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检查顺序 1
二、临床检查顺序 1
目录 1
第一篇 检体诊断技术 1
第一章 体格检查的顺序 1
一、生命征 3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3
第二章 一般检查 3
二、发育与体型的检查 8
三、营养状态的检查 9
四、意识状态的检查 10
五、面容与表情的检查 11
六、体位的检查 13
七、姿势及步态的检查 14
第二节 皮肤黏膜的检查 16
第三节 淋巴结检查 20
第一节 头发、头皮和头颅检查 23
第三章 头部检查 23
二、眼的检查 24
一、颜面的检查 24
第二节 颜面及其器官的检查 24
三、耳的检查 26
四、鼻的检查 27
五、口腔的检查 28
六、腮腺的检查 30
一、颈部检查 31
第四章 颈部检查 31
二、甲状腺检查 32
三、气管的检查 33
第一节 胸壁、胸廓及乳房 35
第五章 胸部检查 35
一、视诊 37
第二节 肺和胸膜检查 37
二、触诊 38
三、叩诊 39
四、听诊 41
一、视诊 44
第三节 心脏检查 44
二、触诊 46
三、叩诊 47
四、听诊 48
第四节 血管检查 58
第一节 视诊 62
第六章 腹部检查 62
第二节 触诊 66
第三节 叩诊 75
第四节 听诊 78
一、阴茎 80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检查 80
第七章 生殖器、直肠、肛门检查 80
二、阴囊 81
三、前列腺 83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检查 84
四、精囊 84
第三节 肛门与直肠 87
第一节 脊柱检查 90
第八章 脊柱与四肢 90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检查 91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95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95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97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101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103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110
二、编写病历的基本要求 112
一、病历 112
第二篇 病历书写与示例 112
第一章 编写病历的基本要求 112
一、初诊记录 114
第一节 门诊病历 114
第二章 病历的种类及内容 114
二、复诊记录 115
二、种类及要求 116
一、记录内容 116
三、急诊初诊记录 116
四、急诊室观察记录 116
第二节 住院病历 116
二、记录的内容 117
一、记录的要求 117
第三节 病程记录 117
一、住院病历的编写格式与内容示例 119
第四节 病历及病程记录的编写格式与内容 119
三、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的格式与内容示例 123
二、入院记录的格式与内容示例 123
四、病程记录的格式与内容 124
第一节 长期医嘱 130
第三章 医嘱书写 130
第二节 临时医嘱 131
第四章 处方书写 132
二、体层摄影 133
一、支气管造影 133
第三篇 影象学诊断技术 133
第一章 X线检查技术 133
第一节 呼吸系统 133
一、摄影 134
第二节 循环系统 134
三、摄片 134
四、高千伏摄影 134
五、透视 134
三、钡灌肠检查 135
二、胃肠道血管造影 135
二、造影 135
第三节 消化系统 135
一、胃肠造影 135
一、排泄性尿路造影 136
第四节 泌尿系统 136
四、小肠钡灌造影 136
五、肝动脉造影 136
六、胆系造影 136
一、子宫输卵管造影 137
第五节 生殖系统 137
二、逆行肾盂造影 137
三、膀胱造影 137
四、尿道造影 137
五、腹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137
二、造影 138
一、摄片 138
二、盆腔动脉造影 138
第六节 骨关节系统 138
一、纵隔CT 139
第一节 胸部CT 139
第二章 CT检查 139
一、常规扫描技术 139
二、CT血管造影 139
三、仿真内镜显示技术 139
二、肺脏CT 140
四、心血管CT 141
三、胸部20°斜位CT 141
第二节 肝脏CT 142
五、乳腺CT 142
第三节 胆系CT 144
第五节 脾脏CT 145
第四节 胰腺CT 145
第七节 肾脏CT 146
第六节 腹膜后腔CT 146
第九节 盆腔CT 147
第八节 肾上腺CT 147
第十节 脊柱CT 148
一、普通检查 150
第十一节 颅脑CT 150
二、特殊检查 151
四、阿米培克脑池造影 152
三、造影增强检查 152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方法 154
