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认证专家简介 1
前言 1
第一部分 Oracle连网技术 1
第1章 连网概述 1
目录 1
1.1 业务环境中的连网挑战 2
1.1.1 配置网络环境的考虑 2
1.1.2 维护网络 2
1.1.5 集成原有系统 3
1.2.1 简单网络 3
1.2 网络配置 3
1.1.4 实现网络安全 3
1.1.3 调整网络 3
1.2.2 N层网络 4
1.2.3 复杂网络 4
1.3 Oracle的网络问题解决方案 5
1.3.1 Oracle Net的特性 5
1.3.2 Oracle Names 6
1.3.3 连接管理器 7
1.3.4 Oracle Advanced Security 8
1.4 本章问题 9
1.5 本章问题答案 11
第2章 基本Oracle Net结构 13
2.1.1 物理层 14
2.1 开放系统互连结构 14
2.1.3 网络层 15
2.1.4 传输层 15
2.1.5 会话层 15
2.1.6 表示层 15
2.1.7 应用层 15
2.2 Oracle Net分层结构 15
2.1.2 数据链路层 15
2.2.1 客户机端通信栈 16
2.2.2 服务器端通信栈 17
2.3 Oracle Net服务 17
2.3.1 Oracle Net 18
2.3.3 Oracle连接管理器 19
2.3.2 监听器 19
2.3.4 网络工具 20
2.4 Web客户机连接 21
2.4.1 使用应用程序Web服务器的连接 21
2.4.2 不使用应用程序Web服务器的连接 22
2.5 本章问题 23
2.6 本章问题答案 24
第3章 Oracle Net服务器端的基本配置 27
3.1 监听器对传入连接的响应 28
3.1.1 专用服务器环境 29
3.1.2 共享服务器环境 29
3.2 监听器的组件 30
3.2.1 地址列表 31
3.2.2 数据库说明 31
3.2.3 控制参数设置 31
3.2.4 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 33
3.3 利用Oracle Net Manager配置监听器 34
3.4 利用监听器控制实用程序控制监听器 38
3.5 动态服务注册 41
3.5.1 配置服务注册 42
3.5.2 默认本地监听器的注册信息 42
3.5.3 非默认监听器的注册信息 42
3.6.2 配置IIOP 43
3.6.1 IIOP结构 43
3.6 配置IIOP监听器 43
3.7 本章问题 45
3.8 本章问题答案 46
第4章 Oracle Net服务客户端的基本配置 49
4.1 命名方法 50
4.1.1 本地命名 50
4.1.2 目录命名方法 50
4.1.3 Oracle名称 51
4.1.4 主机命名 51
4.1.5 外部命名 51
4.1.6 选择Oracle命名方法 51
4.2 配置主机命名方法 51
4.2.1 配置HOSTNAME为第一种命名方法 52
4.3 配置本地命名方法 53
4.3.1 在安装期间配置本地命名方法 53
4.2.2 设置主机名解析环境 53
4.3.2 在安装后配置本地命名方法 54
4.4 配置网络服务名 56
4.5 进行简单的连接故障排除 57
4.5.1 故障排除工具 58
4.5.2 排除网络问题 59
4.6 本章问题 62
4.7 本章问题答案 63
第5章 Oracle共享服务器的使用和配置 65
5.2 Oracle共享服务器结构 66
5.1 Oracle共享服务器的组成部分 66
5.3 配置Oracle共享服务器 68
5.3.1 服务器配置 68
5.3.2 客户机的配置 71
5.4 与共享服务器有关的字典视图 72
5.4.1 V$DISPATCHER 72
5.4.2 V$DISPATCHER_RATE 73
5.4.3 V$QUEUE 73
5.4.4 V$SHARED_SERVER 73
5.4.5 V$CIRCUIT 73
5.4.6 V$SHARED_SERVER_MOMITOR 73
5.5 本章问题 74
5.4.9 V$SHARED_POOL_RESERVED 74
5.4.7 V$SGA 74
5.4.8 V$SGASTAT 74
5.6 本章问题答案 76
第二部分 备份与恢复 77
第6章 备份与恢复概述 77
6.1 故障分类 79
6.1.1 语句故障 79
