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治廷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22079534
  • 页数:4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中系统介绍本学科的成熟理论和方法,同时对当前前沿和热点问题讨论。

第一章 绪论 1

一、环境生物学的定义 1

二、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

三、环境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5

四、环境生物学的分类地位及其分支研究领域 7

第二章 人为逆境 11

第一节 环境的化学性污染 11

一、大气的化学性污染 11

二、水体的化学性污染 13

三、土壤的化学性污染 14

第二节 环境的物理性污染 14

一、电离辐射污染 15

二、非电离辐射污染 17

三、噪声污染 18

四、热污染 19

第三节 病原体传播、外来物种引入和转基因生物释放 20

一、病原体传播 20

二、外来物种引入 22

三、转基因生物释放 22

第四节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23

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23

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 24

三、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 24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 26

第一节 吸收 26

一、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26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27

三、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吸收 30

四、吸收途径 32

第二节 分布 38

一、外源化学物与内源性物质结合 38

二、体内运输 40

三、影响外来物质分布的因素 41

第三节 生物转化 43

一、概述 43

二、生物转化的基本阶段和反应类型 44

三、生物活化 52

四、生物转化中酶的诱导和抑制 54

五、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56

第四节 排出 59

一、动物的排出 59

二、植物的排出 61

第五节 生物蓄积 62

一、概述 62

二、外来物质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差异和储存库 63

三、超量蓄积现象 64

第六节 外源化学物动力学简介 65

一、概述 65

二、模型 66

第四章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效应 70

第一节 毒性效应类型 70

一、致死效应 70

二、生长效应 71

三、生殖效应 72

四、行为效应 73

五、形态结构效应 74

第二节 毒性效应的表征 75

一、毒性参数 75

二、毒性的计量单位 76

三、毒性分级 77

第三节 剂量与毒性 77

一、剂量-效应关系 77

二、剂量-反应关系 78

三、毒物刺激作用 79

第四节 毒性试验 80

一、急性毒性试验 80

二、亚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 83

第五节 影响毒性的因素 85

一、毒物因素 85

二、生物因素 89

三、环境因素 92

第六节 毒性效应的机理 93

一、对酶的抑制 93

二、生物膜通透性改变 98

三、与受体结合 100

四、自由基反应 102

第五章 物理性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损伤 107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107

一、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损伤 107

二、电离辐射的躯体效应 110

三、电离辐射的生物化学效应 112

第二节 紫外辐射的生物效应 116

一、生物组织对紫外线的吸收与传输 116

二、紫外辐射对躯体的损伤 117

三、紫外辐射对DNA合成和复制的抑制 119

四、紫外辐射对蛋白质的影响 119

第三节 微波和射频辐射的生物效应 121

一、机体对微波和射频能量的吸收 121

二、微波和射频辐射的热效应 123

三、微波和射频辐射的非热效应 125

四、微波和射频辐射对机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126

第四节 噪声的生物效应 131

一、生理影响 131

二、听觉影响 131

三、心理效应 132

第六章 遗传毒理学 134

第一节 诱发突变及其形成的机理 134

一、诱变因素及其对DNA分子的损伤 134

二、以DNA为靶的突变机制 138

三、非靶标效应 148

四、遗传毒性的间接机制 150

第二节 遗传毒性与疾病 156

一、生殖细胞突变引起显性致死和遗传疾病 156

二、肿瘤 158

三、遗传毒性与畸形 159

第三节 遗传毒理学试验 160

一、常规试验系统 160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165

第七章 污染的种群生物学效应 170

第一节 污染对种群统计特征的影响 170

一、污染与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 170

二、污染与种群增长率 172

三、污染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173

四、污染对性别结构的影响 174

五、污染胁迫种群的调节 175

六、研究种群统计特征的常用方法 178

第二节 污染对种群生活史(表型)特征的影响 181

一、生活史不同发育阶段对污染的敏感性 181

二、污染对种群生活史进程的影响 182

三、污染胁迫下生活史特征的资源分配 183

第三节 污染对种间关系的影响 184

一、污染对捕食的影响 184

二、污染对竞争的影响 188

三、污染对寄生的影响 190

四、污染对食草作用的影响 194

五、污染对共生关系的影响 198

第四节 污染与种群抗性进化 202

一、抗污染变异及其生理机制 203

二、抗性种群的形成 212

三、抗性进化的代价 219

第八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归宿与效应 223

第一节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归宿 223

一、归宿的一般特征 223

二、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转移——生物放大 232

三、污染物环境归宿的试验研究方法 234

第二节 污染物的群落与生态系统效应 236

一、效应参数 236

二、结构效应 237

三、功能效应 240

四、群落与生态系统效应的试验研究 246

第三节 污染与生态系统演替 250

一、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 250

二、污染对陆生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 252

第九章 外源化学物的分子结构与其归宿和毒性关系的预测 254

第一节 分子结构-生物活性关系的基础 255

一、结构描述符 255

二、活性参数 263

三、构建预测模型 266

第二节 化学物分子结构与环境暴露预测 269

一、污染物的吸附 269

二、污染物的降解 272

三、污染物的生物蓄积 274

四、生物放大 276

第三节 化学物分子结构与生物体内归宿预测 277

一、吸收 277

二、分布 281

三、代谢 285

四、清除 286

第四节 化学物分子结构与毒性预测 287

一、急性毒性 287

二、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288

三、雌激素内分泌干扰作用 290

四、金属毒性 293

第十章 生物性人为胁迫对生物系统的影响 295

第一节 生物入侵 295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295

二、生物入侵过程 297

三、影响生物入侵的因素 308

四、生物入侵的后果 312

第二节 新发感染性疾病 314

一、新发感染病概况 315

二、新发感染病及其威胁 317

三、新发感染病发生的原因 333

第三节 转基因生物的生物安全 344

一、转基因产品 344

二、转基因对受体生物的影响 348

三、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 350

四、药用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性 354

五、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 355

六、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 361

第十一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人为丧失 365

第一节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365

一、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365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70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 373

一、影响生物多样性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 373

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 375

三、生物多样性特丰的国家 377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79

一、物种的灭绝速度 379

二、物种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 381

三、人为胁迫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83

第四节 灭绝的群落和种群生物学理论 392

一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392

二、异质种群理论 393

三、最小生存种群理论 395

第十二章 应用环境生物学 399

第一节 生物监测 399

一、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 399

二、生物监测的特点 400

三、生物监测的基本途径、方法与技术 402

四、监测生物及指标的选择 407

第二节 危害性与风险评价 411

一、危害性与风险评价的总体程序 411

二、危害性鉴别 412

三、危害性评价 412

四、风险评价 414

五、风险管理 414

第三节 废弃物的生物治理和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415

一、废弃物的生物处理 415

二、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420

第四节 生物物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26

一、生物表面活性剂 426

二、生物絮凝剂 431

三、生物吸附剂 439

第五节 生物农药 450

一、定义和分类 450

二、特点及市场趋势 450

三、天然产物生物农药 451

四、微型生物(活体)农药 455

五、天敌生物农药 461

六、转基因生物农药 461

第六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462

一、就地保护——保护区 463

二、迁地保护 466

三、新种群重建 469

四、受损生态系统恢复 470

参考文献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