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邓小平研究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编;成龙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75235
  • 页数:3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从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价值取向、历史地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海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中争议比较激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剖,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

总序 1

目录 1

导论 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1

一、海外邓小平研究概况分析 1

(一)海外邓小平研究的起因 1

(二)海外邓小平研究的四个阶段 4

序一 5

(三)海外邓小平研究的队伍 7

(四)海外邓小平研究的机构 9

序二 9

(五)海外邓小平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二、国内外邓小平研究现状简论 16

(一)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 16

(二)走向深入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 18

三、研究思路的创新之处 20

(一)“三步走”的研究方法 20

(二)四大问题的重新评析 20

(三)四个方面的理论创新 22

第一编 理论来源篇 24

第一章 割裂对立,还是坚持发展——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 24

(一)割裂对立论 25

一、海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25

(二)坚持发展论 28

二、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层次 31

(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新概括 3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运用和新发展 33

(三)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45

三、“割裂对立论”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50

(一)看不到邓小平终生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事实 50

(二)看不到苏联僵化模式给中国造成的巨大代价 52

(三)看不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 53

(一)消极保守论 54

第二章 消极保守,还是开拓创新——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关系研究 54

一、海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54

(二)开拓创新论 55

二、邓小平对列宁主义的新认识与新发展 56

(一)对列宁主义思想实质的全面把握 57

(二)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及其建设道路的深入探索 61

(三)对列宁晚年改革之路的重大创新 66

三、“儒教—列宁主义论”的思想误区 69

(一)列宁“民主集中制”与“专政”思想的实质 69

(二)邓小平对待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态度 73

(一)初步开始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 76

一、海外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经过 76

第三章 否定背离,还是继承发展——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研究 76

(二)走向正常化阶段(从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期) 77

(三)曲折反思阶段(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 77

(四)新的热潮阶段(1992年“南方谈话”以来) 78

二、海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79

(一)否定背离论 79

(二)继承发展论 82

三、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 96

(一)评价毛泽东功过的基本原则 97

(二)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99

(三)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写清楚 101

四、晚年毛泽东的失误及其纠正 102

(一)世界观上的唯心主义 102

(二)社会主义观上的教条主义 103

(三)价值观上的片面化倾向 104

(四)时代观上的错误判断 104

五、社会主义观的重大飞跃 105

(一)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新思考 105

(二)义利统一价值观的新体系 107

(三)社会主义观的新飞跃 110

(四)时代观的新判断 112

(一)邓小平的实用主义等于“有用就是真理” 114

一、“实用主义论”的基本观点 114

第二编 哲学基础篇 114

第四章 实用主义,还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哲学基础研究 114

(二)邓小平的实用主义等于“现实主义” 115

二、海外邓小平研究中的“实用主义成因论” 119

(一)从邓小平的人生经历出发 120

(二)从中国共产党的思维传统出发 121

(三)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出发 122

三、邓小平哲学立场的自我表述 124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24

(二)改革开放的成功靠实事求是 125

(三)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 126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还是美国特色资本主义精神——实事求是与实用主义关系辨析 128

一、时代精神的异同 128

(一)突破教条,变革现实的共同追求 129

(二)走向现代化的不同哲学诉求 130

二、民族精神的异同 131

(一)求实务实、乐观进取的共同民族精神 132

(二)美国功利主义传统的继承与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扬弃 135

三、理论来源的异同 137

(一)实用主义与西方近代哲学 137

(一)面向“实事”的共同出发点 139

四、世界观的异同 139

(二)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39

(二)折中主义与彻底唯物主义 142

五、真理观的异同 144

(一)效用原则的绝对化与真理标准的主观化 144

(二)效用的相对性与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146

六、价值观的异同 147

(一)美国特色资本主义价值观 14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148

七、历史观的异同 149

(一)强调主体能动作用与反对历史决定论 149

(二)强调主体能动作用与肯定历史决定论 151

第三编 价值取向篇 153

第六章 变相资本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研究 153

一、海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153

(一)“变相资本主义论” 153

(二)“中国式社会主义论” 157

二、邓小平论述姓“社”姓“资”的新视角 162

(一)唯物史观视角 162

(二)人类文明发展视角 165

(三)对立统一辩证法视角 168

(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 170

(五)改革开放实践视角 172

(一)否定社会主义的发展 173

三、“变相资本主义论”辨证 173

(二)割裂社会主义同世界的联系 174

(三)否定社会主义的多样性 175

(四)否定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76

第七章 狭隘民族主义,还是放眼世界的爱国主义——邓小平理论爱国主义价值取向研究 178

一、“民族主义论”的基本观点 178

(一)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179

(二)当今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存在着三种可能性 180

(三)现今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182

(一)“民族主义”界定 183

二、既是世界公民,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183

(二)与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密切结合的爱国主义 187

(三)寓国际主义于爱国主义之中的社会主义 190

三、“民族主义论”辨疑 192

(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能否统一 193

(二)中国是否存在侵略扩张性的“民族主义” 196

(三)中国的发展是否会导致中国的地域分裂 200

第八章 殊途同归,还是根本不同——中苏改革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202

一、海外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及基本观点 202

(一)问题研究的经过 202

(二)两类观点 204

(一)对待社会主义态度的不同 213

二、中苏改革指导思想异同辨析 213

(二)改革方略的不同 216

(三)改革目标的不同 221

三、中苏改革是否都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死亡 222

(一)不能把僵化社会主义模式作为评价社会主义的标准 223

(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 224

一、当代最彻底最成功的社会主义改革家 227

(一)中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27

第九章 千秋功过,如何评说——邓小平历史地位研究 227

第四编 历史地位篇 227

(二)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法 229

(三)“能够掌握住国家局势的领导人” 229

二、“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位伟人” 234

(一)“作为政治家的了不起的本领” 234

(二)“中国现代化之父” 236

(三)统一祖国切实可行的途径 238

三、对世界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240

(一)改革释放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潜力 240

(二)具有世界性价值的经济思想 241

(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希望 243

(四)当代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244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飞跃——海外邓小平研究的核心问题及总体思考 247

一、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47

(一)马克思世界观革命的实质 247

(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概括 251

(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运用和提升 253

二、继承、扬弃和借鉴相统一的发展观 256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56

(二)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的扬弃和超越 258

(三)东亚现代化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262

(一)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创立、发展及其曲折 265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 265

(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观上的重大突破 267

四、义利统一的价值观 270

(一)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270

(二)邓小平价值观的新体系 271

五、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272

(一)邓小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272

(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可能选择 274

附录一 国内邓小平理论哲学基础研究综述 278

附录二 国内邓小平理论思想来源研究综述 291

主要参考文献 302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