6.1.2 进程故障 79
6.1.6 网络故障 80
6.2.1 什么是备份 80
6.2 数据库备份、复原和恢复基础 80
6.1.5 介质故障 80
6.1.4 人为错误 80
6.1.3 实例故障 80
6.2.2 什么是复原 81
6.2.3 什么是恢复 81
6.2.4 恢复操作如何工作 81
6.2.5 恢复类型 82
6.2.6 各种恢复选项 82
6.3 备份与恢复策略 83
6.3.1 基本原则 83
6.3.2 业务考虑事项 84
6.3.3 操作考虑事项 85
6.3.4 技术考虑事项 86
6.5 Oracle的高可用性特性 87
6.4 灾难恢复计划 87
6.5.1 分布式系统和复制 88
6.5.2 RAC 89
6.5.3 透明应用故障切换 89
6.5.4 Oracle Data Guard 90
6.5.5 LogMiner实用程序 91
6.6 本章问题 91
6.7 本章问题答案 92
第7章 实例和介质恢复结构 95
7.1 Oracle内存结构 97
7.1.1 系统全局区 97
7.2.1 系统监控进程 103
7.2 Oracle后台进程 103
7.1.2 程序全局区 103
7.2.2 进程监控进程 104
7.2.3 数据库写入器进程 104
7.2.4 日志写入器进程 104
7.2.5 检查点进程 105
7.2.6 归档进程 105
7.2.7 恢复进程 105
7.2.8 服务器进程 105
7.2.9 用户进程 105
7.3 Oracle数据库文件 106
7.3.1 控制文件 106
7.3.2 重做日志文件 108
7.3.3 数据文件 111
7.3.4 归档重做日志文件 112
7.4 实例恢复中检查点的重要性 112
7.4.1 快速启动检查点 113
7.4.2 并行恢复 114
7.4.3 事务处理恢复 114
7.5 本章问题 114
7.6 本章问题答案 116
第8章 配置数据库归档方式 119
8.1 ARCHIVELOG方式和NOARCHIVELOG方式间的区别 120
8.1.1 NOARCHIVELOG方式 120
8.1.2 ARCHIVELOG方式 121
8.2 配置数据库为ARCHIVELOG方式 122
8.2.1 启用自动归档 123
8.2.2 进行日志的手工归档 123
8.3 配置多个归档进程 124
8.4 配置包括远程目标在内的多个目标 124
8.4.1 设置归档日志文件名的格式 124
8.4.2 设置归档日志文件目标 125
8.4.3 双重归档日志文件 125
8.4.4 复用归档日志文件 126
8.4.5 配置归档日志目标的状态 127
8.4.6 指定成功的最小目标数 127
8.4.7 设置跟踪参数 127
8.5.1 V$ARCHIVE_DEST 128
8.5 有用的V$视图 128
8.4.8 设置在恢复中提取归档日志文件的源目标 128
8.5.2 V$ARCHIVE_PROCESSES 129
8.5.3 V$DATABASE 129
8.5.4 V$INSTANCE 129
8.5.5 V$LOG 129
8.5.6 V$LOGFILE 130
8.5.7 V$LOG_HISTORY 130
8.5.8 V$RECOVERY_LOG 130
8.5.9 V$ARCHIVED_LOG 130
8.6 本章问题 131
8.7 本章问题答案 133
第9章 RMAN概述及配置 135
9.1 RMAN的功能 136
9.2 RMAN的组件 138
9.2.1 RMAN可执行程序 138
9.2.2 目标数据库 139
9.2.3 恢复目录数据库 139
9.2.4 进程 139
9.2.5 RMAN通道 139
9.2.6 备份集 140
9.2.7 映像拷贝 140
9.2.8 辅助数据库 140
9.2.9 RMAN包 140
9.2.10 介质管理层 140
9.3 RMAN信息仓库 140
9.3.1 恢复目录信息仓库 141
9.3.2 使用控制文件作为信息仓库 142
9.4 RMAN通道分配 143
9.5 介质管理库接口 144
9.6 不使用恢复目录连接RMAN 146
9.6.1 不使用恢复目录从命令行 146
连接目标数据库 146
9.6.2 在RMAN提示下不使用恢复目录连接目标数据库 146
9.7 配置RMAN环境 146
9.7.1 介质管理器 146
9.7.2 控制文件自动备份 147
9.7.3 备份保留策略 147
9.7.6 备份拷贝的数量 149
