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创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俊一,钱国靖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309028368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知识经济与跨入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高校办学体制的转换:从“计划办学”模式到“自主办学”模式、高校发展的市场运作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等内容。

导言 解放思想、探索“高教”管理新模式 1

第一章 知识经济与跨入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 13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知识创新工程 14

一、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14

二、被知识经济牵动的社会改革 17

三、迎接21世纪的知识创新体系 21

第二节 科技创新与“创新”者的基本素质 25

一、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26

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 29

三、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31

第三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3

一、国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 33

二、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性 35

三、培养模式的“创新” 38

第四节 “创新”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2

一、邓小平“科教兴国”的战略选择 43

二、“创新”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5

三、创新教育,迎接新世纪经济的挑战 48

第二章 高校办学体制的转换:从“计划办学”模式到“自主办学”模式 51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高校办学体制的转换 5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给高校办学带来的启示 52

二、高等教育走出办学困境的根本出路:市场化 54

三、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转换高校办学体制 57

第二节 高校办学模式的类型比较 59

一、国外高校办学模式的类型比较 59

二、国外高校办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63

三、国外高校办学模式的重要启示 68

第三节 中国高校“自主办学”的区域条件的差别比较 71

一、三大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72

二、三大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比较分析 74

三、三大区域人文环境的比较分析 76

四、三大区域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 78

五、三大区域高等教育的比较分析 80

第四节 上海高校的自主办学“实验”模式 82

一、上海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优势 82

二、上海自主办学模式的形成 83

三、上海高校自主办学模式的类型分析 85

第三章 高校发展的市场运作模式 93

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理论 94

一、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 94

二、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分析 97

三、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理论对我国教育产业化的启示 101

第二节 教育产业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03

一、中国高等教育走产业化之路的必然性 104

二、教育产业与高等教育产业化 107

第三节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113

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113

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对策和途径 116

第四章 高层次的创造型人才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运作模式 121

第一节 高层次创造型人才“投入—产出”的国际比较 122

一、人才投资力度的国际比较 123

二、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的国际比较 126

三、借鉴国际经验,加大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 130

第二节 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134

一、新中国前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 135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得失 138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回眸与展望 139

第三节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141

一、界定“专、本、研、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141

二、调整学科结构,改革教育方式 142

三、面向知识经济,完善创新人才的能力结构 143

第四节 建构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研”互动的运作模式 145

一、新世纪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146

二、新世纪教学模式的基本关系及其对师生的角色要求 147

三、科研是教学的枢纽工程 151

第五章 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53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历史演变 154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 154

二、中国传统制度文化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157

三、利用现代科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159

第二节 现代传播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161

一、教学手段创新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161

二、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促进现代教学手段的变革 164

三、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教学手段对未来高等教育的影响 168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 173

一、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作用 173

二、公共基础理论课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作用 181

三、高校课程建设的对策 191

第四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 193

一、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194

二、变脱离实际的教学为联系实际的教学 196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199

四、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202

第六章 高校领导管理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05

第一节 发达国家高等学校领导管理体制的借鉴 206

一、发达国家高校领导管理体制观览 206

二、发达国家高等学校传统领导管理体制的制度构建原则 210

三、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领导管理体制中得到的启示 215

第二节 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形成及建构 218

一、我国高等学校领导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219

二、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历史的必然 221

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依法治教 223

第三节 高校民主管理的形式 229

一、创建高等学校外部、内部关系的新模式 229

二、完善教代会制度,发扬学术民主和办学民主 232

第七章 素质教育与高校德育体制的改革模式 235

第一节 素质教育评估指标的构建与分析 236

一、素质教育评估指标的构成 236

二、“素质评估体系”权重的分析 238

三、“素质评估体系”量化指标分析 240

四、教师在“素质评估体系”中的定位 242

五、素质教育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 243

第二节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与德育体制改革的目标 243

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243

二、德育体制的改革目标 245

三、德育体制的改革模式 248

第三节 素质教育与“德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模式 251

一、德育的总体要求与德育教学中的问题 252

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254

三、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258

第八章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263

第一节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与素质教育 264

一、素质教育与高校精神文明目标的一致性 264

二、“两个素质”的提高与高校精神文明的任务 265

三、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266

四、高校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 268

第二节 科技、人文、品德“三位一体”的高校人才的素质结构 270

一、科学素质:“三位一体”人才的生存基石 270

二、人文素质:“三位一体”人才的健全人格 276

三、道德意识:“三位一体”人才的价值规范 280

第三节 “两课”目标模式与真、善、美的统一 284

一、“两课”目标模式的转变 284

二、“两课”教育与“真” 287

三、“两课”教育与“善” 289

四、把握“两课”教育中的“美” 291

第四节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部门协同的系统工程 294

一、充分认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94

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 298

三、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 302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