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启臻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09077640
  • 页数:449 页
图书介绍: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本书包括: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农村家庭与家族、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等内容。

第一讲 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 1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4

(二)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6

(三)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8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1

(一)中外学者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 11

(二)农村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3

(三)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领域和基本内容 17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18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18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20

四、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23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特点和原则 24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6

(三)研究报告的撰写 29

第二讲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 31

一、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调查实践与理论 31

(一)毛泽东的社会调查实践 32

(二)毛泽东社会调查的主要理论和思想 33

二、新中国成立前职业社会学者的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 35

(一)杨开道的农村社会学理论 36

(二)费孝通的农村社会学理论 38

(三)乡村建设派的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 50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 59

第三讲 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 61

一、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 61

(一)农民的含义 61

(二)农民的特征 65

二、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 67

(一)新中国成立前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 68

(二)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民是新中国建设的支柱力量 69

(三)转型时期农民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和改革的推动力量 70

(四)迎接WTO挑战的主力军 72

三、农民的社会化 72

(一)农民的社会化 73

(二)影响农民社会化的因素 74

四、农民的现代化 78

(一)现代化和农民的现代化 78

(二)传统农民的心理群像 82

(三)农民观念现代化的内容 84

(四)实现农民现代化的途径 87

第四讲 农村家庭与家族 90

一、家庭 90

(一)家庭的起源与发展 90

(二)家庭的类型 93

二、农村家庭 95

(一)农村家庭的特点 95

(二)农村家庭的功能 97

(三)农村家庭的变迁 100

三、农村家族 103

(一)农村家族概述 103

(二)农村家族的演变 106

(三)当代农村家族复活的主要特点 108

(四)农村家族复活的趋势 109

(五)当代农村家族的功能 112

第五讲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120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120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概念 120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22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类型 124

(一)农村的政治与行政组织 125

(二)农村的生产与经济组织 128

(三)农村教育与文化组织 134

三、村民自治组织 138

(一)村民委员会 139

(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141

四、市场经济与农村组织制度创新 143

(一)农村合作与服务组织的形式 144

(二)股份合作制形式 145

第六讲 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 150

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概述 150

(一)农村居民社会生活与生活方式的含义 150

(二)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153

(三)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评价与量度 155

(四)研究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159

二、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160

(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 160

(二)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 163

三、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167

(一)农村居民的劳动方式 167

(二)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 169

(三)农村居民的交往方式 171

(四)农村居民的婚丧嫁娶方式 172

(五)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方式 175

四、中国农村的村落文化 177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78

(二)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长期存在的原因 181

(三)中国农村村落文化的变迁 186

第七讲 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 189

一、农村社会分化及其原因 189

(一)农村社会分层的原因 190

(二)农村社会分化的特点 193

二、农村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197

(一)社会分层的理论 197

(二)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 202

三、中国农村的社会分层 205

(一)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研究 205

(二)农村社会阶层分化趋势 209

四、中国农村社会分化与分层的意义 211

(一)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意义 211

(二)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研究的意义 215

第八讲 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 219

一、土地与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19

(一)土地的特性 219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21

二、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的功能 223

(一)土地制度的内容 223

(二)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特点 225

(三)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功能 227

三、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228

(一)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 228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230

四、我国目前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235

(一)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 236

(二)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237

(三)限制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 237

(四)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缺乏稳定感 238

(五)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 238

(六)土地管理与控制放松 239

五、深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 239

(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 240

(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242

(三)深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 243

第九讲 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 248

一、农村人口 248

(一)中国农村人口数量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49

(二)中国农村人口的年龄构成 253

(三)中国农村人口的性别构成 255

(四)农村人口的分布 257

二、农村人口问题 259

(一)人口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59

(二)农村人口问题 262

(三)与农村人口问题相关的其他社会问题 266

(四)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67

三、农村人口城镇化 271

(一)城镇化的含义 271

(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74

(三)农村人口城镇化的现状 277

(四)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制约因素 281

第十讲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 286

一、新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 287

(一)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288

(二)转移的半径不断扩展 288

(三)转移方式多元化 289

(四)转移的程度不充分、不彻底 289

(五)转移的周期越来越长 289

(六)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 290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290

(一)社会工业化的需要 290

(二)城市化水平滞后 291

(三)农业比较利益低 292

(四)生产要素市场流动的必然产物 293

(五)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293

(六)农民转变身份的需求 294

(七)农民“职业意识”萌生的结果 294

三、对民工潮的评价 295

(一)民工潮的积极作用 296

(二)民工潮的消极影响 301

(三)正确看待民工潮 304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306

(一)转变劳动力是包袱的观念 307

(二)发展精细农业,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308

(三)鼓励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09

(四)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 310

(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11

(六)扩大对外劳务输出 311

(七)进行户籍制度的创新 312

(八)完善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制度 313

五、农民工权益保护 314

(一)农民工的物质权益受损及其保护 315

(二)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 319

第十一讲 农民技术教育 324

一、农民技术教育概述 325

二、农民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 328

(一)农民技术教育的广泛性 328

(二)农民技术教育的实用性 328

(三)农民技术教育的实践性 329

(四)农民技术教育的区域性 329

(五)农民技术教育的时效性 330

(六)农民技术教育的现场性 330

(七)农民技术教育的灵活性 331

(八)农民技术教育的服务性 331

(九)农民技术教育的专业性 331

(十)农民技术教育的持续性 332

三、我国农民技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332

(一)历史概况 333

(二)主要形式 33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340

四、农民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44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民技术教育的要求 344

(二)农民技术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346

(三)农民技术教育改革与调整的基本思路 347

(四)优化农民技术教育的主要措施 349

第十二讲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354

一、农村社会保障概述 354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明显滞后 354

(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356

(三)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主要内容 358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60

(一)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360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建设情况 363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364

(四)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66

(五)发展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几点建议 367

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69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369

(二)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369

(三)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功能评价 372

(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状况的建议 373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375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必要性 375

(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发展历程 378

(三)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380

(四)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评价 381

(五)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改革思路 384

第十三讲 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 385

一、社会秩序与农村社会秩序 385

(一)社会秩序的概念 385

(二)社会秩序的类型 387

(三)传统农村社会秩序的构成要素 389

(四)当前农村社会秩序的影响因素 392

二、社会控制概述 394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 394

(二)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396

(三)社会控制的结构和类型 398

(四)社会控制的手段和过程 400

三、农村社会控制 405

(一)农村社会控制的含义 405

(二)农村社会控制的原则与特征 406

(三)农村社会控制的机制 409

第十四讲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413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 413

(一)环境的含义 414

(二)生态环境与环境伦理学 415

(三)环境社会学 420

(四)环境科学名著及活动 422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427

(一)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 427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432

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442

(一)生态环境的保护 442

(二)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