第三章 核素检查 154
一、肺灌注显像 155
第二节 呼吸系统显像 155
三、肺肿瘤显像 156
二、肺通气显像 156
一、心肌灌注显像 157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 157
一、肝脏显像 158
第四节 消化系统显像 158
二、心肌梗死灶显像 158
三、门电路心血池显像 158
三、肝胆显像 159
二、肝动脉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159
六、胃排空显像 160
五、食道通过功能显像 160
四、唾液腺显像 160
十、胃肠道出血显像 161
九、异位胃黏膜显像 161
七、胃-食管反流显像 161
八、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 161
一、肾静态显像 162
第五节 泌尿系统显像和功能测定 162
十一、肝细胞癌显像 162
十二、结肠癌显像 162
十三、放射免疫导向手术 162
二、肾动态显像 163
五、巯甲丙脯酸试验 164
四、利尿试验 164
三、肾图检查 164
七、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 165
六、肾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球率测定 165
二、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166
一、甲状腺摄131I试验 166
八、阴囊显像 166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 166
四、甲状腺显像 167
三、过氯酸盐释放试验 167
六、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168
五、肾上腺皮质显像 168
八、甲状旁腺显像 169
七、肾上腺髓质显像 169
二、骨骼三相显像 170
一、骨骼显像 170
第七节 骨骼系统 170
一、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和定量测定 171
第八节 神经系统 171
四、神经受体断层显像 172
三、局部脑葡萄糖代谢断层显像 172
二、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 172
五、脑池显像 173
第四章 MR诊断技术 174
第五章 数字化X线成像 176
一、肝脏疾病超声检查 177
第一节 普通超声 177
第六章 超声波诊断技术 177
二、胆道系疾病超声检查 180
三、胰腺疾病超声检查 183
四、脾脏疾病超声检查 185
五、肾上腺疾病超声检查 186
六、肾脏疾病超声检查 187
七、输尿管疾病超声检查 189
八、膀胱疾病超声检查 190
九、前列腺疾病超声检查 191
十、妇科疾病超声检查 192
十一、早期妊娠超声检查 193
十二、中晚期妊娠超声检查 194
十三、甲状腺疾病超声检查 195
十四、乳房疾病的超声检查 196
一、胆道梗阻性黄疸介入超声 197
第二节 介入性超声检查 197
二、肝脏介入超声 198
三、肾脏介入超声 199
五、其他介入超声 200
四、脾脏介入超声 200
一、心脏瓣膜病 201
第三节 心脏超声检查 201
二、先天性心脏病 204
三、心肌病 207
五、心脏肿瘤 208
四、心包疾病 208
七、升主动脉病变 209
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09
八、肺源性心脏病 210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与意义 211
一、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211
第四篇 心电学诊断 211
第一章 临床心电图 211
第一节 心电图学基础 211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212
四、平均心电轴 213
六、心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和步骤 214
五、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214
一、心电图各波的正常值 215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215
二、小儿正常心电图特点 217
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 218
一、房室增大的心电图诊断 218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218
三、心肌梗死 219
四、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220
五、传导异常 222
六、电解质紊乱与药物作用的心电图诊断 224
