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岗选集 第3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5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华岗选集》编辑委员会选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0726763
  • 页数:26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择华岗的部分论著,汇为一编,反映了华岗在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等领域的研究成就。

(第三卷) 1839

目前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任务 1839

简短的声明 1839

一、目前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任务 1841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纪念五四运动三十周年 1852

三、我们应该从鲁迅思想中学习什么 1861

四、鲁迅所理想的新中国 1870

五、从封建地主官僚资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 1874

六、论中国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 1884

七、论革命与和平 1894

八、关于中国民族独立自主与国际关系问题答客问 1903

九、评“白皮书” 1913

十、论“一边倒” 1923

十一、论国际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区别和斗争——为纪念十月革命三十二周年而作 1931

十二、论中苏关系 1937

十三、中国人为什么要纪念十月革命——一九四九年十月三十日在中苏友好协会青岛分会所主办研究苏联讲座会上的讲演词 1949

十四、十月革命和妇女解放 1955

十五、今年纪念十月革命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962

十六、略评梁漱溟的保皇思想 1970

十七、谈谈历史方法 1977

十八、论历史教训和历史创造 1984

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 1995

题记 1995

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 1997

一、鲁迅究竟是谁? 1997

二、鲁迅思想的社会基础和民族特征 2006

三、鲁迅怎样从进化论者发展成为阶级论者? 2021

四、辩证论者的鲁迅 2036

五、革命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 2045

鲁迅论中国历史 2053

一、中国历史的发端 2053

二、从中国历史来看历史科学的阶级性和战斗性 2056

三、中国封建阶级怎样蹂躏历史和伪造历史? 2059

四、中国历史的特征 2065

五、怎样看待中国的旧史籍? 2069

六、鲁迅在历史学上的伟大建树 2072

鲁迅论科学 2077

一、科学工作者的鲁迅 2077

二、科学的起源 2081

三、科学的功能 2084

四、科学必须和封建主义及宗教迷信作斗争 2088

五、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2092

一、文艺的源泉和作用 2097

鲁迅论文艺 2097

二、文艺的起源和发展 2100

三、文艺在旧中国的社会地位 2106

四、论创作方法 2110

五、论文艺批评 2115

六、文艺工作者应如何改造自己? 2122

鲁迅论妇女问题 2128

一、妇女在旧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128

二、“表彰节烈”是杀害女性的陷阱 2131

三、批判寡妇主义和坚壁清野主义 2136

四、批判超现实的恋爱观 2141

五、妇女解放的前提和关键 2145

辩证唯物论大纲 2153

序言 2153

第一章 辩证唯物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宇宙观 2155

第一节 什么叫宇宙观? 2155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宇宙观的基本特点 216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础 216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根源 2174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主义 2187

第六节 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贡献 2190

第二章 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唯物论和唯心论 2194

第一节 哲学的根本问题及其所以分为两大阵营的根据 2194

第二节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及其基础 2198

第三节 唯心论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2203

第四节 唯物论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2212

第五节 目前哲学战线上的主要任务 2224

第一节 宇宙的物质性和统一性 2230

第三章 宇宙的物质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230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物质概念 2235

第三节 物质和运动 2241

第四节 空间和时间 2247

第五节 物质世界的规律性 2255

第四章 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2262

第一节 物质和意识的不同地位及其真实关系 2262

第二节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发展 2269

第三节 物质是感觉的真正来源 2279

第四节 意识是高度组成的物质的属性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2285

第五节 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意义 2291

第五章 宇宙可知性及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298

第一节 宇宙及其规律的可知性 2298

第二节 不可知论的阶级本质 2301

第三节 认识是物质世界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过程 2305

第四节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2312

第五节 客观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320

第六节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326

第七节 宇宙可知性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意义 2330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根源和科学意义 2335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什么? 2335

第二节 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2340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根源 2352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2361

第五节 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对于唯物辩证法的贡献 2367

第六节 学习唯物辩证法对于理论工作和实践活动的意义 2375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普遍规律的科学 2381

第七章 宇宙间诸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2381

第二节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及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2388

第三节 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规律性及因果关系 2396

第四节 在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中的决定性环节 2404

第五节 一切都依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2411

第八章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421

第一节 运动和发展是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2421

第二节 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形而上学的反动本质 2425

第三节 运动、发展和静止、均衡的辩证关系 2431

第四节 发展是新的进步的东西的产生和旧的衰朽的东西的死亡——正在产生和正在发展的东西的不可战胜性 2436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 2443

第六节 学习唯物辩证法第二个特征对于实践的意义 2451

第九章 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 2455

第一节 什么叫质?什么叫量?什么叫质量? 2455

第二节 从量变到质变是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2460

第三节 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两种飞跃形式 2467

第四节 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及从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运动 2476

第五节 学习唯物辩证法第三个特征对于实践的意义 2481

第十章 辩证法的核心——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2488

第一节 对立面的斗争是发展的内容和辩证法的核心 2488

第二节 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497

第三节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主要的矛盾方面 2507

第四节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以及矛盾诸方面的关联性和斗争性 2516

第五节 学习唯物辩证法第四个特征对于实践的意义 2523

第十一章 辩证法和形式逻辑 2529

第一节 有了辩证法,为什么还要形式逻辑? 2529

第二节 形式逻辑的起源和演变 2534

第三节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同一律 2539

第四节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二——矛盾律 2547

第五节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三——排中律 2554

第六节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四——充足理由律 2560

第七节 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2565

第八节 概念构成的逻辑方法 2568

第九节 定义和分类 2575

第十节 判断和推理 2582

第十一节 三段论式和归纳法及论证 2589

第十二节 结束语 2596

辩证唯物论和物理学 2603

引言 2603

辩证唯物论是不是普遍真理? 2605

哲学和物理学的特殊关系 2609

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及其哲学意义 2619

批判物理学中的唯心论 2629

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2640

后记 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