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武术学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二节 武术学的研究范畴 5
第三节 武术学的研究方法 9
第二章 武术的概念与社会价值 11
第一节 武术的概念 11
第二节 武术的社会价值 15
第三章 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23
第一节 武术的起源 23
第二节 古代武术的雏型 24
第三节 古代武术的初步兴盛 26
第四节 古代武术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28
第五节 古代武术体系的形成 33
第六节 古代武术的繁荣 36
第七节 近代中国武术 38
第八节 现代中国武术 40
第四章 武术器械与军旅兵器 43
第一节 古兵器的原始形态 43
第二节 青铜器时期的兵器 44
第三节 铁器时期的兵器 50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兵器 53
第五节 北宋时期的兵器 56
第五章 武术与中国古典哲学 59
第一节 道家哲学与武术 59
第二节《易经》哲学在武术中的运用 65
第三节 五行学说在武术中的运用 71
第四节 太极哲理与太极拳 73
第五节《孙子兵法》与武术战略战术思想 78
第六章 武术与中国伦理 89
第一节 孔孟仁学为武术伦理核心 90
第二节 泛和谐价值观与武术伦理思想 93
第三节 侠义英雄主义之人生理想 95
第四节 武术伦理意识之约律化 100
第七章 武术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学和民俗 109
第一节 上古文明中的武术 110
第二节 武术与传统艺术的互渗 113
第三节 武术与传统文学 122
第四节 武术与传统民俗 126
第八章 武术与宗教 137
第一节 宗教与武术的关系 137
第二节 宗教与武术发生联系之原因 150
第九章 武术与人体科学 157
第一节 人体科学及其与武术学的关系 157
第二节中、西医学与武术的关系 159
第三节 学习人体科学与武术学的基本认识 165
第十章 武术与气功 167
第一节 武术与气功的同源与互渗 167
第二节 气功对武术运动的作用 170
第十一章 武术医学 178
第一节 武医结合的历史 178
第二节 武医结合的学术展望 189
第十二章 武术与生物学 196
第一节 武术的生物学机制 197
第二节 武术技术的生物学分析 199
第三节 武术保健作用的生理学研究 203
第十三章 武术与心理学 207
第一节 武术项目的心理特点 209
第二节 武术教学与记忆 214
第三节 武术运动中的心理训练 220
下篇 227
第十四章 武术技术的内容 227
第一节 单式 227
第二节 套路 228
第三节 攻防格斗 249
第十五章 武术教学 251
第一节 武术教学的基本特点 251
第二节 武术教学的感知途径 253
第三节 武术教学的一般程序 254
第四节 武术教学法 255
第五节 武术教学的组织 260
第十六章 武术训练 263
第一节 武术训练的科学化前景 263
第二节 竞技武术训练的基本特点 264
第三节 训练计划 267
第四节 体能水平的检查评定与负荷控制 273
第五节 武术的基本教练方法 280
第六节 竞技套路的技术训练 284
第七节 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 289
第一节 武术竞赛的目的与计划 291
第十七章 武术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291
第二节 武术竞赛的组织 294
第三节 武术竞赛的评估 301
第十八章 武术的科学研究 305
第一节 武术科学研究的意义 305
第二节 武术科学研究的特点 307
第三节 武术科学研究的方法 310
第十九章 武术管理的体制 316
第一节 武术管理概述 316
第二节 武术管理体制 319
第三节 武术管理制度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