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国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10049742
  • 页数:2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探讨中国社会的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内在关联,对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内涵、外延、基础、结构、特性、运行机制、价值和历史演进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人的总体性生存方式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定位,进而在日常思维的批判重建的意义上,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提出有益的理论思考。

目录 1

总序 1

引言 1

第一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界定 5

一、自在、自为、自在自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6

二、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自在与自为的对象化世界 9

()日常生活:自在的对象化活动领域 11

(二)非日常生活:自为的对象化活动领域 12

(三)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的互动 13

(一)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内涵界定 15

三、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 15

(二)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外延界定 19

第二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基础 31

一、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逻辑基础 31

(一)人类生命存在的辩证法 32

(二)人类思维的辩证维度 37

二、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历史基础 42

(一)日常思维的历史基础 42

(二)非日常思维的历史基础 43

第三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结构 47

一、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主体结构 47

(一)日常主体:从属于对象的自在主体 48

(二)非日常主体:超越对象的自为主体 52

二、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对象结构 57

(一)日常对象:给定的经验对象 58

(二)非日常对象:超越的先验对象 59

三、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方式结构 62

(一)日常思维方式:对象化思维 62

(二)非日常思维:反省式思维 65

第四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特性 68

一、日常思维的特性 68

(一)自发性 68

(二)重复性 71

(三)非个体性 74

(四)实用性 77

(五)非批判性 80

二、非日常思维的特性 82

(一)自觉性 83

(二)创造性 87

(三)个体性 90

(四)非实用性 92

(五)批判性 99

一、日常思维的非日常化 104

第五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运行机制 104

(一)日常经验的非日常化 105

(二)传统习惯的非日常化 109

(三)常识的非日常化 112

二、非日常思维的日常化 115

(一)科学的日常化 116

(二)宗教的日常化 117

(三)艺术的日常化 118

(四)哲学的日常化 119

三、非日常思维的内部关联 120

(一)科学同宗教、艺术和哲学的互动 121

(二)宗教同艺术和哲学的关联 124

(三)艺术与哲学的互动 125

第六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价值定位 128

一、日常思维的双重价值定位 128

(一)日常思维的积极意义 129

(二)日常思维的消极意义 133

二、非日常思维的双重价值定位 136

(一)非日常思维的积极意义 136

(二)非日常思维的消极意义 144

第七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历史演进 148

一、原始文化的思维特征 149

二、古代农业文化的思维特征 151

三、现代工业文化的思维特征 154

四、后工业文化的思维特征 157

第八章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日常思维的批判重建 16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 16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阐释 162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自然经济和中国传统哲学 163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图式 164

(四)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选择 166

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168

(一)自为的文化主体的生成:中国文化转型的战略目标 169

(二)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重建:中国文化转型的切入点 170

(三)日常思维的批判重建:中国文化转型的核心环节 171

附录 179

文化批判及其维度 181

哲学反思的审美维度 194

思想作为无存在——哲学反思的前提追问 208

日常生活批判——中国文化转型的崭新视野 229

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 240

参考文献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