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1
目录 1
绪论:法律方法——探求法律答案的路径 5
一、法律方法为什么重要 5
二、疑难案件与法律方法 9
三、探究路径而非具体答案 14
四、为实践问题寻找理论答案 16
第一章 法律解释概述 23
第一节 法律解释及其原因 23
一、法律解释的涵义 23
二、法律需要解释的原因 27
第二节 法律解释、法律适用与裁判风格的关系 35
一、“对号入座”决非易事 35
二、法律适用离不开法律解释 36
三、裁判不说理乃是法律的大敌 37
第一节 注疏性、判断性与超然性 43
一、法律解释的注疏性 43
第二章 法律解释的基本特性 43
二、法律解释的判断性 45
三、法律解释的超然性 48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创造性 49
一、创造性的必然性与普遍性 49
二、创造性的必要性 52
三、创造性的限制(限度) 53
一、法律解释、司法解释与法官造法 54
第三节 法律解释的造法性 54
二、法律解释的填补功能与造法性 56
三、司法造法与立法的不同 58
第四节 法律解释的价值衡量性 62
一、裁判的价值平衡性 62
二、法律解释的技巧性与价值性 63
三、法律解释的妥协性 65
四、如何权衡价值冲突 66
第五节 法律解释的静态性与动态性 74
一、稳定与变动的悖论 74
二、协调静态性与动态性关系的途径 76
第六节 法律解释答案的惟一性与非惟一性 81
一、“老汉骑驴”与法律解释的标准答案 81
二、学理上的争论 82
三、法律解释是否有“惟一的正确答案” 86
第三章 法律解释权的演变、现状与趋向 97
第一节 法律解释权的演变 97
一、法官与法律解释 97
二、从法官无解释权到有解释权 99
三、“芝麻开门派”与否定法官解释权 101
四、法律解释权向法院的回归 108
第二节 英美法官解释法律的当然职权 110
一、“司法至上”与法官造法 110
二、英国:限制解释权与解释能动性的悖论 111
三、美国:“解释法律乃是法院正当与特有的职责” 113
四、法官享有最终解释权的原因 124
第三节 大陆法系由立法者解释到司法者解释 126
一、法典思路与法官解释权 126
二、法官地位与法律解释权 132
三、判例的地位与法律解释权 134
四、法律解释成为一项精深复杂的艺术 136
五、法国:法官释法的犹抱琵琶与暗度陈仓 139
六、德国法官的解释权:“有思考的服从”与“公开的发展” 149
第四节 我国法院的法律解释权 151
一、我国法院法律解释权的现状 151
二、我国法院法律解释权的思考 153
一、当代司法解释权的扩张 158
第五节 福利国家与当代司法解释权的扩张 158
二、福利立法扩展了司法解释权的空间 159
三、集团冲突与保护分散的和集体的利益中的司法角色 161
四、人权保护与司法解释的扩张 163
第四章 我国法律解释的体制及法律地位 169
第一节 立法解释与应用解释 169
一、有权解释与非有权解释 169
二、立法解释与具体应用解释 171
三、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由来 172
一、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释”的涵义 173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形式 173
二、立法解释 176
三、行政解释 178
四、司法解释 181
五、法院审理案件中的具体应用解释 184
第三节 法律解释的法律效力 185
一、法律解释效力的典型说法 185
二、立法解释的时间效力 187
三、法院对各类解释的适用 189
四、如何看待司法解释的位阶 193
第五章 法律解释的目的 199
第一节 主观说与客观说的分歧 199
一、超经营范围合同效力认定的启示 199
二、“忠实原著”还是“与时俱进” 201
三、主观说与客观说之争 205
四、法律解释目的的价值 207
一、德国学界对法律解释目的的争论 210
第二节 德国与法国的解释目的学说 210
二、德国法律解释目的的司法实践 214
三、法国的功能说与“进化论的棱镜” 215
第三节 美国的主观说、文本说与动态说 217
一、美国法律解释学说的演化过程 217
二、布润南与密斯的一场著名争论 224
三、波斯纳对解释目的的分析 226
四、美国解释目的的三种学说 227
一、法律适用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236
第四节 我国法律解释目的分析 236
二、以客观解释为基本取向 239
三、以主观说为补充 241
四、我国主客观说的判解实例 242
第六章 法律解释方法比较 253
第一节 法律解释方法概述 253
一、什么是法律解释方法 253
二、法律解释方法分类 255
三、法律解释方法的灵活性 258
