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俄侨作家第二次创作浪潮 B.阿格诺索夫 1
“年轻的丘拉耶夫卡”——关于创立哈尔滨文学小组的史实 B.罗索夫 16
奥尔洛夫及其小说《侨民》 B.达齐升 19
哈尔滨俄侨文学之“树”的两个“分枝”——谈A.阿恰伊尔和H.谢戈廖夫的抒情诗 A.扎比亚科 23
20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的文化观照 汪介之 30
文明的孩子——布罗茨基的生平和创作 刘文飞 47
俄侨诗人的“中国声调” 李英男 70
苔菲和她的创作 张冰、荣洁 88
仇恨心理与故土情怀的奇妙结合——浅论吉皮乌斯离开俄罗斯以后的诗歌创作 黎皓智 106
霍达谢维奇:人生·个性·诗 王立业 117
来自中国的澳大利亚俄侨诗人 郝斌 138
梅列日科夫斯基历史小说的个性化特征 刘锟 153
纳博科夫作品中的普希金传统 于明清 160
我歌 我哭 因为我爱——记“俄侨”艺术家亚·维尔金斯基 段丽君 167
布宁的爱情观 戴卓萌 183
“以俄罗斯的精神写俄罗斯的主题”——沃伊诺维奇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谢春艳 191
茨维塔耶娃的译诗《航海》 李锡胤 200
海中的水绝尽 江河消散干涸——《幽暗的林荫道》的宗教思想探微 任光宣 213
俄罗斯侨民作家海多克和他的《满洲之星》 徐振亚 228
希什金·新生代俄侨作家·《攻克伊兹梅尔》 吴嘉佑 241
“一条复杂的小蛇”——简析《普宁》的叙事结构 张鹤 248
卢仁之死 李志强 258
俄侨哲学家的索菲亚学说 金亚娜 266
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汉学家 阎国栋 284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起源及特点 余一中 294
“贵族之家”中的一曲凄婉的情歌 张建华 309
乡土罗斯的现代转型——20至30年代苏联文学中的城市与乡村主题 何云波 319
《群魔》的反恐怖主义意义和它不该被删掉的一章 陈训明 330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中的假定形式 陈敬咏 344
扎米亚金创作中的表现主义因素 王宗琥 351
果戈理的艺术观 刘洪波 359
《大都会》——70年代末苏联文坛上一个不合群的声音 贾锟 372
从抽象的模式化图形谈起——《彼得堡》中阿波罗·阿勃列乌霍夫的象征形象分析 吴倩 398
俄罗斯宗教文化与若干翻译问题分析 黄晓敏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