9.7.5 备份优化 149
9.7.4 备份集的最大尺寸 149
9.7.7 从完整数据库备份中排斥表空间备份 150
9.7.8 环境变量 151
9.7.9 共享服务器 151
9.8 本章问题 152
9.9 本章问题答案 153
第10章 用户管理的备份 155
10.1 用户管理的备份和恢复 156
10.1.1 用户管理的备份概述 156
10.1.2 用户管理的恢复概述 158
10.2 关闭数据库的备份 159
10.2.3 进行脱机的完整数据库备份 160
10.2.1 优点 160
10.2.2 缺点 160
10.3 打开数据库的备份 162
10.3.1 优点 162
10.3.2 进行联机完整数据库备份 162
10.3.3 脱机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备份 164
10.4 只读表空间的备份 165
10.5 控制文件的备份 165
10.6 归档重做日志的备份 166
10.7 联机备份失败后的清除操作 166
10.8 LOGGING和NOLOGGING选项 167
10.9 dbverify实用程序 167
10.10 本章问题 168
10.11 本章问题答案 170
第11章 RMAN备份 173
11.1 RMAN备份的概念 174
11.1.1 联机和脱机数据库备份 174
11.1.2 完整数据库备份 174
11.2 RMAN映像拷贝 175
11.2.1 一般特性 175
11.2.2 进行映像拷贝 175
11.2.3 编目操作系统的拷贝 176
11.3 RMAN备份集 176
11.3.1 备份片段 176
11.3.3 备份集建立的规则 178
11.3.2 备份集的参数 178
11.3.4 使用BACKUP命令的准则 179
11.3.5 全备份 179
11.3.6 增量备份 179
11.4 备份集和映像拷贝的标记 181
11.5 备份控制文件 181
11.5.1 只备份当前的控制文件 182
11.5.2 在另外的备份中包括当前控制文件 182
11.6 备份归档重做日志文件 183
11.7 重要的V$视图 184
11.8 本章问题 185
11.9 本章问题答案 186
第12章 用户管理的完整恢复 189
12.1 介质恢复 190
12.1.1 介质恢复概述 190
12.1.2 完整和非完整介质恢复 191
12.1.3 用户管理的恢复的限制 192
12.2 进行用户管理的完整恢复 192
12.3 进行NOARCHIVELOG方式下的恢复 193
12.4 进行ARCHIVELOG方式下的完整恢复 194
12.4.1 系统数据文件恢复 195
12.4.2 无备份可用的数据文件恢复 197
12.5 复原数据文件到不同的位置 198
12.6 利用归档重做日志文件重定位和恢复表空间 198
12.4.3 启用自动恢复 198
12.7 联机不活动重做日志组的丢失和恢复 201
12.8 只读表空间的恢复 201
12.8.1 测试案例1 203
12.8.2 测试案例2 203
12.8.3 测试案例3 203
12.8.4 测试案例4 203
12.8.5 测试案例5 203
12.8.6 测试案例6 204
12.8.7 结论 204
12.9 本章问题 205
12.10 本章问题答案 207
第13章 RMAN完整恢复 209
13.1 使用RMAN的服务器管理的介质恢复 210
13.1.1 利用RMAN进行介质恢复的优点 210
13.1.2 利用RMAN进行复原和恢复 210
13.1.3 用RMAN进行介质恢复的过程 211
13.2 进行NOARCHIVELOG方式下的恢复 211
13.3 进行ARCHIVELOG方式下的完整恢复 212
13.4 利用RMAN复原数据文件到不同位置 214
13.5 利用归档日志文件重新定位和恢复表空间 215
13.6 块介质恢复 216
13.7 本章问题 216
13.8 本章问题答案 218
第14章 用户管理的不完整恢复 221
14.1.1 NOARCHIVELOG方式下的不完整恢复 222
14.1 不完整恢复 222
14.1.2 ARCHIVELOG方式下的不完整恢复 223
14.1.3 使用RESETLOGS选项的意义 228
14.2 确认当前联机重做日志文件的丢失 228
14.2.1 INACTIVE 229
14.2.2 ACTIVE 229
14.2.3 CURRENT 229