八、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 225
七、心肌炎的心电图诊断 225
十、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诊断 226
九、心包炎的心电图诊断 226
一、动态心电图 227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 227
第二章 内科常用心电学检查 227
二、起搏器心电图 229
三、心率变异性 230
四、心室晚电位 231
一、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233
第二节 心脏负荷试验 233
二、核素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心肌断层显像 236
三、多巴酚丁胺诱发试验 237
二、腺苷诱发试验 237
第三节 心电图药物负荷试验 237
一、潘生丁诱发试验 237
一、食管调搏电生理检查 238
第四节 心电生理检查 238
二、窦房结功能检查 240
四、房室结双径路 243
三、房室结功能检查 243
五、预激综合征检查 244
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45
六、室上性心动过速 245
八、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46
一、胸腔穿刺术 247
第一节 呼吸系统 247
第五篇 内科诊断技术 247
第一章 普通内科诊断技术 247
二、支气管镜检查 248
三、肺功能检查 249
第二节 消化系统 258
一、胃镜检查术 258
二、结肠镜检查术 259
一、胸部透视与胸部X片 261
第一节 心血管影像学检查 261
第二章 心、血管系统诊断技术 261
二、心导管检查 264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270
四、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271
五、核磁共振检查 272
一、静态核素心肌显像 273
第二节 核素检查 273
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 274
第三节 心内膜心肌活检术 275
第四节 心脏内电生理检查 276
一、心肌酶谱检查 278
第五节 生化检查 278
二、血脂及脂蛋白检查 281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282
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283
四、凝血时间测定 283
一、心包穿刺术 284
第六节 其他检查 284
六、凝血酶时间测定 284
二、中心静脉压测定 285
四、阿托品试验 286
三、心得安试验 286
五、倾斜试验 287
六、动态血压监测 288
二、颈内静脉经中路插管术 290
一、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法 290
第六篇 外科诊断技术 290
第一章 颈部诊断技术 290
二、甲状腺淋巴造影 292
一、甲状腺组织活检 292
第二章 甲状腺诊断技术 292
二、乳腺肿块切除活检 294
一、乳腺肿块切取活组织检查 294
第三章 乳房诊断技术 294
二、纵隔切开活检查 295
一、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295
第四章 胸部诊断技术 295
二、腹腔穿刺术 296
一、诊断性腹腔灌洗术 296
第五章 腹部检查技术 296
三、腹腔镜检查术 298
五、十二指肠引流术 300
四、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 300
六、手术中胆道造影 301
九、“T”管造影 302
八、手术中门静脉侧压 302
七、手术中胰腺活组织检查 302
第一节 关节镜检查 304
第六章 其他系统检查技术 304
一、经颅骨钻孔脑室穿刺方法 305
第二节 脑室内插管法 305
第三节 前列腺按摩取液术 306
第四节 斜角肌活检 308
一、阴道检查 309
第一节 妇科检查 309
第七篇 妇产科诊断技术 309
第一章 妇科诊断技术 309
二、双合诊 310
三、三合诊 311
一、阴道毛滴虫 312
第二节 阴道排液检查 312
四、肛腹诊 312
二、霉菌 313
一、阴道细胞学检查 314
第三节 阴道细胞学检查 314
二、阴道排液生理盐水悬液检查 315
一、基础体温测定 316
第四节 卵巢功能测定 316
三、宫颈阴道碘着色试验 316
二、宫颈黏液检查 317
二、催产素激惹试验 318
一、无应激试验 318
第五节 胎盘功能检查技术 318
一、卵泡刺激激素测定 319
第六节 妇产科常用激素测定 319
三、阿托品试验 319
四、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测定 320
三、泌乳素测定 320
二、黄体生成素测定 320
七、血浆孕酮测定 321
六、血总雌三醇测定 321
