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一、绪论 1
(一)运动学的概念 1
(二)建立运动学的依据 4
(三)运动学的研究对象 5
(四)运动学的研究方法 7
1.逻辑法 8
2.经验法 8
3.系统研究法 8
4.综合研究法 9
二、运动本质 10
(一)运动——人类社会的普遍需要 10
(二)运动——人类特殊的文化形态 16
1.运动的文明化进程 17
2.运动文化的内涵 22
(三)运动——人类教育的重要手段 29
三、运动价值 33
(一)运动价值观 33
1.运动价值观的概念 33
2.运动价值观的产生 34
3.运动价值观的发展变化 36
4.科学的运动价值观 38
(二)运动的价值 39
1.运动对于人类个体生命的存在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作用 39
2.运动的健身价值 41
3.运动的审美价值 45
4.运动具有调整社会关系的辅助作用 47
四、运动构成 49
(一)运动动作及其分类 50
1.运动动作的要素 51
2.运动动作的结构 53
3.运动动作的分类 57
(二)运动项目及其分类 60
1.运动项目 60
2.运动项目的分类 60
(三)运动的基本形态 68
1.娱乐性运动形态 69
2.医疗保健性运动形态 75
3.竞技性运动形态 79
五、运动途径 84
(一)运动途径的一般概述 84
1.运动途径的概念 84
2.运动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 85
(二)运动教学 89
1.运动教学是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 89
2.运动教学的构成要素 90
3.运动教学的理论依据 92
4.运动教学的基本规律 93
5.运动教学的方法体系 97
6.运动学习成绩的考核 99
(三)运动锻炼 100
1.运动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活动过程 100
2.运动锻炼与增强体质 101
3.运动锻炼的作用 103
4.运动锻炼的特点 105
5.运动锻炼的原则 106
6.运动锻炼的内容 109
7.运动锻炼效果的测定与评价 111
(四)运动训练 114
1.运动训练是竞技能力的提高过程 114
2.运动训练与竞技能力 115
3.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 116
4.运动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120
5.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测定与评价 123
2.运动竞赛与运动成绩 124
(五)运动竞赛 124
1.运动竞赛是运动成绩的创造过程 124
六、运动技术 127
(一)运动技术的概念、特征、原理及影响因素 128
1.运动技术的概念 128
2.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129
3.运动技术原理 131
4.运动技术的影响因素 132
(二)运动技术的结构与分类 138
1.运动技术的结构 138
2.运动技术的分类 142
(三)运动技术风格 146
1.技术风格的意义 146
2.何谓技术风格 147
3.影响技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149
4.技术风格形成过程中的五个特性 150
(四)运动技术的发展 152
1.运动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153
2.运动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156
(五)运动技术科学化 163
1.运动技术与体育科学的关系 163
2.运动技术与体育科学辩证结合的必然性 164
3.研究运动技术与体育科学关系时需要处理好二个问题 168
(六)运动技术诊断 169
1.技术诊断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标准 169
2.技术诊断的指标 170
3.技术诊断的常用方法 170
4.不同类型运动项目技术诊断的特点 173
七、运动能力 177
(一)运动能力的基本特性及其分类 177
1.运动能力的基本特性 177
2.运动能力的分类 178
(二)影响运动能力的因素 180
1.影响运动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180
2.物质代谢与运动能力 186
(三)运动能力的发挥 190
1.动机激励法 190
2.把握最佳年龄时期 192
3.确定可实现的运动目标 193
4.竞争和协作手段的有效控制 195
5.运动训练应尽可能模拟比赛情景 195
6.合理使用赏罚制度和“哈桑效应” 195
8.实施语言强化 196
7.比赛中战术的安排和运用 196
(四)运动能力的测定 197
1.速度素质的测定 198
2.耐力素质的测定 199
3.力量素质的测定 200
4.柔韧性的测定 201
5.心理素质的测定 201
八、运动负荷 203
(一)运动负荷的概念 204
1.运动负荷的概述 204
2.运动负荷的基本结构 206
3.运动负荷中“运动刺激”、“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三者的关系 213
4.运动负荷的定义 218
5.运动负荷的分类 219
6.运动负荷中量和强度的关系 220
7.影响运动负荷的诸因素分析 222
(二)不同运动项群的负荷特征 231
1.不同项群表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指标不同 231
2.不同项群测量和评定运动负荷的方法不同 232
3.不同项群对外部刺激诸因素的组合方式不同 233
4.不同项群运动所达的最大负荷值不同 235
5.不同项群反映在负荷的侧重点和负荷水平不同 236
1.运动教学的负荷特征 239
(三)不同运动途径的负荷特征 239
2.运动锻炼的负荷特征 241
3.运动训练的负荷特征 243
4.运动竞赛的负荷特征 249
(四)运动负荷的测量和评定 251
1.运动负荷测量方法概述 251
2.运动负荷的测量内容及一般要求 252
3.运动负荷的测定方法 253
4.运动负荷的评定 272
1.运动行为的概念 283
(一)运动行为概述 283
九、运动行为 283
2.运动行为的特点 285
3.运动行为的分类 287
4.运动行为研究的意义 289
(二)运动行为规范 291
1.实效规范 292
2.审美规范 297
3.道德规范 303
4.运动行为评价问题 310
(三)人际关系与运动行为 312
1.运动教学关系及行为 314
2.运动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 317
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319
4.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321
5.组织内协作与竞争的关系 323
6.运动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测量 326
十、运动环境 330
(一)运动环境的意义及分类 330
1.环境制约着运动的方式 331
2.环境影响着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331
(二)运动与自然环境 333
1.数理地理位置对运动的影响 334
2.自然地理环境与运动 337
3.气象与运动 342
(三)运动与人工环境 346
1.运动的人工环境 346
2.人工环境影响运动的几个因素 347
3.环境污染对运动的影响 350
(四)运动与社会人文环境 354
1.赛场环境与运动 355
2.社会环境与运动 358
3.国际环境与运动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