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中国杂文从古典向现代的嬗变 1
目录 1
一 中国“有悠久深厚的杂文传统” 3
二 中国古典杂文在近代的危机和生机 8
三 由古典向现代嬗变的历史文化合力 10
四 五个历史阶段 18
五 特征、规律、经验和教训 30
第一章 从“经世之文”到“报章体政论” 43
第一节 “慷慨论天下事”的龚自珍杂文 43
第二节 “睁眼看世界”的魏源杂文 57
第三节 王韬和郑观应的报章体政论 69
第二章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杂文 80
第一节 改良派的报刊宣传和文体改革 81
第二节 康有为的论政和论文杂文 88
第三节 冲决封建“网罗”的谭嗣同杂文 101
第四节 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政论杂文 111
第三章 改良派杂文大家梁启超 127
第一节 对“桐城”古文的批判和文体改革的探索 128
第二节 杂文创作的新思维 135
第三节 杂文创作审美特征 144
第四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杂文 153
第一节 革命派的报刊宣传和白话杂文探索 154
第二节 秋瑾、邹容、陈天华的杂文 163
第五章 革命派杂文大家章炳麟 176
第一节 文论思想 176
第二节 “有学问的革命家”的杂文 182
第三节 “所向披靡”的战斗风格 189
第六章 现代杂文的创立 197
第一节 “五四”精神和现代杂文 197
第二节 报刊的重视和杂文的繁荣 201
第三节 主要杂文社团、流派 204
第四节 现代杂文理论的初步创立 209
第七章 陈独秀、李大钊的杂文 220
第一节 陈独秀的杂文 220
第二节 李大钊的杂文 222
第八章 钱玄同、刘半农的杂文 232
第一节 钱玄同的杂文 232
第二节 刘半农的杂文 234
第九章 胡适、陈西滢的杂文 240
第一节 胡适的杂文 240
第二节 陈西滢的《西滢闲话》 246
第十章 现代杂文的成熟 251
第一节 内忧外患中杂文的丰富和成熟 251
第二节 报刊对杂文的重视和推动 255
第三节 主要杂文流派 259
第四节 杂文理论的论争和成熟 262
第十一章 杂文大师鲁迅的杂文 273
第一节 杂文创作是鲁迅毕生事业的核心 273
第二节 鲁迅杂文的创作历程 279
第三节 鲁迅杂文的审美特质 293
第四节 关于鲁迅杂文的世界地位 303
第一节 瞿秋白杂文的演变和发展 307
第十二章 瞿秋白的杂文 307
第二节 在和鲁迅并肩作战中走向成熟 316
第一节 茅盾的杂文 322
第十三章 茅盾、徐懋庸的杂文 322
第二节 徐懋庸的杂文 326
第十四章 阿英、陈子展的学者杂文 330
第一节 阿英的杂文 331
第二节 陈子展的杂文 334
第一节 梁遇春的议论随笔 338
第十五章 梁遇春、郁达夫、陶行知、邹韬奋的杂文 338
第二节 郁达夫的杂文 347
第三节 陶行知、邹韬奋的杂文 350
第十六章 杂文大家周作人 355
第一节 周作人主要是个杂文家 356
第二节 周作人杂文的演变 364
第三节 周作人杂文的艺术风格 375
第十七章 林语堂的杂文 380
第一节 从《语丝》前期到《论语》时期 381
第二节 林语堂杂文的艺术风格 389
第十八章 战争环境下杂文的新机遇和新发展 397
第一节 杂文向全国铺展 399
第二节 主要杂文流派和杂文作家群 401
第三节 杂文理论的新发展 410
第四节 杂文艺术的全面发展 420
第十九章 上海“孤岛”的“鲁迅风”杂文流派 425
第一节 流派概况 425
第二节 唐弢的杂文 435
第三节 王任叔、周木斋、柯灵的杂文 444
第二十章 桂林和香港的“野草”杂文流派 452
第一节 流派概况 452
第二节 夏衍的杂文 461
第三节 宋云彬、孟超、秦似的杂文 465
第二十一章 杂文大家聂绀弩 472
第一节 杂文创作的演变和发展 473
第二节 杂文艺术的师承和创造 480
第二十二章 重庆杂文作家群 489
第一节 郭沫若的杂文 489
第二节 冯雪峰的杂文 496
第三节 胡风、廖沫沙、田仲济的杂文 509
第二十三章 昆明杂文作家群 521
第一节 王力的《龙虫并雕斋琐语》 522
第二节 闻一多、朱自清、吴晗的杂文 531
第二十四章 梁实秋、钱钟书的人生随笔 539
