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抗战期间中国新闻界大事记(1937——1945) 1
1937年 1
1938年 6
1939年 ( 17
1940年 32
1941年 41
1942年 56
1943年 65
1944年 72
1945年 80
前仆后继的党报工作者 99
一、战斗在太行山上 100
二、在五台山四周 106
三、在北平近郊和冀东敌后 109
四、河北平原上的拚搏 112
五、驰骋在山东半岛 116
六、晋绥前线殉职的两位记者 125
七、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 126
“前方浴血抗战,后方血口喷人”——周恩来《致大公报书》发表前后 130
附录一 致大公报书(周恩来) 144
附录二 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王芸生) 148
附录三 读周恩来先生的信(张季鸾) 151
《新华日报》和《大公报》两次论战 155
一、《大公报》何以成为《新华日报》的劲敌? 155
二、《与大公报论国是》 161
三、《可耻的大公报社论》 167
四、《大公报》拥蒋反共的阶级根源 171
附录一 与大公报论国是(新华日报社论) 175
附录二 质中共(大公报社评) 181
附录三 可耻的大公报社论(新华日报社论) 185
附录四 可耻的长春之战(大公报社评) 188
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前后 191
一、外国驻华记者长期奋斗的结果 191
二、西安反动派炮制的闹剧 194
三、在延安采访 197
四、外国记者在晋绥前线 202
五、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大事 206
国新社在华北解放区 212
昙花一现的民革社 225
全民社——新闻战线一支劲旅 233
杰出的新闻战士邹韬奋 239
范长江和他的《塞上行》 245
党给韬奋以力量 250
韬奋的新闻主张与实践 267
“全新的游记格调”——重读《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279
前言 294
晋绥边区抗战时期新闻事业概况(19370——1945) 294
一、简单的回顾 295
二、青记晋西分会 304
三、报纸和期刊 309
四、通讯社 314
五、外国记者的来访 318
六、油印报 326
七、烈士名录 329
西安三题 339
一、李敷仁和《老百姓》报 345
二、会晤埃德加·斯诺 353
三、同国新社建立工作关系 358
在敌后学办报——我和《战斗三日报》 366
“我的大学”——《抗战日报》的记者生涯 377
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抗战日报》的对外发稿工作 390
《外国人看中国抗战丛书·前言》 398
贝特兰著《中国的新生》跋 403
贝特兰著《华北前线》跋 407
爱泼斯坦著《中国未完成的革命》跋 413
卡尔逊著《中国的双星》跋 423
斯坦因著《红色中国的挑战》跋 434
福尔曼著《北行漫记》跋 446
班威廉、克兰尔著《新西行漫记》跋 454
白修德、贾安娜著《中国的惊雷》跋 463
阿特丽著《扬子前线》跋 472
费正清著《中国之行》跋 479
中国抗日战争宏伟壮丽的画卷——介绍《外国人看中国抗战》丛书 486
后记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