头 144
三打祝家庄 145
三知己 145
大报仇 146
山村小店 147
大家喜欢 147
山河破碎 147
山西娃打锅 147
万福莲 148
上楼台 148
下河东 148
上天堂 148
子期论琴 149
女界牌 149
五典坡 150
火焰驹 151
五台会兄 151
双阳公主 152
双锦衣 152
风波亭 153
王魁负义 153
日月图 154
天门阵 154
毛鸿跳墙 155
水淹泗洲 155
太和城 155
牛永贵挂彩 156
王成卖碗 156
王佐断臂 156
无敌楼 157
夫妻识字 157
夫妻观灯 157
办年货 157
白玉楼 158
六斤县长 158
白蛇传 159
白玉钿 160
白玉簪 161
白逼宫 161
玉虎坠 162
玉堂春 162
打龙棚 163
玉梅绦 163
打渔杀家 163
石佛口 164
打虎计 164
古董借妻 165
石佛寺 165
汉明妃 165
龙门山 165
失子惊疯 166
兄妹开荒 166
四望亭 166
杀狗劝妻 167
夺锦楼 167
红珠女 168
杀四门 168
杀子奉君 168
红珍珠 168
血手印 169
红布条 169
红线记 169
回荆州 170
血泪仇 170
伐子都 171
宇宙锋 171
安安送米 171
许田射鹿 172
过巴州 172
齐宫乱 172
张松献图 173
西安事变 173
好男儿 173
刘糊涂断案 173
花亭相会 174
张琏卖布 174
张化买妾 174
折桂斧 175
花儿骂相 175
花木兰 175
两合关 175
两颗铃 175
兵火缘 175
串龙珠 177
苏武牧羊 177
芙蓉剑 178
抱琵琶 178
吹鼓手招亲 179
余宽休妻 179
迎春花开了 180
走南阳 180
穷人恨 180
金琬钗 181
阿陪仲麻吕 181
金鳞记 182
金凤钗 182
斩韩信 183
斩李广 183
斩单童 183
庚娘传 184
刺中山 184
刺目劝学 184
软玉屏 185
卧心尝胆 185
法门寺 186
和氏璧 187
画中人 187
牧羊卷 187
忠义侠 188
岳母刺字 188
青梅传 189
闹金街 189
姑嫂挑菜 190
沽酒 190
松岭钟声 190
牧童与小姐 190
春秋笔 191
枣林湾 191
柜中缘 191
香山还愿 192
春暖花开 192
赵五娘吃糠 193
查路条 193
鸦片战纪 193
复汉图 194
赵得胜带箭 194
帝王珠 194
南天门 195
昭君和番 196
祝家庄 196
临潼山 196
贵妃之死 196
闻太师回朝 197
珍珠衫 197
秋风秋雨 198
背娃进府 198
秦桧顶灯 199
种核桃 199
秦雪梅吊孝 199
秦琼卖儿 199
铁笼山 200
破宁国 200
破幽州 200
赶花桥 201
铁钉床 201
赶鸡蛋 201
桑园人家 202
烈火扬州 202
桑园会 202
桑园配 202
站花墙 203
高唐州 203
烙碗计 203
借赵云 203
梁秋燕 204
难民曲 204
桃花庵 204
黄河阵 205
黄天荡 205
黄绝鞭 205
梅刀新传 206
黄鹤楼 206
梅龙镇 206
清风亭 207
清素庵 207
断王霍霍 208
渔家乐 208
猪娃儿迷 209
符罗成圣 209
盗银壶 209
探五阳 209
接婆姨 210
屠夫状元 210
逼上梁山 211
盘河战 211
搜杯 211
葫芦峪 212
游西湖 212
蛟龙驹 213
黑叮本 213
紫金簪 214
鲁尧知马壮 214
滚楼 215
窦娥冤 215
新华梦 215
辕门斩子 216
鼓滚刘封 216
粮食 216
嫁妆镰刀 216
蝴蝶媒 217
嘉兴府 217
劈山救母 218
蝴蝶杯 218
麟骨床 219
鹰山春雷 219
声腔与腔调 221
音乐 221
过场曲牌与锣鼓经 224
伴奏乐器 225
乐队与乐器 225
乐队的沿革与建制 225
秦腔音乐 236
剧种音乐 236
同州梆子音乐 248
汉调桄桄音乐 258
汉调二簧音乐 270
道情音乐 284
陕北道情音乐 292
线戏音乐 304
老腔音乐 313
碗碗腔音乐 324
弦板腔音乐 339
阿宫腔音乐 348
弦子戏音乐 357
眉户音乐 363
大筒子音乐 371
花鼓戏音乐 380
关中秧歌音乐 383
二人台音乐 388
跳戏音乐 392
梆子戏的脚色行当体制与沿革 400