14.2.4 归档日志位于非默认位置时的恢复 232
14.3 并行介质恢复 232
14.4 重要的V$视图 233
14.5 本章问题 234
14.6 本章问题答案 236
第15章 RMAN的不完整恢复 239
15.1 使用RMAN的不完整恢复 240
15.2 使用UNTIL TIME进行不完整数据库恢复 241
15.3 使用UNTIL SEQUENCE进行不完整数据库恢复 243
15.4 复原优化 246
15.5 本章问题 246
15.6 本章问题答案 248
第16章 RMAN维护 251
16.1 RMAN的交叉校验 252
16.2 进行备份集和映像拷贝的交叉校验 252
16.3 在删除备份后更新信息仓库 255
16.4 改变备份集和映像拷贝的可用性状态 256
16.5 使备份集或映像拷贝免除保留策略 259
16.7 本章问题 260
16.6 对使用操作系统命令产生的备份进行编目 260
16.8 本章问题答案 262
第17章 恢复目录的建立和维护 265
17.1 恢复目录的内容 266
17.2 恢复目录的建立 267
17.3 使用RMAN注册、再同步和重置数据库 268
17.3.1 注册数据库 268
17.3.2 数据库的再同步 269
17.3.3 重置数据库 270
17.4 使用RMAN命令维护恢复目录 270
17.5 查询恢复目录以产生报表和列表 271
17.5.1 LIST命令 271
17.5.2 REPORT命令 273
17.6 建立、存储和运行脚本 274
17.7 备份和恢复恢复目录的方法 276
17.7.1 物理备份 277
17.7.2 逻辑备份 277
17.7.3 恢复恢复目录 277
17.7.4 重建恢复目录 278
17.8 重要的恢复目录的视图 278
17.9 本章问题 279
17.10 本章问题答案 281
第18章 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 283
18.1 Oracle逻辑备份 284
18.2.1 导出方式 285
18.2 导出概念和结构 285
18.2.2 传统路径导出和直接路径导出 286
18.3 导入概念及结构 286
18.3.1 导入方式 287
18.3.2 导入处理的次序 287
18.4 导出和导入参数列表 287
18.5 激活导出和导入的方式 290
18.5.1 命令行 290
18.5.2 交互式导出提示 290
18.5.3 参数文件 290
18.6 执行导出和导入操作 290
18.6.2 用户方式的导出/导入操作 291
18.6.1 表方式的导出/导入操作 291
18.6.3 全数据库导出/导入操作 293
18.6.4 表空间方式的导出/导入操作 294
18.7 使用导出和导入的准则 294
18.7.1 导出LONG和LOB数据类型 294
18.7.2 导出BFILE 295
18.7.3 NLS的考虑 295
18.7.4 利用Oracle Net导出远程数据库 295
18.7.5 文件名指定 295
18.7.6 可移动表空间 296
18.7.7 QUERY参数的限制 296
18.8 本章问题 296
18.9 本章问题答案 298
第19章 将数据加载到数据库 301
19.1.1 串行方式 302
19.1.2 并行DML方式 302
19.1 直接路径插入操作 302
19.2 SQL*Loader的用法 303
19.3 SQL*Loader中的加载方法 303
19.3.1 传统路径加载 303
19.3.2 直接路径加载 303
19.4 SQL*Loader文件 304
19.4.1 SQL*Loader控制文件 304
19.4.2 SQL*Loader数据文件 306
19.4.3 坏文件 306
19.4.6 参数文件 307
19.4.7 命令行参数列表 307
19.4.4 废弃文件 307
19.4.5 日志文件 307
19.5 执行基本的SQL*Loader操作 308
19.6 使用SQL*Loader及直接加载插入的准则 310
19.7 本章问题 311
19.8 本章问题答案 312
第三部分 自测:Oracle9iDBA模拟试题模拟试题1 316
模拟试题2 327
模拟试题1的答案 338
模拟试题2的答案 345
光盘内容简介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