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
1.1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应用领域 1
1.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1
1.1.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2
1.2 计算机软件 3
1.2.1 计算机语言 3
1.2.2 系统软件 4
1.2.3 应用软件 5
1.3 操作系统 6
1.3.1 操作系统概述 6
1.3.2 操作系统的类型 7
1.3.3 研究操作系统的方法 9
1.3.4 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 10
1.3.5 进程管理 12
1.3.6 存储管理 13
1.3.7 文件管理 14
1.3.8 设备管理 15
1.4 计算机网络基础 15
1.4.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6
1.4.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7
1.4.3 Internet基础 20
1.4.4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 25
1.4.5 Internet的基本接入方式 28
1.5 信息安全基础 30
1.5.1 信息安全 30
1.5.2 信息保密 31
1.5.3 信息认证 31
1.5.4 密钥管理 33
1.5.5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33
1.5.6 网络安全 35
1.5.7 操作系统安全 40
1.5.8 数据库安全 42
习题 45
第二章 软件工程 46
2.1 软件基本概念 46
2.1.1 软件与软件危机 46
2.1.2 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工程 46
2.1.3 软件开发技术与软件工程管理 47
2.1.4 软件开发方法与工具和环境 48
2.2 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 48
2.2.1 结构化方法概述 48
2.2.2 软件需求分析 51
2.2.3 软件系统设计 59
2.2.4 程序设计 72
2.3 软件测试 76
2.3.1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77
2.3.2 软件测试技术 78
2.3.3 软件测试的组成 84
2.3.4 软件测试的实施 87
2.3.5 测试报告 90
2.4 软件维护 91
2.4.1 软件可维护性 91
2.4.2 影响维护的因素 91
2.4.3 软件可维护性度量 92
2.4.4 软件维护的特点 92
2.4.5 软件维护技术 93
2.4.6 软件维护管理 94
2.4.7 维护任务的执行 95
2.4.8 维护的副作用 96
2.4.9 软件文档 96
2.4.10 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 97
2.5 软件质量评价 97
2.5.1 软件质量度量 97
2.5.2 保证软件质量的手段 98
2.6.1 软件管理的职能 99
2.6 软件管理 99
2.6.2 进度安排 100
2.6.3 标准化 101
2.6.4 软件配置 102
2.6.5 软件产权保护 103
习题 103
3.1.2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105
3.1.1 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 105
3.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05
第三章 数据库技术 105
3.1.3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108
3.2 关系数据模型 109
3.2.1 数据模型概述 109
3.2.2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 109
3.2.3 关系操作集合 111
3.2.4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116
3.3.1 SQL语言概述 118
3.3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18
3.3.2 SQL的数据定义 120
3.3.3 SQL的数据操纵 122
3.3.4 SQL的视图 124
3.3.5 SQL的数据控制语句 127
3.3.6 嵌入式SQL 128
3.4 数据库设计方法 129
3.4.1 什么是“不好”的关系模式 130
3.4.2 函数依赖 130
3.4.3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132
3.4.4 数据库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134
3.4.5 需求分析 135
3.4.6 概念设计 136
3.4.7 逻辑设计 138
3.4.8 物理设计 139
3.4.9 实现和维护 140
3.5.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41
3.5 数据库管理系统 141
3.5.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模块和体系结构 142
3.5.3 DBMS的运行过程示例 143
3.5.4 新的应用需求对DBMS的挑战及DBMS的选择 144
3.6 数据库的新技术及新应用 147
3.6.1 面向对象和扩展关系数据库技术 147
3.6.2 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 150
3.6.3 数据库的新应用领域 155
习题 158
第四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 160
4.1 概述 160
4.2 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160
4.3 信息系统的划分 161
4.4 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内容 161
4.5 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162
4.6 信息系统开发策略 162
4.7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66
4.8 系统分析员及其培养 168
4.9 管理信息系统 169