表演 400
脚色行当体制与沿革 400
皮簧戏的脚色行当体制与沿革 404
地方小戏的脚色行当体制与沿革 405
眼功 406
表演身段和特技 406
眉功 406
髯口功 407
滚片马 407
磨锤子 407
推磨 407
矮子路 407
翎子功 408
踩跷 410
耍手帕 410
梢子功 410
挑担子 411
吹火 411
尸吊 412
矮子缩脖 412
鸭子摆尾 412
活额动发辫 412
脱尸衣 412
滚钉板 413
吊毛盖 413
变脸 413
抡纸带 414
顶灯 414
牙技 414
脚勾坐椅 414
数钱 415
打碗 415
鞭扫灯花 415
翻梯 416
转纱帽 416
踢头盔 416
相帽脱位 416
亭顶捉猴 416
拿大顶 416
睡凉床 417
蛇钻洞 417
硬人悬空 417
飞叉扎人 417
摘花 417
耍佛珠 417
火焰驹·花园卖水 418
台震 418
耍草帽圈 418
剧目选例 418
游龟山·藏舟 421
蝴蝶杯·洞房 423
三滴血·虎口缘 425
游西湖·救裴生 427
反大同·走雪 429
日月图·卖画劈门 430
法门寺·拾玉镯 431
忠孝图·杀狗劝妻 432
狸猫换太子·拷寇 434
双官诰·三娘教子 436
春秋笔·杀驿 437
反长沙 438
未央宫·斩韩信 439
金沙滩·数儿 440
太和城·五雷碗 441
梅鹿镜·惊风 442
双出五关 442
黄天荡·审陶大 443
战宛城 444
九龙峪·重阳女大战 444
菊花龙 444
张连卖布 445
十二把镰刀 446
梁秋燕·情投意合 448
金琬钗·借水 450
兵火缘·拉伞 451
王魁负义·打神告庙 453
紫金簪·哭簪 454
六斤县长·过河 455
赖朋吃面 455
一文钱 457
杨二舍化缘·站花墙 458
三封官·解带 459
赛畜会·赛畜路上 460
打金钱 461
王佐断臂·断臂 462
舞台美术 464
化妆 465
旦脚化妆 466
生脚化妆 466
脸谱 467
旦脚净扮 472
变脸 473
净脚俊扮 473
生脚净扮 473
髯口 474
娃娃梢子 474
梳水头 474
梢子 474
肖像妆 475
服装 476
大衣箱 477
尖尖帽 478
白羊肚巾 478
二衣箱 478
三衣箱 478
头帽箱 478
三块瓦包巾 478
扎判 479
三红夹夹 479
转围 479
蒋干巾 479
哪吒扎 479
改良纱帽 479
缠头巾 479
五彩衣 479
绿叶衣 479
汉瓦头 479
砌末道具 480
晓 480
木兰服 480
护裙 480
麻鞋 480
双鼻梁鞋 480
黑虎鞭 482
目连杖 482
形子杂物 483
法宝道具 483
麻鞭 483
五雷碗 483
纸要子 483
纸花子 483
五龙榻 484
改良旗杖 484
改良台帐 484
布景装置 485
打铁炉 485
羊樽 485
凤枷 485
机关布景 487
纸扎布景 487
刀梯 487
十字架 487
油灯 490
舞台灯光 490
电光布景 490
现代布景 490
电灯 491
汽灯 491
听觉效果 492
舞台效果 492
视觉效果 493
科班与学校 494
机构 494
庆字科班 496
黄瓜科班 496
泰字科班 497
天泰科班 498
善庆班 498
瑞仁科班 498
德盛班 498
秦中社 499
鸣盛学社 499
五福科班 500
正俗社 500
榛苓社 500
通俗社 501
化民社 501
醒民学社 501
觉民社 502
新声学社 502
林文科班 502
夏声戏曲学校 503
晓钟学社 503
大同社 503
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 504
陕西省戏剧专修科 505
陕西省戏曲学校 506
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 506
正音国剧社 506
陕西省兴平红旗剧校 507
蒲城县演员训练班 507
宝鸡市戏曲学校 508
安康县汉剧学校 509
汉中市戏曲训练班 509
渭南大县戏曲学校 509
大荔县碗碗腔训练班 510
铜川市戏曲学校 510
陕西省戏剧创作研究班 510
咸阳地区戏曲学校 510
班社与剧团 511
泰来班 513
姜马道情班 513
保符班 513
江东班 513
双赛班 513