一、典型的法律解释方法 260
第二节 各种法律解释方法 260
二、文义解释与语境解释 261
三、其他解释方法 262
第三节 各类解释方法的适用条件 267
一、解释的正当性与方法取舍 267
二、文义方法的适用条件 268
三、体系方法的适用条件 269
四、目的方法与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 270
一、英国的法律解释方法 271
五、跨类别解释:法意方法 271
第四节 英美国家法律解释方法 271
二、美国的法律解释方法 276
第五节 大陆法国家法律解释方法 282
一、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解释传统 282
二、法国法律解释方法 288
三、意大利法律解释方法 291
四、德国法律解释方法 293
五、奥地利法律解释方法 295
第六节 欧盟法院法律解释方法 297
一、欧洲法院的功能与法律解释 297
二、欧洲法院判例的作用 299
第七节 法院法律解释资料之比较 300
一、法国法院解释法律的资料 300
二、意大利法院解释法律的资料 304
三、美国法院法律解释考虑的材料 309
一、我国法律解释方法 313
第八节 我国法律解释方法与法律解释资料 313
二、我国法院法律解释考虑的材料 314
第七章 文义解释方法 321
第一节 文义解释概述 321
一、文义解释的涵义 321
二、文义解释的重要意义 321
三、文义解释的宪政合理性 323
四、文义解释的法律形式基础 324
第二节 文义解释的优先性 325
一、文义解释优先性的涵义 325
二、“无需解释的事项不许解释” 326
三、实例:明白的专利法律期限规定必须严守 329
第三节 通常语言与专业术语的关系 330
一、法律语言的两种类型 330
二、法律用语中的通常语义 331
三、专业术语的解释 334
四、法律解释首先是查明法律用语的词义 337
五、专业术语的优先性 338
六、文义解释判解研究 339
一、制定时的含义与适用时的含义 345
第四节 文义解释的变动性与非孤立性 345
二、文义解释的非孤立性 346
第五节 不拘泥文义、荒谬结果与改正文本错误 351
一、重文义而不拘泥于文义 351
二、避免荒谬结果与改正明显错误 352
第六节 同一法律术语的解释规则 354
一、同一术语解释规则的涵义 354
二、同一术语解释规则实例解析 356
一、德国法中的文义解释 362
第七节 国外文义解释之比较 362
二、法国的文义解释 364
三、英国的文义解释 365
第八章 体系解释方法 371
第一节 一则典型案例的启示 371
一、李彬诉西凤饮食店消费者保护案 371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的解释分歧 373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语境化 374
一、文本解释的语境化 374
三、该案及其涉及的法律解释分歧的启示 374
二、法律解释的语境化 375
三、语境解释与体系解释 378
第三节 合宪解释与体系解释 381
一、按照形式的秩序体系解释法律 381
二、合宪解释 382
三、同一位阶法律规范的体系解释 386
四、同一法律内部的体系解释 389
二、法律原则的解释价值 391
第四节 内在的价值体系与法律解释 391
一、法律价值的解释依据意义 391
三、上位法法律价值的解释作用 392
第五节 “阐释的循环”与语境解释 393
一、“阐释的循环”的诠释学意义 393
二、法律解释中的“阐释的循环” 395
第九章 历史解释与目的解释 401
第一节 历史解释 401
一、什么是历史解释 401
二、适用历史解释方法的三种情形 403
三、历史解释实例解析 406
第二节 目的解释 409
一、一种与时俱进的适应式解释 409
二、目的解释的若干认识 410
三、我国的目的解释 414
第十章 限缩解释与扩张解释 421
第一节 限缩解释 421
一、限缩解释的含义 421
二、限缩解释三则实例 423
第二节 扩张解释 428
一、扩张解释的含义 428
二、实例:宪法对规章制定权规定的扩张解释 429
第十一章 社会学解释方法与“两个效果的统一” 437
第一节 “两个效果的统一”与社会学解释的关系 437
一、“两个效果的统一”:一项基本司法政策 437
二、“两个效果的统一”与社会学方法的相通性 441
一、概念法学方法与社会学法学方法 442
第二节 概念法学、社会法学与法律解释方法 442
二、由机械论向社会学法学方法的转变 444
三、“两个效果的统一”的现实根源 449
第三节 正确理解“两个效果的统一” 450
一、法律效果不是机械地适用法律 450
二、社会效果不是随意制作和废除规则 453
三、社会效果是举足轻重的评价尺度 455
四、社会效果的判断必须具有客观性 459
五、社会效果有时要求不能一判了之 461
