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网络时代的企业合作网络 1
1.1 组织间的关系 2
1.1.1 组织和环境 5
1.1.2 组织间关系的分析框架 12
1.2 竞争和合作 17
1.2.1 竞争的本质 17
1.2.2 竞争的策略:五要素竞争力模型 23
1.2.3 合作问题的提出:蚂蚁的乐园 27
1.2.4 竞争和合作的基本关系 31
1.2.5 合作的战略:五要素模型的改进 32
1.2.6 合作的价值、风险和成本 33
1.3 企业战略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36
1.3.1 企业网络组织的出现 38
1.3.2 企业网络研究综述 40
1.3.3 多样化的网络结构 44
1.3.4 企业网络研究的方法论 51
第二章 战略合作的机理分析 54
2.1 合作的逻辑 58
2.1.1 偏好、选择和制度安排 59
2.1.2 多伊奇和克劳斯的卡车竞赛路线图:社会心理学的分析 63
2.1.3 合作和知识问题 65
2.1.4 合作的机理 66
2.2 合作的进化:行为生态学的研究 74
2.2.1 合作的行为生态 76
2.2.2 进化稳定策略的博弈分析 82
2.2.3 生物间合作的机制:亲缘效应和互惠式的合作行为 87
2.3 合作和合谋:价格战的发生机制 90
2.3.1 非合作博弈的合作解 90
2.3.2 合谋的可能性和不稳定性 94
2.3.3 合谋的持久性:惩罚机制 99
2.3.4 过剩生产能力和价格战 104
2.3.5 我国家电行业价格战评析 108
第三章 企业、市场和网络:规制结构 113
3.1 企业战略合作的理论基础 114
3.1.1 现代企业理论的基本框架 115
3.1.2 企业组织的演变:交易成本分析 117
3.1.3 战略合作的趋势分析 119
3.1.4 现代企业理论面临的新挑战 125
3.2 企业网络的规制结构:交易成本分析 130
3.2.1 交易成本及其决定因素 130
3.2.2 企业的范围:市场、企业和网络 138
3.2.3 战略合作与中间规制结构 142
3.3 企业间的合作和“敲竹杠”问题 146
3.3.1 合作关系中的投资困境 147
3.3.2 合作的不完全合约分析 148
3.3.3 专用性投资和双垄断定价 150
3.3.4 专用性投资和“敲竹杠”问题 152
3.3.5 合约的自我履行机制和企业间合作的稳定性 155
第四章 企业网络化合作的动态竞争优势 158
4.1.1 战略合作的动机和形式 161
4.1 企业战略联盟和网络资源 161
4.1.2 网络资源和竞争优势 170
4.1.3 企业网络中的联盟扩散效应 175
4.1.4 联盟能力、合作质量和联盟绩效 179
4.2 企业网络和产业体系的动态分析 181
4.2.1 组织分析的新视角 182
4.2.2 组织形式的网络化: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体系的特点 186
4.2.3 企业网络的动态分析 192
4.3 全球生产网络和知识扩散 196
4.3.1 结构和战略 198
4.3.2 全球生产网络(GPN):结构和特征 200
4.3.3 全球生产网络:知识扩散 205
4.3.4 本地化生产能力的形成:知识创造和整合 208
第五章 R D合作和创新网络 211
5.1 技术创新和企业间的R D合作 213
5.1.1 技术创新的机制 213
5.1.2 技术扩散的机制 216
5.1.3 R D合作:问题的提出 220
5.1.4 溢出效应和中小企业的网络化集聚 223
5.2 R D合作和产品市场竞争 226
5.2.1 AJ模型:一个两阶段R D合作模型 227
5.2.2 纵向R D合作 233
5.3 产学合作和技术创新 237
5.3.1 促进产学合作的政策前提 239
5.3.2 产学合作和创新市场的失败 241
5.3.3 产学合作的前景 243
5.4 R D合作:制度环境和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246
5.4.1 阿罗模型 248
5.4.2 促进R D合作的产业政策及其有效性 250
5.4.3 政府主导和技术赶超:日本和韩国的战略选择 252
第六章 信息技术、外包和供应商网络 257
6.1 信息技术和企业间的竞争优势 259
6.1.1 信息技术的演进和信息系统的应用 260
6.1.2 企业间系统和竞争战略 265
6.2 纵向一体化和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 273
6.2.1 企业的纵向边界 274
6.2.2 价值链和价值创造中的合作 278
6.2.3 自制和外购 280
6.2.4 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84
6.2.5 激励的权衡 287
6.3 信息系统外包的决策和风险分析 289
6.3.1 IT外包的决策分析和竞争优势的获得 291
6.3.2 IT外包战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95
6.3.3 IT外包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298
6.4 企业间信息系统、不完全合约和战略供应关系 304
6.4.1 不完全合约和IOS的所有权结构 306
6.4.2 供应商关系的确定:趋向市场还是趋向组织 310
6.4.3 关系专用性投资和最优供应商数量 313
第七章 社会资本和企业网络 317
7.1 社会交换和企业网络 317
7.1.1 网络分析方法 318
7.1.2 库拉交换和嵌入性问题 321
7.1.3 企业能力和社会资本 323
7.1.4 企业网络的社会学分析 326
7.2 企业间的信任和网络合作 328
7.2.1 信任的定义及其基本形式 329
7.2.2 建立相互信任的条件 332
7.2.3 信任的经济价值 335
7.3 社会网络和技术创新:硅谷发展模式的利弊分析 339
7.3.1 硅谷和128公路地区:区域优势中的产业组织 340
7.3.2 区域经济中的社会网络 342
7.3.3 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创新网络: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兴衰 347
第八章 企业战略合作网络的比较研究 351
8.1 日本企业的战略合作网络 352
8.1.1 日本企业网络的形成 354
8.1.2 供应商网络的基本框架 360
8.1.3 供应商协会:技术扩散的集体行为 365
8.1.4 日本产业组织面临的挑战 367
8.2 全球电信市场和联盟竞争 369
8.2.1 全球电信业的发展 369
8.2.2 日趋融合的全球电信市场 372
8.2.3 全球化竞争和联盟网络 378
8.3 全球汽车产业的战略竞争和合作 382
8.3.1 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382
8.3.2 汽车产业全球战略的演变 386
8.3.3 汽车产业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 390
8.3.4 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394
8.3.5 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结构重组 397
8.4 全球航空业联盟网络和竞争管制 401
8.4.1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航空业发展态势 401
8.4.2 航空业联盟网络的形成和效应分析 406
8.4.3 航空业联盟竞争的管制:美国航空业管制的历史演变 412
第九章 合作制胜:中国企业的战略抉择 423
9.1 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 424
9.2 我国企业战略合作的现状分析 427
9.3 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 429
9.4 知识联盟和我国企业的合作创新 434
参考文献 440
后记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