聚顺社 514
汉荣班 514
齐唐班 514
义兴班 514
德胜班 515
宝盛班 515
玉盛班 515
永顺班 516
华清班 516
福盛班 516
玉成班 517
公义社 517
三盛班 517
枌榆学社 518
何家班 518
平利周家戏班 518
西安易俗社 519
三意社 521
共和班 521
三敬社 522
雪春社 523
安正社 523
同心社 524
明治社 524
德泰班 524
秦钟社 525
石拐子戏班 525
汉中易俗社 526
德燕社 526
五福班 526
秦义社 526
国民党二十二军秦腔团 527
维新社 527
益民社 528
鸣盛社 529
新声社 529
牖民学社 529
新汉社 529
移风社 530
明星评剧社 530
移风社 531
培风剧社 531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 532
狮吼剧团 532
七月剧团 534
福泰班 534
边保剧团 534
关中剧团 535
绥德民众剧团 536
佳县晋剧团 536
西北剧团 537
关警剧团 537
八一剧团 538
延安平剧研究院 538
裕民社 539
关中八一剧团 540
绥德群众剧团 541
新声京剧社 542
尚友社 542
西安市五一剧团 543
香玉剧社 543
宝鸡县人民剧团 544
凤翔县人民剧团 545
咸阳市人民剧团 546
眉县人民剧团 546
南郑县剧团 546
延安民众剧团 547
商洛地区剧团 547
民众剧社 548
宝鸡市人民剧团 549
咸阳市大众剧团 549
洋县人民剧团 550
大荔县文工团 551
华阴剧团 551
兴平县剧团 551
咸阳市豫剧团 552
富平县剧团 552
榆林地区人民剧团 553
陕西省京剧团 554
铜川市豫剧团 555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556
陇县人民剧团 556
安康汉剧团 558
合阳县剧团 558
山阳县剧团 558
铜川市秦腔剧团 558
西安市评剧团 559
西安市越剧团 559
宝鸡市豫剧团 560
镇安县剧团 560
渭南地区秦腔一团 561
平利县红旗剧团 561
陕西省同州梆子剧团 562
长安社教宣传队 562
安康地区秦剧团 562
1982年陕西省县级戏曲剧团一览表 563
丹凤二簧会 571
略阳自乐社 571
票社与业余剧团 571
华阴眉户同乐社 571
西安学生票社 571
渭南赤水哈哈剧团 572
聚乐社 572
石泉县城关自乐社 572
和众票社 572
三原学联剧团 573
同乐社 573
紫阳县城关业余剧团 573
咸阳五一俱乐部 574
崔家山业余剧团 574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陕甘宁边区分会 575
延安平剧研究会 575
大荔西寨业余剧团 575
行会、学会与研究机构 575
中华全国戏剧电影协会西安分会 576
西安市皓皓戏剧音乐研究会 576
西安市秦腔研究会 576
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 577
陕西省剧目工作室 577
陕西省戏曲修审委员会 577
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 578
宝鸡市文艺创作研究室 578
西安市文艺研究室 578
汉剧艺术学会 579
陕西舞台美术学会 579
渭南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 579
光武制景公司 580
秦源涌戏庄 580
作坊、工厂及其他 580
聚庆福戏装作坊 580
西凤世兴画局 581
长安书店 581
西安市戏剧服装厂 581
陕西省戏剧服装工厂 581
演出场所 583
大荔东岳庙岱祠乐楼 585
澄城城隍庙乐楼 585
韩城北营庙戏台 586
彬县城隍庙戏台 587
洋县城隍庙戏台 587
岐山周公庙戏台 587
韩城城隍庙戏台 588
佳县白云观戏台 588
清涧曹家塔娘娘庙戏台 589
户县甘河镇东岳庙戏台 589
扶风城隍庙戏台 589
三原城隍庙戏台 590
绥德义合镇娘娘庙戏台 590
米脂李自成行宫戏台 591
西安城隍庙戏台 591
勉县武侯祠乐楼 592