六、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途径 462
第十二章 例示性规定的解释规则 473
第一节 “等”字规定的学问 473
一、“等”字规定的思考 473
二、例示性规定与列举性规定 475
三、例示性规定的合理性 478
第二节 例示性规定的解释困境 479
一、“等内”与“等外”的理解分歧 479
三、以列举规定偷换例示规定 480
二、心中无数的望“等”生畏 480
第三节 例示性规定的解释规则 482
一、有“等外”而无“等内” 482
二、概括事项只能与例示事项相一致 483
三、例示性规定解释规则例解 485
第十三章 反对解释等特殊解释规则 495
第一节 反对解释 495
一、反对解释的涵义 495
二、反对解释的适用条件 496
一、当然解释的涵义 497
第二节 当然解释 497
二、当然解释实例解析 499
第三节 明示其一即排斥其他 502
一、明示排斥其他的含义 502
二、明示排斥其他的适用条件 504
第十四章 法律解释与宪法、法律原则及其他 511
第一节 宪法、法律原则与法律解释 511
一、宪法与法律原则的法律解释意义 511
二、国外:法律、法律原则与法律解释 512
三、我国:宪法和法律原则与法律解释 515
第二节 影响法律解释的特殊因素 520
一、法律解释与假定 520
二、不同实体法领域对解释规则的影响 523
三、法律解释必须善意 528
第十五章 法律解释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535
第一节 不同解释方法的互补关系 535
一、解释结果的不同与文义解释的无奈 535
二、其他解释方法的必要性 537
第二节 不同法律解释方法序位性之比较 538
一、不同解释方法冲突的解决 538
二、德国:严格的先后顺序与表面的先后顺序 539
三、法国:不同解释方法冲突的优先性 545
四、意大利:法律明文规定的优先关系 549
五、美国:解释方法相互冲突的解决途径 551
六、英国:发生冲突的解释方法之间的优先性 556
一、“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和“土地”立法解释的思考 558
第三节 我国法律解释方法的优先关系 558
二、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选择关系 560
第十六章 裁判中的法律解释与裁判风格 569
第一节 各具特色的裁判理由与法律解释风格 569
一、裁判理由与法律解释风格概观 569
二、法国法院的法律解释风格 571
三、意大利法院的法律解释风格 575
四、德国判决书的风格与法律解释 579
五、美国判决书的风格与法律解释 580
一、裁判理由是法律解释的重要载体 602
第二节 我国裁判文书中的法律解释风格 602
二、裁判文书是否表达分歧意见 608
附论 法律解释方法在行政审判中的具体应用——以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5号批复为例一、根据立法目的采取的限缩解释方法 617
二、根据上下文关系采取的体系解释方法 623
三、法意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的运用 624
四、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关系 625
法律解释与适用典型裁判文书和案例点评 631
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规划局与黑龙江汇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行政处罚纠纷上诉案——一则按比例原则进行价值衡量的案例 631
二、中国建设银行濮阳分行营业部与中国工商银行濮阳县支行存单质押纠纷上诉案——一则按诚实信用原则解释司法解释条款的案例 641
三、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开化县工商局工商处罚行政争议案——一则条分缕析地解释法律的案例 654
四、弘润石化剂有限公司诉闫东晓侵权案——一则涉及与时俱进地解释法律的案例 662
五、海润公司诉中保西高公司保险车辆丢失赔偿案——一则按民法原则判决的涉及法律专业术语解释的案例 664
六、黄志斌诉百乐渔都公司侵权案——一则涉及“作品”的文义解释的案例 668
七、冯某绑架致人死亡案——一则涉及必须按照立法意图解释和适用裁判方法 672
规定的案例 679
八、毛秀英诉张业韶解除租房合同案——一则涉及反面解释和当然解释方法的案例 679
九、经济合作社申请执行案——一则涉及变通适用法律规定实现“两个效果统一”的案例 684
后记 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