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李衡眉 1
序&龚书铎 1
至圣孔子 1
一 殷人的后裔 3
二 好学博闻 9
三 兴办私学 17
四 赴齐避乱 41
五 登上政坛一展抱负 46
六 四处碰壁的流亡生涯 58
七 矢志不渝的晚年 72
八 哲人其萎 82
九 群星灿烂(孔门主要弟子事迹简介) 86
十 智慧之光(孔子语录集锦) 99
亚圣孟子 113
一 风云变幻的时代 115
二 家世与少年时代 117
三 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 120
四 周游列国 宣传仁政 123
五 归隐故里 著书立说 139
六 博大精深的思想 141
七 教育成就与教育思想 149
八 文学成就和文学思想 153
九 对后世的影响 156
兵圣孙武 161
一 动荡的年代 163
二 彪炳千秋的战绩 186
三 兵法十三篇 223
四 饮誉中外的《孙子兵法》 239
史圣司马迁 255
一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与所处的文化背景 257
二 司马迁的家世 265
三 司马迁的生平 272
四 体大思精的《史记》 293
五 《史记》的文学成就 314
六 司马迁的思想述评 336
医圣张仲景 355
一 抛弃功名 立学医济世之志 357
二 勤求博采 取古今百家之长 359
三 医术高妙 人比为扁鹊仓公 361
四 应时所需 总结经验著《伤寒》 364
五 医圣业绩 千秋万代永传颂 367
智圣诸葛亮 369
一 乱世中的孤苦少年 371
二 隆中磨砺待时 375
三 隆中对策 379
四 赤壁鏖战 384
五 规取荆益 389
六 刘备托孤 395
七 抚定南中 399
八 出师北伐 404
九 兴邦治国 一代名臣 411
十 高风亮节 名垂千古 424
武圣关羽 439
一 生逢乱世 442
二 随刘备附曹操 444
三 勇斩颜良 446
四 初到荆州 助战赤壁 450
五 总督荆州 单刀赴会 453
六 威震华夏 如日中天 458
七 自毁长城 败走麦城 464
八 身后微澜 高潮回声 469
书圣王羲之 473
一 生平和思想 475
二 王羲之的文学成就 477
三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480
四 王羲之的书法理论 484
算圣祖冲之 487
一 江南锦绣哺育精英 489
二 “专攻数术,搜练古今” 493
三 天文历法的高峰 497
四 圆周率的光辉 507
五 指南车 千里船 514
六 科学世家 516
七 辉耀百代 521
农圣贾思勰 525
一 生平梗概 527
二 身处乱世 志在兴农 528
三 严谨治学态度 530
四 光辉成就 影响深远 532
诗圣杜甫 535
一 读书与壮游 537
二 旅食京华 543
三 惊变与陷贼 552
四 还京前后 558
五 客秦入蜀 568
六 草堂春秋 581
七 避难梓州 594
八 赢得千秋工部名 597
九 暂居夔州 600
十 诗人最后的岁月 610
画圣吴道子 617
一 吴道子的时代及生活概况 619
二 吴道子的作品 630
三 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650
四 吴道子的影响 661
文圣韩愈 667
一 不幸的童年 669
二 科场失意长安十年 674
三 幕府生涯 679
四 首仕长安贬谪阳山 683
五 两京宦海蹉跎 688
六 潮州之贬 695
七 晚年生活 699
八 崇学重道 702
九 古文运动 709
十 “以文为诗”尚奇伟 718
词圣苏轼 725
一 少年时代 727
二 中举应制 730
三 凤翔签判 734
四 任职汴京 737
五 杭州通判 742
六 密州太守 746
七 徐州太守 748
八 乌台诗案 751
九 谪居黄州 755
十 赤壁文采 759
十一 起复途中 764
十二 重返汴京 768
十三 杭州太守 772
十四 内外奔波 775
十五 贬居惠州 779
十六 再贬儋州 783
十七 北归逝世 788
十八 艺术成就 791
戏圣关汉卿 797
一 生逢乱世运偏消 799
二 不屑仕进铸伟词 806
三 一管笔在手 敢搦孙吴兵斗 813
四 被压迫者的代言人 821
五 慷慨雄豪衷曲 829
六 卓越的艺术成就 835
七 光芒灿烂 辉耀百代 845
八 余墨写散曲 依然大家风 851
九 人生大舞台 潇洒走一回 860
药圣李时珍 867
一 医药世家 869
二 少年寻梦 870
三 十年寒窗 873
四 弃儒习医 876
五 博采众长 精研医理 878
六 著书立说 功垂青史 885
七 黄昏岁月 894
八 《本草纲目》的医学价值 899
九 《本草纲目》的刊刻流传 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