白水仓颉庙戏台 592
蓝田萧家坡戏台 593
柞水红岩寺东岳庙戏台 593
丹凤花庙戏台 593
略阳江神庙戏台 594
柞水遏云楼戏台 594
绥德卜家沟祖师庙戏台 595
长安留村留侯庙戏台 595
旬阳帝王宫戏台 595
周至上阳化戏台 596
耀县药王山太元洞戏台 596
长安子午镇城隍庙戏台 597
勉县武侯墓乐楼 597
华阴太平庙戏台 598
紫阳武昌会馆戏台 598
周至北司竹火神庙戏台 599
泾阳安吴迎祥宫戏台 599
蓝田蓝关古道过街戏台 599
洋县张庙戏台 600
汉中河南会馆戏台 600
宝鸡郭家崖菩萨庙戏台 600
西安三意社剧场 601
西安易俗社剧场 601
长安韦兆镇戏台 601
绥德中山堂剧场 602
榆林青云寺戏台 602
延安大礼堂剧场 603
西安尚友社剧场 603
西安东风剧院 604
西安解放剧场 604
西安民乐园剧场 604
西安人民剧院 605
西安儿童剧院 605
西安五四剧院 606
西安胜利剧场 606
渭南人民剧院 607
西安民主剧院 607
咸阳人民剧院 607
铜川工人文化宫 608
宝鸡工人文化宫 608
榆林剧院 609
临潼新丰镇剧场 609
商洛影剧院 609
汉中红星剧院 610
汉中剧院 610
延安解放剧院 610
铜川红土镇露天戏台 611
1982年陕西省县级营业剧场(影剧院)一览表 612
堂会戏 617
节庆戏 617
演出习俗 617
挂灯戏 618
会戏 618
青苗戏 618
咬鸡头 619
扫台戏 619
天明戏 619
捎戏 620
挂号 620
写戏 620
打开场 620
开场生 620
打加官 621
拜码头 621
点戏 621
对台戏 622
神戏 622
打子儿 623
客串 623
应承戏 623
跑台戏 623
丧葬戏 623
搭红 623
反串 623
挂牌 624
搭班 624
卖签子 624
摔垫子 624
赶台口 624
封箱 624
换场面 625
关神戏 625
敬庄王 625
帮行 625
拜师 625
坐堂 625
紫阳北魏乐舞铜带板 626
绥德东汉墓画像石乐舞图 626
文物古迹 626
礼泉唐郑仁泰墓优伶侏儒俑 627
礼泉唐郑仁泰墓乐舞俑群 627
彬县北魏石雕庙会百戏图 627
礼泉唐牛进达墓女鼓伎俑 627
临潼唐庆山寺壁画乐伎图 628
西安唐鲜于庭诲墓参军戏弄俑 628
长安唐执失奉节墓舞女壁画 628
礼泉唐李勣墓歌舞壁画 628
三原唐李寿石椁线刻乐舞图 629
西安唐苏思勖墓乐舞壁画 629
勉县北宋墓杂剧砖雕 630
勉县北宋墓铜镜杂剧图 630
凤翔明代戏曲版画 631
户县元墓胡人骑驼击鼓俑 631
甘泉宋墓秧歌舞砖雕 631
清代同州梆子抄本 632
西安梨园会馆匾额与石碑 632
绥德吉镇娘娘庙乐楼碑记 632
何炯若《芙蓉剑》校正抄本 635
西安树德堂秦腔刻本 636
周至秦腔刀枪把子 636
关中东府道情会坐乐图 637
大荔广兴德同州梆子刻本 637
蓝田萧家坡戏台题壁 637
大荔三元堂同州梆子刻本 638
重修汉阴吉祥庵乐楼碑记 638
大荔同州梆子脸谱 638
西安裕兴堂秦腔刻本 639
咸林永庆堂同州梆子刻本 639
户县秦腔脸谱折子 640
西安聚和堂秦腔刻本 640
西安泉省堂秦腔刻本 640
大荔□□堂同州梆子刻本 641
西安澍信堂秦腔刻本 641
咸阳永盛堂秦腔刻本 641
大荔福善堂道情刻本 641
凤县秦腔戏箱 642
关中东府同州梆子工尺谱 642
关中东府同州梆子古乐器 642
佛坪唐宜人墓石雕戏画 643
宝鸡秦腔刺绣戏画 643
略阳江神庙木雕戏画 644
户县孙姑村戏曲抄本 645
户县孙姑村灯碗腔灯碗 645
户县西焦将村秦腔服装 645
延安戏曲活动照片 646
西安王宝钏寒窑 646
延安文艺座谈会全体人员合影照 647
延安秦腔刊本 648
毛主席为延安平剧院的题词 648
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 648
延安平剧刊本 649
马健翎获“人民群众的艺术家”奖状 649
毛主席给杨绍萱、齐燕铭书信手稿 649
王震给卓然、健翎的书信手稿 650
彭德怀给雷枫及民众剧团的书信手稿 650
延安秧歌剧刊本 650
毛主席给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题词 651