五、血雌二醇测定 321
一、妊娠试验 322
第七节 早期妊娠的实验诊断 322
八、血浆睾酮测定 322
九、双氢睾酮测定 322
一、输卵管通气术 323
第八节 输卵管通畅试验 323
二、雄蟾蜍妊娠试验 323
二、输卵管通液术 324
三、子宫输卵管碘造影术 325
一、羊膜镜检查 326
第九节 妇产科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 326
二、胎儿镜检查 327
三、阴道镜检查 329
四、宫腔镜检查 330
五、腹腔镜检查 332
七、输卵管镜检查 334
六、陷凹镜检查 334
一、阴道后穹隆穿刺术 335
第十节 穿刺术 335
二、羊膜腔穿刺术 336
第十一节 染色体检查 338
第十二节 羊水检查 340
三、羊水肌酐测定 341
二、羊水磷脂测定 341
一、羊水一般性状 341
五、羊水甲胎蛋白测定 342
四、羊水胆红素测定 342
十、羊水钠测定 343
九、羊水渗透压测定 343
六、羊水泡沫试验 343
七、羊水含脂肪细胞出现率 343
八、羊水淀粉酶测定 343
第十三节 经皮脐静脉穿刺取血术 344
十一、羊水雌激素测定 344
一、抗精子抗体 345
第十五节 计划生育诊断技术 345
第十四节 妊娠早期绒毛活检 345
四、宫颈黏液、精液相合试验 346
三、性交后试验 346
二、抗卵子透明带抗体 346
一、孕期检查 347
第二章 产科诊断技术 347
二、骨盆测量 351
三、产程检查 353
第一章 呼吸系统诊断技术 356
第八篇 儿科诊断技术 356
二、股静脉穿刺 357
一、颈外静脉穿刺 357
第二章 循环系统检查技术 357
第一节 静脉穿刺 357
三、后囟穿刺 358
一、小儿静脉压测定 359
第二节 静脉压测定 359
四、头皮静脉穿刺 359
二、小儿中心静脉压测定 360
第四节 心包穿刺 361
二、Alleu试验 361
第三节 动脉穿刺 361
一、小儿桡动脉穿刺 361
第五节 心导管检查 362
二、十二指肠引流术 366
一、洗胃术 366
第三章 消化系统诊断技术 366
三、小儿腹腔穿刺术 367
四、肝穿刺 368
五、脾穿刺 369
一、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370
第四章 泌尿系统检查技术 370
二、导尿 371
一、小儿腰椎穿刺术 373
第五章 神经系统诊断技术 373
三、侧脑室穿刺 374
二、硬脑膜下穿刺 374
四、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375
五、颅透照技术 376
二、髂后上棘穿刺 377
一、髂前上棘穿刺 377
第六章 骨髓穿刺术 377
四、胫骨穿刺 378
三、胸骨穿刺 378
五、脊突穿刺 379
第七章 结核菌素(PPD)试验 380
一、腰椎穿刺术 381
第一节 腰椎穿刺术 381
第九篇 神经科常用诊断技术 381
第一章 穿刺术 381
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382
第二节 侧脑室穿刺术 383
二、脑室碘水造影 385
一、脑室碘油造影术 385
第二章 影像学诊断技术 385
第一节 造影术 385
四、颈动脉造影 386
三、脑室充气造影术 386
六、全脑血管造影术 387
五、椎动脉造影 387
第二节 X线检查 388
七、脊髓碘油造影 388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389
第五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 390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390
第二节 视觉诱发电位 392
第一节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392
第三章 电生理诊断 392
第四节 运动诱发电位 393
第三节 听觉诱发电位 393
第七节 脑电图 394
第六节 肌电图 394
第五节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394
第一节 视力检查 396
第一章 视功能诊断技术 396
第十篇 眼科诊断技术 396
第二节 视野检查 397
第四节 色觉检查 398
第三节 暗适应 398
第六节 视网膜电图 399
第五节 眼电图 399
第七节 视觉诱发电位 401
一、常规检查 402
第一节 裂隙灯显微镜诊断技术 402
第二章 特殊诊断技术 402
三、前房深度测量法 403
二、角膜厚度测量 403
第二节 眼底检查技术 404
四、房水混浊度检查 404
一、指测量法 406
第三节 眼压检查技术 406
二、眼压计测量法 407
第五节 前房角镜检查 408
第四节 暗室俯卧试验 408
三、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法 408
第六节 三面镜检查 410
第七节 角膜地形图检查法 411
一、泪液分泌试验[希尔默(Schirmer)试验] 412
第九节 泪功能检查 412
第八节 角膜内皮镜检查法 412
第十节 屈光检查 413
二、泪膜破裂时间 413
