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培林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05903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10章约50节,约32万字。全书从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城市阶层及冲突意识开始,逐步展开分析研究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地位等级、观念变化、劳资矛盾、干群矛盾等引发的社会冲突,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缓和社会矛盾、消除阶层冲突的对策建议,以建立起和谐社会的理论框架。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 1

一 “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提出 1

二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原因 6

三 为什么重提“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9

四 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三大社会矛盾 12

五 人均GDP 1000~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 20

六 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转变 23

第二章 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 26

一 注重研究新型社会矛盾的发展规律 26

二 社会冲突、阶级意识与两种社会行动逻辑 30

表2-1 你对下列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强度有什么看法?(英国) 36

表目录 36

三 三类阶级分析法和两类冲突原因 41

图2-1 “中产阶级”在客观阶级、认同阶级与行动阶级之间分布的区别与重叠 45

图目录 45

表2-2 客观阶级、认同阶级和行动阶级之间的区别 45

四 研究假设和调查方法说明 51

表2-3 调查的基本变量分布情况 52

图2-2 调查样本城市的地域分布情况 53

表2-4 客观阶层分类框架说明 54

一 中国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现状及国际比较 55

第三章 城市公众的阶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55

表3-2 人们对自己所属阶层的主观认同情况(五层次) 56

表3-1 人们对自己所属阶层的主观认同情况(七层次) 56

表3-3 各国公众主观阶层认同情况的比较 57

二 主观阶层意识与客观分层情况的关联 61

表3-4 不同收入阶层者的主观阶层认同情况 62

表3-5 不同教育阶层者的主观阶层认同情况 64

表3-6 不同职业类别者的主观阶层认同情况 65

表3-7 不同消费分层者的主观阶层认同情况 68

表3-8 不同消费分层者的主观阶层认同情况 68

表3-9 主观阶层认同与各种客观分层之间的关联系数(R与Gamma值) 70

表3-10 以主观阶层认同为因变量,以教育、职业和收入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71