教坊记 652
报刊专著 652
秦云撷英小谱 653
乐府杂记 653
民生日报·戏评 654
关西日报·俱乐部 654
易俗白话杂志 654
公意报·剧评 654
易俗日报 654
西安晚报·戏剧与电影 655
夏声杂志 655
西京梨园选秀集 655
京剧二百年之历史 655
西京晓报·戏世界 655
陕北道情音乐 656
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爱国捐献汇刊 656
秦腔记闻 656
秦腔音乐 656
眉户音乐 657
西安戏剧 657
碗碗腔音乐 657
乐学通论 657
合阳线偶戏音乐 658
商洛花鼓戏音乐 658
秦腔汇编 658
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纪念刊 658
陕西剧目汇编 659
试论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表演程式 659
秦腔唱腔选 659
秦腔板胡入门 659
榆林小曲 659
陕西戏剧 660
眉户常用曲选 660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 660
陕西省新搬上舞台剧种会演、陕西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大会会刊 661
陕西群众剧作选 661
陕西传统剧目说明 661
陕西戏曲在北京演出评论集 661
老树红花——同州梆子的历史 661
长安艺坛发新枝 661
马健翎现代戏曲选 662
陕西戏剧动态 662
秦腔打击乐谱 662
三滴血主要唱腔及曲牌 662
关于秦腔源流的研究 662
何振中谈旦脚表演艺术 662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剧目简介 663
剧目选编 663
秧歌剧选 663
陕西省第二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会刊 663
浅谈演戏 663
秦腔唱腔选·西安易俗社专辑 663
陕西地方剧种介绍 664
秦腔曲牌汇编 664
影剧新作 664
弦板腔音乐 665
秦腔唱段选·秦一团专辑 665
秦腔剧目初考 665
秦腔音乐唱板浅释 665
百名秦腔演员唱腔集锦 666
秦腔板胡简明教材 666
陕西现代戏剧作品选 666
艺术研究荟录 667
易俗社秦腔剧本选 667
西安易俗社七十周年资料汇编 667
秦腔史瑰 668
秦腔史稿 668
西安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纪念册 668
范紫东秦腔剧本选 668
柯仲平三请李卜 669
贺老总点戏 669
轶闻传说 669
毛泽东巧改戏名 669
郭道士的《百本通》 670
康海与《中山狼》 670
王九思杜门学琵琶 670
二簧出自蒿坪河 671
魏长生与魏皇姑 671
《白玉钿》的构思 672
巡抚资助建梨园 673
卖戏箱不卖姓 673
戏子中举 673
润润子代师唱《大报仇》 674
四金儿空谷传响 674
七个举八个监,不如长命儿一个旦 674
孙仁玉慧眼识箴俗 675
张东白唱李十三“十大本” 675
王庚子巧治恶霸 676
《软玉屏》引起的奴婢解放 676
张班长的留一手 676
“烂肝花”挨砖 677
孟遏云月夜脱虎口 677
“秦香莲”挥铡申正义 677
略阳山民敬重艺人 677
谚语、口诀 679
谚语、口诀、行话、戏联 679
行话 686
戏联 688
传记 693
王九思 695
卢纲 695
红字李二 695
康海 696
王异 697
王元寿 697
李灌 698
崔问余 699
李芳桂 699
申祥麟 700
王筠 700
姚锁儿 701
樊小惠 701
张银花 701
满囤儿 701
姚翠官 702
三寿官 702
岳色子 702
范仁宝 703
杨金年 703
何玩月 703
润润子 704
谢堃 704
王伯明 705
党峰山 705
白长命 705
高玢 705
李桐轩 706
雷大坪 706
唐安泰 707
赵杰民 707
岳亮 707
王庚子 708
曾鉴堂 709
黄亮子 709
赵清平 709
孙仁玉 710
李云亭 710
何天佑 712
