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通志 5 卷1 土地志 地理篇》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出版年份:1970
  • ISBN:
  • 页数:73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地形 1

第一节 总说 1

第一项 位置及面积 1

第二项 地形概说 2

第三项 地形研究史 5

第四项 台湾之地形区 6

第五项 地形期 11

第二节 河谷地形 22

第一项 概说 22

第一目 河岸段丘 23

第二目 冲积扇 23

第三目 赭土缓起伏面 23

第四目 迁急点 24

第五目 穿入曲流 24

第二目 河岸段丘 25

第二项 基隆河河系 25

第三项 新店溪河系 26

第一目 概述 26

第三目 河流之袭夺 26

第二目 景美溪 27

第三目 安坑通谷 27

第四目 新店溪之曲流与贯通丘陵 28

第五目 新店溪岸带赭土砾层之高位段丘面与赭土缓起伏面 28

第六目 新店溪流域小支流迁急点上方之高位旧河床面 29

第七目 新店溪河床之纵断曲线 30

第八目 北势溪之曲流段丘与赭土缓起伏面 30

第二目 淡水河之流路与其河谷地形 32

第一目 概述 32

第三目 大溪段丘群 32

第四项 淡水河河系 32

第四目 角板山段丘群 34

第五目 高波峡谷部 37

第六目 高干段丘群 38

第七目 萨克雅尖溪岸之赭土缓起伏面 40

第八目 淡水河河床之纵断曲线与上游之横断面形 41

第九目 淡水河之曲流 41

第五项 凤山溪与头前溪河系 42

第一目 凤山溪上游之赭土缓起伏面 42

第二目 头前溪上游上坪溪岸之赭土缓起伏面 43

第三目 上坪溪上游之肩状平坦棱 43

第六项 中港溪与後龙溪河系 44

第一目 中港溪与後龙溪之格子型流路与积载溪流路 44

第二目 中港溪与後龙溪之通谷与分离丘列 44

第三目 中港溪之河岸段丘 45

第四目 後龙溪之河岸段丘 45

第七项 大安溪河系 46

第八项 大甲溪河系 49

第一目 概述 49

第二目 新社段丘群 50

第三目 谷关段丘群 52

第四目 佳阳段丘群 52

第五目 角阶地形 54

第一目 概述 55

第六目 肩状平坦棱地形 56

第七目 大甲溪上之河谷地形 56

第八目 大甲溪河床之纵断曲线 58

第九目 大甲溪上游之撒拉矛鳟鱼与其他地形学上之意义 58

第九项 大肚溪河系 60

第一目 概述 60

第二目 下游之河谷地形 61

第三目 中游之河谷地形 61

第四目 眉原冲积扇群与梅仔崎高位段丘 62

第五目 南港溪上游之河谷地形 63

第六目 大肚溪上游之肩状平坦棱与阶状平坦面 64

第七目 大肚溪之河床纵断面线 65

第八目 军功寮溪与平林溪之河岸段丘 66

第十项 浊水溪河系 66

第一目 概述 66

第二目 下游之河谷地形 66

第三目 中游之河谷地形 66

第四目 上游之河谷地形 69

第五目 浊水溪本流之河床纵断曲线 73

第六目 浊水溪最上游与塔罗湾溪之河床变动情形 74

第七目 丹大溪与郡大溪之河谷地形 74

第八目 陈有兰溪之河谷地形 76

第十一项 嘉南平原之诸河系 78

第十二项 曾文溪河系 79

第一目 概述 79

第一目 下游之河谷地形 80

第三目 中游之河谷地形 80

第四目 上游之河谷地形 83

第五目 曾文溪河床之纵断曲线 83

第六目 後堀溪河谷地形 83

第十三项 楠梓仙溪河系 85

第一目 概述 85

第二目 月眉段丘群 85

第三目 中庄子岩石冲积扇 85

第五目 马雅只冲积扇与塔喀奴丸段丘群 86

第四目 甲仙段丘群 86

第六目 霍比亚河表湖附近之缓起伏面地带 87

第七目 楠梓仙溪之河床纵断曲线 88

第十四项 荖浓溪之河谷地形 88

第一目 概述 88

第二目 六?段丘群 88

第三目 荖浓段丘群 89

第四目 荖浓冲积扇群 91

第五目 上游河谷坡面之肩状平坦棱与缓起伏面 93

第六目 浊口溪之切断曲流与环流丘群 94

第十五项 隘寮溪河系 98

第一目 概述 98

第二目 段丘与角床 98

第三目 赭土缓起伏面地面 99

第四目 潮洲断层崖下之冲积扇群 99

第五目 奇喀唐溪上游之地形面 101

第十六项 恒春半岛西坡之诸河系 102

第一目 概述 103

第十七项 宜兰浊水溪河系 103

第二目 冲积扇群 104

第三目 河各地形与其他形面之对比 107

第四目 河床纵断曲线 108

第十八项 大南澳溪河系 108

第一目 概述 108

第二目 肩状平坦棱群 109

第十九项 大浊水溪河系附带记叙Buagaman溪地形 109

第一目 概述 109

第二目 库木夭段丘群与比亚毫段丘群 110

第三目 赭土缓起伏面与肩状平坦棱 111

第四目 卡拿岸溪之河谷地形 111

第二十项 擢基利溪河系 112

第一目 概述 112

第二目 流路排列 112

第三目 下游部之段丘 113

第四目 中游区之段丘 113

第五目 上游部之段丘 118

第六目 陶塞溪之段丘 120

第七目 西基良溪之段丘 123

第八目 赭土缓起伏面 124

第九目 擢基利溪河床纵断曲线 128

第二十一项 花莲溪河系 129

第一目 概述 129

第二目 木瓜溪之河谷地形 130

第四目 恰堪溪之河谷地形 132