第十一节 眼球突出度测量 414
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415
第一节 X线检查 415
第三章 眼科影像学诊断技术 415
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术 416
五、X线平片 417
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417
三、眼眶血管造影 417
六、X线异物定位 418
第二节 眼科超声检查 419
第三节 眼科CT检查 423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424
一、结膜囊细菌培养 426
第二节 细菌培养 426
第四章 眼部微生物检查 426
第一节 局部刮片直接检菌 426
四、玻璃体细菌培养 427
三、前房水细菌培养 427
二、角膜溃疡真菌和细菌培养 427
一、声导抗测试 428
第一章 耳科诊断技术 428
第十一篇 耳鼻喉科诊断 428
二、镫骨肌声反射 429
四、纯音听阈测试 430
三、听性脑干反应侧听 430
五、耳蜗电图 431
六、前庭功能检查法 432
二、直接喉镜检查法 433
一、间接喉镜检查法 433
第二章 喉科诊断技术 433
第一节 喉镜检查法 433
三、喉动态镜检查法 434
四、纤维喉镜检查术 435
三、喉肌电图描记仪 436
二、喉气体动力学检测 436
第二节 喉科电生理检查 436
一、声图 436
第三节 喉科X线检查 437
二、透照法 438
一、头位引流法 438
第三章 鼻科诊断技术 438
第一节 鼻窦的诊断方法 438
一、鼻阻力检查法 439
第二节 鼻科其他诊断方法 439
三、冲洗法 439
四、鼻腔及鼻窦内窥镜检查法 440
三、声反射鼻测量法 440
二、嗅觉测量法 440
二、硬管食管镜检查法 442
一、硬管支气管镜检查法 442
第四章 气管食管诊断技术 442
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443
三、牙菌斑检查 444
二、染色法 444
第十二篇 口腔科常用诊断技术 444
第一章 牙体硬组织病检查 444
一、龋损染色检查 444
五、牙体疾病透照检查 445
四、?创伤检查 445
二、牙髓活力电测验 446
一、牙髓活力测验 446
第二章 牙髓和根尖周围组织病诊断技术 446
三、根分叉病变的探查 447
四、龈沟液检查 448
三、探诊出血 448
第三章 牙周病诊断技术 448
一、牙龈指数的确定 448
二、龈沟出血指数 448
五、牙周病的X线检查 449
二、口腔真菌检查法 450
一、菌斑细菌检查 450
第四章 口腔黏膜病诊断技术 450
五、脱落细胞检查 451
四、甲苯胺蓝染色法 451
三、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451
第五章 涎腺疾病诊断技术 452
第一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453
第十三篇 皮肤科常用诊断技术 453
一、斑贴试验 455
第二章 皮肤试验 455
三、皮内试验 456
二、皮肤划痕试验 456
二、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458
一、细胞学检查 458
第三章 细胞学诊断技术 458
二、真菌培养 460
一、直接镜检 460
第四章 真菌诊断技术 460
第二节 麻风菌素试验 462
第一节 麻风杆菌检查 462
第五章 麻风病诊断技术 462
第三节 虱检查法 464
第二节 毛囊虫检查 464
第六章 寄生虫检查法 464
第一节 疥螨检查法 464
第一节 淋球菌检查法 466
第七章 性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466
二、梅毒血清学检查 467
一、梅毒螺旋体检查 467
第二节 梅毒实验室检查 467
第三节 衣原体实验室检查 469
第六节 艾滋病检查 470
第五节 醋酸白试验 470
第四节 支原体实验室检查 470
一、HIV血清抗体检测 471
二、HIV相关抗原检测和病毒分离 474
第八章 免疫荧光检查 476
第九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 478
一、淋巴结穿刺吸取活组织检查术 479
第一章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479
第十四篇 肿瘤科诊断技术 479
三、肝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480
二、乳房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480
五、骨穿刺细胞学检查 481
四、肺穿刺细胞学检查 481
六、睾丸穿刺细胞学检查 482
第二章 食管拉网细胞学诊断技术 483
附录一 临床诊断常用药物 484
附录二 临床检验参考值 502
附录三 汉英词汇对照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