张寿全 712
刘立杰 713
范紫东 714
王彦魁 714
李逸僧 715
李约祉 716
王谋儿 716
党甘亭 717
陈长庚 717
陈雨农 718
唐虎臣 719
袁璧辉 720
王麦才 720
王武汉 720
高培支 721
张庆鸿 721
陆顺子 722
王赖赖 722
王文鹏 723
梁金玉 723
王绍猷 723
范大德 725
张德明 725
杨老三 726
程海清 726
苏长泰 726
拜家红 726
吴宝卿 727
王辅丞 727
吕南仲 727
田德年 728
朱林逢 728
李卜 729
晋福长 729
周坛 730
刘迪民 730
王录 730
杨安荣 731
黄大架 731
凌成佑 732
姚应春 732
耶金山 733
陈忠洪 733
曹洪山 733
邓天满 734
王孝前 734
符瑞亭 734
封至模 735
周老四 735
魏甲合 736
樊礼三 736
杨保喜 737
张五常 737
杨金声 738
唐二瓜 738
谢迈千 738
杜文书 738
刘毓中 739
段转窝 740
淡栖山 740
和家彦 741
李静慈 741
马平民 741
王淡如 742
刘鸣祥 742
乔德福 742
段天焕 743
杨桂芳 743
沈和中 744
尚小云 744
刘箴俗 745
汤涤俗 745
冯杰三 746
刘光华 746
王天德 747
种玉华 748
柯仲平 748
杨觉民 749
惠济民 749
刘兴安 749
杨鹤斋 749
樊粹庭 750
张应昌 750
张剑颖 750
李可易 751
苏牖民 751
马健翎 752
苏哲民 753
何振中 755
余林凤 755
蔡鹤汀 756
王德元 756
刘自华 756
蔡鹤洲 757
刘忠成 757
姚一征 757
姚鼎铭 757
卫新 758
荆永福 758
姚裕国 759
张健民 759
耿善民 759
王天民 760
罗明 761
荆生彦 761
冯明先 762
姜炳泰 762
张棣赓 763
李新纪 764
刘汉珠 764
陶渠 765
李正敏 765
苏育民 766
夏君庭 766
朱进才 767
许洪祥 768
阎更平 768
王集荣 769
何毓华 769
王大化 770
张金凤 770
张醒民 771
王吉胜 771
曹韵卿 772
黄金花 772
马振华 772
孟遏云 773
李文宇 773
陈培基 774
周辅国 774
武守真 774
苏蕊娥 775
苏彦明 775
贺振民 775
李应贞 776
附录 777
戏曲会演、剧本创作评奖灌制唱片名单 779
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陕西省获奖名单 779
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奖名单 780
1960年陕西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大会获奖名单 789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奖名单 805
1980年陕西省优秀戏曲剧本评奖获奖名单 806
1981年陕西省剧本创作评奖获奖名单 807
1981年陕西省首届汉剧会演大会获奖名单 808
陕西省各剧种传统戏拍摄电影剧目和主演名单 808
陕西省各剧种录像剧目名单 809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灌制唱片名单 811
陕西巡抚陈宏谋巡历乡村兴除事宜檄 814
陕西巡抚陈宏谋劝善惩恶示 814
历史资料 814
陕西巡抚陈宏谋再禁夜戏聚赌檄 815
禁止妇女游会烧香示 815
陕西易俗社章程 816
陕西易俗社社长李桐轩甄别旧戏草 819
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 821
民众娱乐改进会宣言 822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民众剧团简章、招生简则、教育计划 826
介绍《查路条》并论创造新的民族歌剧 829
民众剧团歌 834
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边区分会正式成立 835
西安夏声剧社简章 836