第一节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539
第二节 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 547
第二十五章 黄裳、张恨水、欧小牧的杂文 553
第一节 黄裳的论剧杂文 553
第二节 张恨水、欧小牧的古典小说新解杂文 566
第二十六章 延安杂文的兴衰 572
第一节 对王实味等杂文批判的再评价 573
第二节 谢觉哉、艾思奇、胡乔木、何其芳、林默涵的杂文 579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杂文论争 587
第二十七章 思想的解放和禁锢与杂文的消长和兴衰 587
第二节 移植的变异——“苏式小品文” 597
第三节 《人民日报》改版和“小品文的新危机”的讨论 602
第四节 60年代初的短暂繁荣和对“三家村”的批判 615
第一节 夏衍的“灯下闲话” 623
第二十八章 建国初期的杂文 623
第二节 马铁丁的“思想杂谈” 628
第三节 周作人的“亦报随笔” 634
第四节 “苏式小品文” 640
第一节 《人民日报》及其他报刊杂文 648
第二十九章 50年代中期的杂文 648
第二节 徐懋庸的杂文 657
第三节 王任叔(巴人)的杂文 663
第四节 严秀、黄秋耘等的杂文 669
第一节 “龚同文”的杂文 679
第三十章 五六十年代之交的杂文 679
第二节 姚文元和张春桥的杂文 684
第三节 谢觉哉、陶铸、李欣、秦牧的杂文 689
第四节 “长短录”及其他杂文专栏 698
第一节 毛锥三管意纵横 707
第三十一章 “三家村”杂文 707
第二节 “三家村”杂文的哲理品格 713
第三节 “三家村”杂文的文化意识 718
第四节 “三家村”杂文的审美特性 724
第三十二章 一塌糊涂里的光彩和锋芒 731
第五编 新时期杂文的繁荣和拓展(1976~ ) 741
第三十三章 思想解放运动和现代杂文传统的复归 741
第一节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理性批判精神的高扬 741
第二节 杂文创作的空前繁荣 754
第三节 杂文理论研究的深化 767
第四节 杂文艺术的新发展 786
第三十四章 当代杂文的高峰:巴金的《随想录》 801
第一节 为十年“文革”作总结 805
第二节 真诚的自我解剖 811
第三节 生命的独特存在方式 816
第三十五章 “庾信文章老更成” 822
第一节 严秀及其杂文 822
第二节 林放的《未晚谈》 828
第三节 高扬、陶白、吴有恒的杂文 835
第四节 冯英子、黄裳、虞丹的杂文 843
第三十六章 自出新裁论古今 853
第一节 邵燕祥的杂文 853
第二节 牧惠的杂文 860
第三节 舒展的杂文 865
第四节 刘征的杂文 870
第五节 蓝翎、章明、陈四益等的杂文 875
第三十七章 杂坛新锐 890
第一节 鄢烈山和朱铁志的杂文 890
第二节 王向东和司徒伟智的杂文 898
第三节 陈小川、李庚辰、张雨生等的杂文 906
第三十八章 杂花生树 919
第一节 诗人的杂文 919
第二节 小说家的杂文 931
第三节 剧作家的杂文 940
第四节 画家的杂文 950
第五节 学者的杂文 959
第三十九章 香港杂文 975
第一节 香港杂文概述 975
第二节 吴其敏、曾敏之、高旅、张文达的杂文 998
第三节 学者杂文 1008
第四节 女性杂文 1021
第四十章 台湾杂文 1031
第一节 台湾杂文概述 1031
第二节 钱歌川、洪炎秋、梁实秋、林语堂的杂文 1039
第三节 柏杨和李敖的杂文 1048
第四节 丹扉和龙应台的杂文 1058
结束语:一个崭新的课题——关于20世纪中国杂文美学 1065
一 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1065
二 贫乏的中外古典杂文理论资源 1066
三 最富活力的鲁迅杂文理论 1075
四 在多元互补中建构 1095
后记 1098
第一编 从古典向现代嬗变的过渡(1895~ 1917
第二编 现代杂文的创立和成熟(1917~ 1937
第三编 现代杂文的全面发展(1937~ 1949
第四编 建国后杂文的挣扎和沉寂(1949~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