三 影响主观阶层认同的社会与个人因素 73

表3-11 分析影响主观阶层认同的因素时使用的自变量情况 76

表3-12 各自变量对“主观阶层认同”及“是否有中层以上阶层认同”的影响 79

四 小结 87

表3-13 不同主观阶层认同者的平均年龄分布 87

第四章 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冲突意识 89

一 社会各阶级阶层冲突意识的变化 89

表4-1 城市居民对现在各个阶级阶层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程度的判断 91

表4-2 城市居民对各个阶级阶层之间冲突将来激化可能性的判断 92

二 不同职业阶层对社会状况的评价差异 94

表4-3 公众现在的冲突感知决定着他们对未来的冲突感知 94

表4-4 不同阶级阶层对当地经济形势的判断 95

图4-1 不同阶级阶层对当地经济形势的评价 97

表4-5 不同阶级阶层对当地社会形势的判断 98

三 不同职业阶层在制度诉求上的冲突 99

表4-6 不同职业阶层对政策诉求的冲突 100

表4-7 一个人目前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2

四 单位内部职工关系的紧张 103

表4-8 在您工作单位中,主要负责人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如何 104

五 冲突行动的可能 105

表4-9 对待集体上访或游行的态度 106

表4-10 不同经济区域被访问对象对待集体上访的态度 107

表4-11 各阶级阶层的冲突意识对参加集体上访态度的影响 108

六 小结 108

第五章 社会冲突意识的决定因素 110

一 冲突与关注的主要问题 110

二 变量介绍 111

三 阶级阶层的冲突意识 113

表5-1 不同因素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存在冲突的严重程度”的影响 115

表5-2 对各阶级阶层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程度感知的影响因素 118

表5-3 认同阶层在客观阶级中的分布 121

四 阶级阶层对争取物质利益的潜在行动意识 123

表5-4 影响对待上访或游行的态度的因素(标准回归系数) 123

五 结论与进一步的讨论 127

第六章 阶级阶层间社会冲突感的差异 131

一 体制变革与社会转型中的冲突 131

二 研究方法与变量介绍 135

表6-1 城市市民对各个不同阶层之间各种冲突程度的感知 136

三 市民对不同阶层之间利益冲突程度的感知 136

表6-2 不同的认同阶层对各种冲突严重性的感知 139

图6-1 不同的认同阶层对“各种冲突严重性”感知的百分比分布趋势 139

表6-3 不同客观职业阶层对各个阶层之间存在严重冲突的感知 141

图6-2 不同职业阶层中认为“各个阶层”之间“有严重冲突”的百分比分布趋势 141

四 阶层冲突感的形成 142

表6-4 对各个阶层之间存在严重冲突的逻辑斯特回归(非标准系数) 143

表6-5 合资企业劳资冲突严重 146

表6-6 客观阶层与最近5年生活水平变化的交叉表 157

五 结论与讨论 160

第七章 贫富阶层和贫富矛盾分析 163

表7-1 不同收入水平人员的职业分布 164

一 贫富关系的总体社会评价 164

表7-2 城市居民对城市主要社会问题的判断排序 165

二 对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看法 166

表7-3 城市居民对各种关系之间利益冲突的判断 166

表7-4 不同阶层人员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城市主要社会问题的人数比例 167

图7-1 不同文化程度人员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城市主要社会问题的人数比例 168

图7-2 不同收入水平人员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城市主要社会问题人数比例 169

图7-3 不同住房面积人员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城市主要社会问题人数比例 169

三 贫富之间的矛盾冲突 170

表7-5 不同地区人员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城市主要社会问题的人数比例 170

表7-6 不同阶层人员对贫富矛盾的看法 171

表7-7 不同文化程度人员对贫富矛盾的看法 172

表7-9 不同居住面积人员对贫富矛盾的看法 173

表7-8 不同收入水平人员对贫富矛盾的看法 173

表7-10 不同地区人员对贫富矛盾的看法 174

四 贫富矛盾的有效解决途径 174

表7-11 不同阶层人员对多征有钱人的税帮助穷人问题的看法 175

表7-12 不同文化程度人员对多征有钱人的税帮助穷人的看法 176

表7-14 不同居住面积人员对多征有钱人的税帮助穷人的看法 177

表7-13 不同收入水平人员对多征有钱人的税帮助穷人的看法 177

表7-15 不同地区人员对多征有钱人的税帮助穷人的看法 178

五 小结 178

图7-4 城市居民对少数人先富起来对社会有好处的判断 179

第八章 劳动关系和劳资矛盾分析 181

一 公众对当前劳资冲突的总体判断 182

表8-1 城市公众对“劳资冲突问题日益严重”这一说法的同意程度 182

表8-2 城市公众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劳资冲突强度的判断 183

二 对劳资冲突判断的群体差异 184

表8-4 不同教育程度者对各种类型企业劳资冲突强度的判断 185

表8-3 不同教育程度者对“劳资冲突日益严重”的看法 185

表8-5 从事不同职业者对“劳资冲突日益严重”的看法 186

表8-7 不同阶层认同者对“劳资冲突日益严重”的看法 187

表8-6 不同收入层次者对“劳资冲突日益严重”的看法 187

表8-8 不同阶层认同者对各种类型企业劳资冲突强度的判断 188

表8-9 在利益格局变动中处于不同位置者对“劳资冲突日益严重”的看法 189

表8-10 不同年龄者对“劳资冲突日益严重”的看法 190

表8-12 居住于不同区域者对“劳资冲突日益严重”的看法 191

表8-11 不同政治身份者对各种类型企业劳资冲突强度的判断 191

三 对劳资冲突判断的影响与后果 192

表8-13 居住于不同区域者对各种类型企业劳资冲突强度的判断 192

图8-1 对劳资冲突的看法与工作及生活满意度的关联 193

表8-14 对不同类型企业劳资冲突强度的判断与工作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积矩相关系数 194

表8-15 对不同类型企业劳资冲突强度的判断与社会公平程度判断之间的积矩相关系数 195

图8-2 对劳资冲突的看法与对社会公平程度判断的关联 195

表8-16 对私企劳资冲突强度的判断与对私营企业主的态度之间的关联 196

表8-17 公众对各种群体间冲突强度判断对于整体社会冲突强度判断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 198

图8-3 对劳资冲突的看法与对整体社会冲突判断的关联 198

表8-18 对“劳资冲突日益严重”的看法与冲突行为倾向之间的关联 199

四 小结 200

一 对党政干部的总体社会评价 202

第九章 干群关系和干群矛盾分析 202

表9-1 城市居民对改革开放以来受益最多群体的判断 203

表9-2 您认为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哪三种人最容易获得高收入(第一选择) 204