西安夏声剧社编辑部简则 838
西安夏声戏剧学校招生简章 839
简短的几句话 840
延安平剧研究院组织章程 841
中央文委确定剧运方针,为战争生产服务,成立戏剧工作委员会并筹开戏剧工作会议 843
毛泽东看了《逼上梁山》后写给杨绍萱、齐燕铭的信 844
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 845
《血泪仇》的写作经验 854
西北局文委召集会议总结剧团下乡经验奖励优秀剧作 858
关于发展群众艺术的决议 860
关于秧歌剧的三篇序 863
彭德怀写给民众剧团的一封信 872
王震给卓然、健翎的一封信 872
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关于西北区执行戏曲审定问题的报告 873
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关于戏剧节目审定结果之决定 874
鱼讯副局长在西北区国营剧团整编专业会议上的报告 879
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陕西省民间职业剧团登记条例》及《陕西省民间职业剧团奖励暂行办法》的批复 884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报请批准《陕西省民间职业剧团登记条例》及《陕西省民间职业剧团奖励暂行办法》的报告 885
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民间职业剧团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批复 889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召开全省戏曲创作座谈会的通知 891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组织剧团结合建社肃反运动进行巡回演出的通知 893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组织所属剧团学习讨论《有毒草就得进行斗争》等文件的通知 894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在剧团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大辩论及整风运动的通知 895
陕西省文化局转发文化部关于加强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的挖掘工作的通知 896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对当前应立即停演的五十五出“鬼戏”的处理意见 899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在所有戏曲剧团中开展学习、讨论“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问题的通知 902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举办陕西省第二届戏剧观摩演出的通知 903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关于赴京参加文艺调演和纪念《讲话》发表三十三周年演出活动的情况报告 907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关于1942年以来创作节目上演的几条原则意见 910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关于恢复上演剧目的通知 911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加强领导、繁荣戏剧创作的意见 912
后记 915
索引 917
条目汉字笔画索引 919
条目汉字拼音索引 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