第三目 木瓜溪与花莲溪之变夺 132

第五目 万里桥溪之河谷地形 133

第六目 马太鞍溪之河谷地形 133

第二十二项 秀姑峦溪河系 133

第一目 概述 133

第二目 拉库拉库溪 134

第三目 秀姑峦溪 135

第四目 秀姑峦溪河系与花莲溪河系之袭夺现象 137

第六目 红叶溪之河谷地形 138

第五目 太平溪之河谷地形 138

第二十三项 卑南大溪河系 139

第一目 概述 139

第二目 新武路溪 139

第三目 卑南大溪纵谷部 141

第四目 北丝?溪 142

第二十四项 恒春半岛东坡之诸河系 144

第三节 山地地形 146

第一项 概说 146

第二项 东部海岸山脉 146

第一目 概述 146

第二目 山势 148

第三目 山区之河系 150

第四目 东麓之海岸地形 152

第三项 东台片岩山地 155

第一目 概述 155

第二目 切峰面与山势 156

第三目 主要地形面 157

第四目 山地东缘之大断层崖 159

第五目 巴尤泡一带之高山平夷面 161

第六目 最高标准平原面 161

第四项 中央粘板岩山地 162

第一目 概述 162

第二目 脊梁山脉 165

第三目 雪山山脉 176

第四目 玉山山块 186

第五目 东南山块 189

第五项 西部冲上断层山地 191

第一目 概述 191

第二目 加里山山脉 194

第三目 阿里山山脉 202

第一项 台湾火山之分布 205

第四节 火山地形 205

第二项 基隆火山群 206

第三项 大屯火山群 208

第四项 ?歌尖山火山 218

第五项 恒春尖山火山 218

第五节 山麓丘陵地及切割基地地形 219

第一项 概说 219

第二项 飞凤山丘陵 219

第三项 竹东丘陵 220

第四项 竹南丘陵 222

第五项 苗栗丘陵 222

第六项 斗六丘陵 224

第七项 嘉义丘陵 226

第八项 新化丘陵 228

第九项 恒春东方丘陵 229

第二项 林口台地 232

第六节 台地地形 232

第一项 概说 232

第三项 桃园台地 235

第四项 中坜台地 236

第五项 平镇台地与伯公冈台地 238

第六项 湖口台地 239

第七项 後里台地 241

第八项 大肚台地 244

第九项 八卦台地 245

第十项 恒春西部台地 247

第七节 盆地地形 249

第一项 台北盆地 249

第二项 台中盆地 258

第三项 埔里盆地群 260

第二目 埔里盆地 262

第三目 渔池盆地 265

第四目 日月潭盆地 267

第五目 小盆地群 267

第六目 埔里盆地群之地形发达史 268

第一项 概说 270

第二项 宜兰扇状三角洲平原 270

第八节 平原地形 270

第三项 大南澳三角洲平原 272

第四项 大浊水三角洲平原 273

第五项 擢基利三角洲平原 274

第六项 花莲隆起海岸平原 275

第一目 概述 275

第二目 加礼宛平原 275

第三目 米仑溪洪涵原 276

第四目 沙婆礑冲积扇 277

第五目 木瓜溪冲积扇 277

第六目 米仑台地 277

第七目 花莲湾 278

第八目 花莲平原之地形发达史 278

第一目 概述 280

第七项 台东纵谷平原 280

第一目 概述 280

第二目 纵谷平原上之河流 281

第三目 冲积扇 282

第四目 河岸段丘 286

第八项 台东三角洲平原 290

第九项 新竹冲积平原 291

第十项 竹南冲积平原 291

第十一项 苗栗河谷平原 293

第十二项 大甲扇状平原 293

第十四项 彰化隆起海岸平原 294

第十三项 清水隆起海岸平原 294

第十五项 浊水溪冲积扇平原 295

第十六项 嘉南隆起海岸平原 297

第一目 概述 297

第二目 民雄附近之白色粘土层 297

第三目 嘉义南方之削剥冲积扇 298

第四目 平原上之河流 299

第五目 台南台地 299

第六目 虎头埤与深坑子之海成段丘 300

第八目 桥子头与螺底山之泥火山 301

第七目 大湖台地 301

第九目 嘉南平原之贝冢与贝冢时代之海岸线 302

第十目 历史时代台南市附近之地形变迁 304

第十一目 嘉南平原局部之下降 304

第十二目 嘉南平原之地形发达史 305

第十七项 屏东冲积平原 306

第十八项 恒春纵谷平原 307

第一项 大冈山隆起珊瑚礁 308

第九节 隆起珊瑚礁 308

第二项 小冈山隆起珊瑚礁 309

第三项 半屏山隆起珊瑚礁 309

第四项 寿山隆起珊瑚礁 310

第五项 凤山隆起珊瑚礁 311

第六项 鹅銮鼻隆起珊瑚礁 311

第七项 小琉球隆起珊瑚礁 312

第十节 海岸地形 314

第一项 概说 314

第二项 东部断层海岸 315

第三项 西部隆起海岸 318

第四项 北部沉降海岸 321

第五项 南部珊瑚礁海岸 325

第十一节 岛屿地形 328

第一项 澎佳屿 328

第二项 棉花屿 329

第三项 花瓶屿 329

第五项 龟山岛 330

第四项 基隆屿 330

第六项 绿岛 331

第七项 兰屿与小兰屿 334

第八项 七星岩 337

第九项 澎湖火山群岛 337

第一目 概述 337

第二目 各岛屿之地形 344

第三目 澎湖火山群岛之地形发达史 354

第十项 花屿 355

主要参考文献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