表9-3 城市居民对城市主要社会问题的判断 205

表9-4 城市居民对各种关系之间利益冲突的判断 206

图9-1 城市居民对干群之间利益冲突强度的判断 206

二 对党政干部受益问题的看法 207

表9-5 不同阶层人员认为党政干部是受益最多群体的人数比例 207

图9-2 不同文化程度人员认为党政干部是受益最多群体的人数比例 208

三 党政干部受益问题分析 209

表9-6 不同地区人员认为党政干部是受益最多群体的人数比例 209

图9-3 不同收入水平人员认为党政干部是受益最多人群的人数比例 209

表9-7 不同阶层人员对政府官员提高待遇问题的看法 211

表9-8 不同文化程度人员对政府官员提高待遇问题的看法 211

表9-9 不同收入水平人员对政府官员提高待遇问题的看法 212

表9-10 不同地区人员对政府官员提高待遇的看法 213

表9-11 不同阶层将腐败问题列为城市主要问题的人数比例 214

表9-12 不同阶层人员对腐败问题严重性的认知 215

表9-13 两种阶层划分下的人数分布 216

图9-4 不同文化程度将腐败问题列为城市主要问题的人数比例 217

图9-5 不同收入水平人员将腐败问题列为城市主要问题的人数比例 217

表9-14 不同地区人员将腐败问题列为城市主要问题的人数比例 218

表9-15 不同地区人员对腐败问题严重性的认知 218

四 干群关系问题 218

表9-16 不同阶层人员对干群之间利益冲突问题的看法 219

表9-17 不同阶层人员对改革开放以来干群关系是否好转问题的看法 220

表9-18 不同文化程度人员对干群矛盾的看法 221

表9-19 不同收入水平人员对干群矛盾的看法 221

表9-20 不同地区人员对干群矛盾的看法 222

五 干群矛盾的多元回归分析 222

表9-21 各自变量的基本情况和积矩相关关系 223

表9-22 对干群矛盾问题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224

表9-23 不同地区人员对干群关系比改革开放前好转的看法 225

六 小结 225

表9-24 同事或邻居因特殊事情邀请其参加集体上访时所持个人态度 226

第十章 利益格局变动与社会冲突 228

一 利益格局变动与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变动情况 228

表10-1 城市公众对自己近5年来生活水平变化情况的判断 229

图10-1 从事职业类别与近年来生活水平变化之间的对应分析结果 231

表10-2 不同教育水平者对自己在近5年来生活水平变化情况的判断 232

图10-2 教育水平与近年来生活水平变化之间的对应分析结果 233

表10-3 不同收入水平者对自己在近5年来生活水平变化情况的判断 234

图10-3 收入水平与近年来生活水平变化之间的对应分析结果 235

图10-4 父辈社会地位与近年来生活水平变化之间的对应分析结果 236

表10-4 不同家庭背景者对自己在近5年来生活水平变化情况的判断 236

表10-5 不同年龄者对自己在近5年来生活水平变化情况的判断 237

图10-5 年龄分组与近年来生活水平变化之间的对应分析结果 238

二 利益格局变动与公众对社会问题和冲突的主观认知 240

表10-6 不同政治身份者对自己在近5年来生活水平变化情况的判断 240

图10-6 主观阶层认同与近年来生活水平变化之间的对应分析结果 242

表10-7 城市公众对各种社会问题严重程度的总体看法 243

表10-8 生活水平变化对于各种社会问题严重程度的看法差异 244

表10-9 城市公众的总体社会公平感 246

表10-10 城市公众对各方面社会公平程度的总体看法 247

表10-11 生活水平变化和对于各方面社会公平程度的看法差异 248

表10-12 城市公众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度 249

表10-13 生活水平变动不同者的生活满意度得分 250

表10-14 城市公众对各种社会问题严重程度的总体看法 251

表10-15 生活水平变化和对于总体社会冲突强度的看法差异 252

三 利益格局变动与人们的冲突行为倾向 253

表10-16 城市公众在自身利益受损时所可能采取的行动 255

图10-7 生活水平变动与对他人邀请自己参加集体上访态度的对应分析结果 256

表10-17 生活水平有不同变化者在利益受损时所可能采取的行动 257

四 影响冲突行为倾向的因素:一个路径分析模式 258

图10-8 利益变动通过中介变量对冲突倾向影响的假设图 259

图10-9 利益变动通过中介变量对冲突倾向的影响路径图 260

表10-18 利益变动与冲突倾向关系的路径系数 261

结语 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政策建议 263

一 研究的主要发现 263

二 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建议 270

参考文献 274

附录 中国城市居民社会观念调查(问卷)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