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北洋军阀的覆灭 国民革命 1
第一节 皖系军阀的统治 五四运动 1
一、皖系军阀的统治 1
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三、五四爱国运动 7
第二节 直系军阀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5
一、直系军阀的统治 15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20
第三节 首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9
一、孙中山的转变与中国国民党的改组 29
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32
三、国共合作的实现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复苏 34
第四节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的兴起 37
一、军阀势力的演变 37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45
三、五卅运动与全国革命高潮 48
第五节 国民革命的高涨 51
一、广东革命形势的发展 51
二、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56
三、北伐战争 62
第六节 国民革命的转折 66
一、国民革命局部受挫 66
二、国共合作的破裂 71
三、中华民国政权的更迭 74
一、国民党实现全国“统一” 80
第二章 国民党全国统治的确立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 80
第一节 国民党全国统治的确立 80
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 82
第二节 中间派别的产生及其政治主张 89
一、第三党 89
二、改组派 91
三、人权派 93
四、乡村建设派 9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97
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低潮中重整旗鼓 97
二、农村根据地的开辟 102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 107
一、日本武装入侵东北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12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强化抗日救亡运动的起伏 112
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加强 117
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 121
四、局部抗战的再度夭折 125
第五节 工农武装革命的深入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 129
一、中华苏维埃民主政权的成立和巩固 129
二、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132
第六节 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39
一、华北事变与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139
二、南京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初步调整 143
三、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148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51
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157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的中国抗战 157
第三章 全民族抗战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 157
二、中国军队的战略防御 163
第二节 武汉失守后的中国抗战 180
一、抗战相持局面的出现 180
二、国统区的社会经济 186
三、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分化 192
四、蒋介石集团的继续抵抗和限共政策 194
五、敌后抗战的深入发展 202
第三节 中国抗战的胜利 213
一、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加强 213
二、中国战场的反攻作战 222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根本转折 227
四、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 228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232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37
第一节 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的斗争 237
一、战后时局和各党派的建国主张 237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242
三、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的准备 250
第二节 国内战争的全面爆发 253
一、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全面内战政策 253
二、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攻 256
第三节 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264
一、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宪政 264
二、国统区殖民地化的加深 267
三、国统区经济状况日趋恶化 271
一、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 275
第四节 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 275
二、中国共产党夺取全面胜利的纲领 278
三、国共战略总决战 281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90
第五章 文化、教育与科学 294
第一节 1919—1927年间的文化、教育与科学 294
一、报刊的大量出版 294
二、广播与电影事业的兴起 297
三、文学的蓬勃发展 299
四、教育的多样化 301
五、科技与学术研究 305
一、新闻和出版 306
第二节 1927—1937年间的文化教育和科学 306
二、文学 309
三、教育 312
四、科技与学术研究 314
第三节 1937—1945年间的文化教育与科学 318
一、新闻出版 318
二、文学艺术 321
三、教育 324
四、科学研究 328
第四节 1945—1949年间的文化与教育 330
一、新闻 330
二、文学艺术 333
三、教育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