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有几方面意义的文集 吕 骥 1
(一)论歌词艺术与歌曲创作 3
中国歌诗发展纪略 3
略谈歌词创作问题 79
《词刊》发刊辞 99
读李渔《窥词管见》札记 105
附:《窥词管见》 清·李渔著 萧深校注 111
独出心裁的艺术构思——伊萨柯夫斯基的《候鸟在飞翔》赏析 130
致瞿琮——谈《向警予之歌》 135
《歌词创作杂谈集》序 141
谈《词刊》 145
论田汉与革命歌曲——在田汉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151
听叶嘉莹教授《唐宋词》系列讲座的几点体会 175
略论郭汉城诗词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艺术成就(代序) 179
歌曲刍议三说 200
读歌偶感——海涅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给予我的启示 208
发展民族的新音乐 211
瞿维的创作道路 214
简论寄明的创作道路——《寄明歌曲选》前言 218
歌唱人民,歌唱时代——为管桦词作歌曲集写的前言 222
阳刚之美壮军威——略谈晓河的军事题材歌曲创作 231
评《长江之歌》 243
评高占祥歌词《公仆赞》 248
(二)论音乐思潮与文艺批评我们应当提倡什么乐风——在中宣部召开的文艺部门党员骨干学习会上的发言 255
围绕音乐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一场论战 265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读《吕骥文选》所引起的思考 277
烽烟指处即课堂——忆吕骥同志在东北鲁艺 287
读《“左”相可掬》所想到的 301
“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祝贺《文艺理论与批评》创刊五周年 304
一本推动文艺和文艺批评前进的好书——《新时期文艺新潮评析》及其《新潮音乐编》的读后感 307
也谈“最有效的心战武器” 317
小议“有会无学” 320
但开风气不为师 322
“但悲不见五洲同”——读毛泽东《仿陆放翁》七绝有感 324
编选民间歌曲的取舍标准——读《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部分省卷初稿感到的几个问题 329
(三)论民间歌曲与民间文艺调查报告 329
河曲的“山曲”与生活 342
论鄂尔多斯的民间歌曲 381
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学艺术调查 419
达斡尔族的文学艺术 453
(四)诗词拾遗 477
浣溪沙——读蔡老(若虹)诗词续集《灵犀小唱》及《若虹诗画》有感 477
《清平乐》 478
步郭汉城同志《游桃花源》(变律)原玉 479
《游桃花源》(变律) 480
奉和汉城同志《香港回归感赋二律呈晓星同志索和》原玉 482
香港回归感赋二律呈晓星同志索和 484
步汉城同志《八十述怀》原玉兼贺诗翁八十华诞 486
七绝(三首)——读报有感 487
五古——为《文艺理论与批评》创刊十周年题句志贺 489
百字令——为《中流》创刊百期而作 490
七律——丁丑十月金秋贺晓河同志八十华诞 492
七律——贺圣勤七十华诞 493
七绝(二首)——赠歌唱家刘淑芳 494
七绝——闻进口洋垃圾污我中华净土口占 496
七律——贺《中流》创刊十周年 497
登泰山绝顶 498
跳加官谣 499
七律(二首)——夜读明·容与堂刻《水浒传》 501
永遇乐——重读《讲话》书怀 503
七绝(二首)——相聚京华 504
永遇乐——哭瞿维 505
采桑子——读苏伟光词作歌曲集题句 506
(五)附录 509
《清浅居歌吟》序 郭汉城 509
丹心如砥柱——简论晓星的歌与诗 瞿 维 515
寂寞中的骚动——《晓星词曲论集》片议 李正忠 524
形声并茂画蒲公——读晓星的《题蒲松龄故居》词 何 以 531
一个作家成长的历程——晓星的文学艺术生涯 抒真 536
后记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