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慧解篇 1
《一、二谛融通》 1
真空妙有 1
无住心契无相法 1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2
般若 3
智慧 5
不生不灭 7
生即无生 10
一切不可得 11
我即无我无我即我 12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3
形而上与形而下 13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 14
菩提心就是空心 15
一切法不离二谛 15
找本性 16
六尘缘影受生死 17
二谛 18
妙湛总持不动尊 18
五阴皆空空即五阴 19
不住色布施 20
《二、明心见性》 21
见性 21
常住真心 21
佛性 23
疼的不觉觉的不疼 26
反闻闻自性 27
心灵 29
护法 29
万法归一心 30
常住真心与攀缘心 30
《三、教义妙解》 34
带业往生 34
仁者心动 35
万法皆是佛化现 35
破无明 37
法身佛 39
禅净双修 41
念佛是福慧双修 41
无所住 42
观照般若 43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44
想与情 44
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 45
如来藏 45
观想 46
觉悟 47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48
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 49
生死虚妄 50
能与所 51
相待假 52
开发悟性 53
三身 55
唯心是佛 58
般若与净土 58
三性皆一心 59
菩提本无树 60
心性 61
习气 62
真空与偏空 62
禅净一如 63
涅槃 64
同体大悲与无缘大慈 65
有体施设假与无体随情假 65
心悟转法华 67
华严与般若 67
水不洗尘 68
烦恼即菩提 69
如来 69
种子业 70
四相离 70
离四句绝百非 71
开示悟入 72
开智慧 72
芥子纳须弥 74
了生死 75
现前一念 77
有为与无为 78
一念万年 80
圆通与三昧 80
正法 81
我执 81
身受心不受 82
八宗并重导归净土 84
不取相 84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85
《四、入正知见》 86
开佛知见 86
迷与觉 86
追求名利要离十种法 88
拜佛 89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89
质量并重 90
慈悲门与智慧门 91
无上智慧 91
共与不共 92
佛法不离世间觉 92
福慧双修 95
正法欲 96
领导要以身作则 97
出家 102
人生百岁浑一梦 104
善知识 106
结缘与攀缘 106
信解行证 107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112
真正的佛教徒 112
谛理 112
至善最积极 113
观照 114
信为道源功德母 114
四谛十二因缘 115
用根不用识 116
深入经藏 117
一心念佛不是执著 121
修宜专 121
在家修 122
护持佛法 122
无师智 123
教不严师之惰 124
孝亲以道 125
度亲人之法 126
善恶 127
成佛需转男身 127
二谛是佛法根本 128
不把佛法当人情卖 128
诚心 129
三宝功德最大 129
善思惟 130
入谛理 132
一生学佛计划 133
佛法以不变应万变 134
学佛 135
代眾生受苦 136
罪性本空由心造 136
天龙八部护法 137
转凡成圣 138
心若灭时罪亦亡 139
贰 修行篇 141
《一、道人心行》 141
圆满菩提道 141
除妄想 141
降伏心 142
如幻三昧 143
诸恶不作眾善奉行自净其意 144
梵行第一 145
无得无失 146
功夫成片 149
断烦恼 150
对治攀缘心 151
打坐 151
清净 152
心净佛土净 153
减少情念增长道念 154
消业障 155
道德 157
清净与掉散 159
息灭贪瞋痴 160
知法不住法 161
修行要点 163
世间无常 165
好与坏 166
不争是非 167
正心 167
制心一处 168
禁语 169
放下 169
不快意 174
忍辱第一道 175
不快意不快口 175
去我执 176
改过 176
平常心 177
不昧生死 177
此法平等无有高下 177
念佛不劳参究 179
魔障 181
道心 182
慎言 182
《二、念佛法门》 184
无相念佛 184
佛本是无清净则有 185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186
一心不乱 187
一心念佛 190
念佛 191
念佛最高的境界 195
制心一处即是佛 196
念佛除妄想 197
如何打佛七 198
念佛得往生 199
六尘缘影 199
一切佛法就在一句阿弥陀佛 201
净土法门 201
念佛就是发菩提心 202
念佛要诚心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