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古书的传播 1
一、古代书籍的流传 1
二、古籍流传中的问题 10
第二章 古籍在流传中发生的抄刻问题举例 23
一、误减笔划例 24
二、误增笔划例 24
三、误字例 25
四、脱文例 26
五、衍文例 27
六、两字误为一字例 28
七、舛错致误例 28
八、错简例 29
九、注入正文例 29
十、原作者致误例 30
十一、关于古书致误类型的归纳 31
一、关于先秦校书的判断 35
第三章 校勘学的产生 35
二、西汉时期校勘成就与校勘学的形成 37
第四章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校勘学的进展 44
一、东汉校书及郑玄在校雠学上的成就 44
二、魏晋南北朝官府校书,颜之推对校勘学的贡献 48
第五章 隋至明代的校雠学 55
一、隋唐校书和陆德明、颜师古在校雠学上的成就 55
二、五代及两宋的校书概况 61
三、郑樵《通志·校雠略》 71
四、元明时期的校书简况 73
第六章 清代校勘学的发展 76
一、清政府系统整理图书 76
二、校勘形成专门学科 77
三、清代主要的校勘学家 79
顾炎武 79
?文弨 80
?震 81
钱大昕 82
段玉裁 85
王念孙 86
王引之 88
顾广圻 89
近代学者张元济 91
四、章学诚在广义校勘学上的成就 93
第七章 校勘古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97
一、校勘古籍需要多方面的知识 97
二、认识文字 98
三、辨明句读 101
四、掌握避讳知识 108
五、熟悉版本 115
六、了解渊源 118
第八章 校勘应注意的问题 121
一、广泛搜集不同版本 121
二、慎重使用旧注和类书 124
三、避免臆断妄改 127
四、扩大参校范围 129
五、利用校勘成果 131
六、研究古籍义例 133
七、文学作品袭用古书误文的处理 135
第九章 校勘方法 137
一、关于校法的研究 137
二、陈垣先生的《校法四例》 138
三、处理校勘成果的形式 141
第十章 古籍的真伪 144
一、伪书的种类 144
二、伪书的产生 146
三、辨伪的产生和发展 150
四、辨伪方法 157
第十一章 搜辑阙佚 161
一、辑佚的产生和发展 161
二、辑佚的方法 163
三、辑佚应注意的问题 168
附录 174
中华书局古代史编辑组讨论二十四史校改底本和撰写校勘记问题 174
古籍点校通例(初稿) 176
略谈古籍的校勘记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