4.9.1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69
4.9.2 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171
4.9.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172
4.10 决策支持系统 173
4.10.1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174
4.10.2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175
4.10.3 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176
4.10.4 决策支持技术的发展 180
4.11 办公信息系统 184
4.11.1 办公信息系统的概念 184
4.11.2 办公自动化的基本设备 185
4.11.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186
4.11.4 办公自动化软件 189
习题 189
5.1 概述 191
5.1.1 结构化方法的指导思想 191
第五章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 191
5.1.2 结构化方法的工作阶段划分 192
5.1.3 开发过程的人员组织 196
5.1.4 系统开发的计划和控制 196
5.2 系统初步调查和可行性研究 197
5.2.1 系统初步调查 197
5.2.2 可行性分析 197
5.2.3 可行性分析报告 198
5.3 系统分析 200
5.3.1 系统分析概述 200
5.3.2 目标分析 200
5.3.3 环境分析 200
5.3.4 业务分析 200
5.3.5 数据分析 201
5.3.6 效益分析 202
5.3.7 逻辑模型的建立 203
5.3.8 系统分析报告 206
5.4 系统设计 207
5.4.1 系统设计概述 207
5.4.2 系统设计的原则 208
5.4.3 应用系统的设计 208
5.4.4 技术系统的设计 213
5.4.5 物理模型的建立 215
5.4.6 系统设计报告 217
5.5 系统实施 219
5.5.1 系统实施概述 219
5.5.2 进度的安排 219
5.5.3 人员的组织 220
5.5.4 任务的分解 220
5.5.5 软件的质量保证 220
5.5.6 系统的整体调试 221
习题 221
6.1 概述 223
6.1.1 BSP的概念 223
第六章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223
6.1.2 BSP的目标 224
6.2 BSP方法的研究步骤 224
6.2.1 研究项目的确立 224
6.2.2 研究的准备工作 225
6.2.3 研究的主要活动 225
6.3.3 定义过程的基本步骤 227
6.3.2 产品和资源的生命周期 227
6.3.1 过程定义的目的和条件 227
6.3 定义企业过程 227
6.4 定义数据类 232
6.4.1 识别数据类 232
6.4.2 给出数据类定义 233
6.4.3 建立数据类与过程的关系 233
6.5 分析当前业务与系统的关系 234
6.5.1 分析现行系统支持 234
6.5.2 确定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 235
6.5.3 提出判断和结论 238
6.6 定义系统总体结构 239
6.6.1 企业的信息结构图 239
6.6.2 确定主要系统 240
6.6.3 表示数据流向 241
6.6.4 识别子系统 242
6.6.5 先决条件的分析 243
6.7.3 优先子系统的描述 244
6.7.2 子系统的排序 244
6.7.1 确定选择的标准 244
6.7 确定系统的优先顺序 244
6.6.6 信息结构的使用计划 244
6.7.4 实施方法的选择 245
6.8 信息资源管理 245
6.9 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246
6.10 成果报告和后续活动 246
6.10.1 成果报告 246
6.11 结论 247
6.10.2 后续活动 247
习题 248
第七章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249
7.1 概述 249
7.1.1 方法的来源 249
7.1.2 内容简述 249
7.1.3 系统开发策略 249
7.2 自顶向下规划的组织 252
7.2.1 规划工作的组织 252
7.2.2 信息资源规划 253
7.2.3 数据规划的基本步骤 254
7.3 企业模型的建立 255
7.3.1 企业职能范围 255
7.3.2 业务活动过程 255
7.3.4 战略业务规划 257
7.3.5 关键成功因素 257
7.3.3 企业模型图 257
7.4 主题数据库及其组合 259
7.4.1 主题数据库概念 259
7.4.2 主题数据库的选择 260
7.4.3 主题数据库组合 260
7.4.4 四类数据环境 260
7.5 战略数据规划的执行过程 261
7.5.1 企业的实体分析 261
7.5.2 实体活动分析 264
7.5.3 企业的重组 266
7.5.4 分布数据规划 267
7.6 战略数据规划过程提要 271
7.6.1 自顶向下战略规划基本过程 271
7.6.2 一整套方法——系统的方法论 273
7.7 结论 274
习题 274
8.1.2 原型化的内容 276
8.1.1 原型化的概念 276
第八章 应用原型化方法 276
8.1 概述 276
8.2 原型定义策略 277
8.2.1 需求定义的重要性 277
8.2.2 严格定义的策略 278
8.2.3 原型定义的策略 280
8.2.4 原型化的优点及其意义 281
8.2.5 原型化与预先定义的比较 282
8.3 原型生命周期 283
8.3.1 原型生命周期划分 283
8.3.2 原型化的准则与策略 286
8.3.3 混合原型化策略 290
8.3.4 原型的实施 291
8.4 原型工作环境 292
8.5.1 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294
8.5.2 项目管理的内容 294
8.5 原型化与项目管理 294
8.6 结论 295
习题 296
第九章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297
9.1 概述 297
9.1.1 基本概念 297
9.1.2 OMT方法 299
9.1.3 Booch方法 301
9.1.4 Coad和Yourdon方法 302
9.2 基于用例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303
9.2.1 基本思想 303
9.2.2 分析模型 304
9.2.3 设计模型 306
9.2.4 实现和测试模型 307
9.2.5 统一建模语言(UML) 307
9.3 基于构件开发方法简述 311
习题 311
习题参考答案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