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全息系统论与智能计算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迪兴著
  • 出 版 社:北京:长征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2040140
  • 页数:4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独创性地提出了准全息论“准全息元数学模型”,为智能计算机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

目录 1

概论 1

第一章 准全息系统论 11

第一节 系统论急需理论突破 11

1.引言 11

2.还原论的无奈 12

3.系统面临悖论 12

4.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 15

5.系统何以立论 18

1.引言 21

第二节 准全息系统的定量形式化描述 21

2.准全息元数学模型 24

3.模型的构造 31

4.准全息系统原理 34

5.准全息系统属性 38

6.准全息系统结构法则 42

第三节 系统的自组织 44

1.引言 44

2.自组织的概念 45

3.自组织机制 46

4.自组织的类型与特征 49

5.对自组织的描述 51

6.自组织的非线性作用 54

7.关于自组织模拟 56

第四节 三论能否统一 57

1.引言 57

2.系统与控制 58

3.系统与信息 60

4.三论统一的基础 64

第五节 准全息系统论 65

1.引言 65

2.何谓准全息系统论 66

3.准全息系统何以立论 67

4.统一场论统一什么 71

5.开放进化的准全息系统论 74

第六节 系统系谱学 75

1.引言 75

2.系统系谱学及其意义 76

3.钱学森的贡献 77

4.集人类知识大成之系统系谱学 79

5.系统系谱学的体系结构 80

6.建立系统系谱学的基本原则 81

第七节 准全息系统论的现实意义 82

1.引言 82

2.理论意义 83

3.方法论意义 86

4.哲学意义 88

第八节 准全息元数学模型的应用 89

1.引言 89

2.智能机的基础理论 90

3.人类思想的字母表 91

4.准全息系统的定量形式化描述 92

5.自然辩证法的数理体现 93

第二章 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 96

第一节 人工智能综述 96

1.何谓“人工智能” 96

2.人工智能的具体内容 99

3.人工智能的立足点 101

4.人工智能的主导思想 103

第二节 关于物理符号系统假设 107

1.物理符号系统假设的提出 107

2.西蒙的认知系统结构 108

3.体现智能的基本条件 110

4.认知系统结构评述 113

第三节 关于联结机制 115

1.引言 115

2.联结机制的贡献 116

3.联结机制的缺陷 118

4.连接机制的出路 120

1.引言 122

第四节 关于行为机制 122

2.约翰·H·霍兰先生的工作 123

3.关于CAS的特征或机制 125

4.刺激反应模型 129

5.CAS的理论问题 130

第五节 人工智能急需理论突破 132

1.引言 132

2.最优化的计算原理及模式 133

3.神经元的一种连接模式 134

4.计算理论的基本问题 136

2.思维即计算的思想由来 140

1.引言 140

第六节 智能是否可以还原为数学基本运算 140

3.普适性的状态转换原理 141

4.智能的本质即计算 143

5.神经计算的实质 145

第七节 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147

1.引言 147

2.图灵机 148

3.图灵计算理论的局限 149

4.计算能力的衡量标准 152

第八节 结构运算 153

1.结构运算的数学理论基础 153

2.结构运算原理 155

3.结构运算的特性 157

4.结构运算的属性及层次 159

5.与图灵计算的区别 161

第三章 智能原理与机制 162

第一节 探索智能的历程 162

1.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 162

2.人工智能 164

3.弗朗西斯的惊人假说 165

4.人脑的计算模型 167

5.创造堪与人脑匹敌的智能 171

第二节 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 174

1.什么是智能 174

2.人类能否模拟自身智能 177

3.模拟智能的不同观点 178

4.我们的看法 184

第三节 来自原型的启示 186

1.人脑智能 186

2.脑神经系统遵循什么法则 189

3.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191

4.形式与内容统一 193

第四节 脑模型的基础研究 196

1.基本的理论问题 196

2.脑模型的定性研究 197

3.脑模型的定量研究 200

4.神经网络的逻辑结构模式 202

第五节 智能系统原理 204

1.状态转换原理 205

2.状态相关原理 206

3.状态组合及功能互补原理 206

4.状态内涵与外延一致性原理 208

5.状态确定与非确定性统一原理 209

6.自组织原理 209

7.有限与无限值态相容原理 211

8.子系统并行交互作用原理 212

9.时空或模数统一原理 212

10.互相解释及功能代偿原理 213

1.涌现性机制 214

第六节 智能系统的功能机制 214

2.实时双向状态转换机制 216

3.准多值逻辑机制 217

4.编译码机制 220

5.因果目的性机制 221

6.功能耦合机制 222

7.记忆机制 225

8.学习机制 225

9.自适应结构形成机制 226

第七节 智能模拟需要面对的问题 227

1.传统理论 227

2.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 231

3.几个具体问题 234

4.答汪成为院士的12个问题 239

第四章 智能计算机及物理实现 249

第一节 综述 249

1.罗林斯谈即将到来的机器 249

2.李国杰谈《世纪电脑》 252

3.对日本第五代计算机的反思 253

4.我国计算机发展的瓶颈 256

5.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259

第二节 人工智能系统 262

1.能否与人脑及客观世界同构 262

2.以自组织原理为基础 264

3.结构与功能统一 265

4.以准多值逻辑为基础 267

第三节 非冯计算机 269

1.何谓非冯机 269

2.非冯机的具体优点 274

3.需创新的理论问题 275

4.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277

第四节 计算机的革命 280

1.基础理论的革命 280

2.原理革命 281

3.控制原理的革命 281

4.交换原理的革命 282

5.技术革命 283

6.体系结构的革命 285

第五节 仿人脑神经系统 286

1.传统人工神经网络 286

2.准多值逻辑神经网络 288

3.具有多值态的多功能运算器 292

4.系统的构成 304

5.系统的控制机制 310

第六节 计算机功能互补系统 314

1.主导思想 314

2.运算、交换、控制多用平台 315

3.功能互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性 323

4.具体应用 326

第七节 21世纪之初的智能计算机 330

1.如何体现智能 330

2.解决与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334

3.像人脑一样的计算机 340

4.集大成得智慧 344

附录 关注中国IT产业的明天 349

名词解释 354

主要参考文献 378

后记 381

与本书有关的主要事纪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