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织部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生产技术知识概述 1
一、织物的原料 1
二、纱线的分类及一般物理机械性能 6
三、织物的组织 12
四、织物的结构 22
五、织部的工艺流程 26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26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26
二、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几种图表 28
三、现场质量管理 39
四、质量控制点 40
第三节 空调的基本知识 42
一、温湿度的基本概念 42
二、温湿度与人体的关系 43
三、温湿度与工艺、生产的关系 44
四、织部各车间温湿度的控制范围 45
第四节 电气、电子常识 45
一、电气的基本知识 45
二、微电子应用概述 49
第五节 安全生产和消防知识 50
一、一般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50
二、消防知识 51
三、具体要求 55
二、职责范围 55
二、络筒工序的质量要求 55
一、指导工的基本任务 55
第六节 织部运转指导工的基本知识 55
一、络筒工序的任务 58
第二章 络筒运转 58
(络筒挡车工) 58
第一节 络筒工序的任务与要求 58
三、络筒机的生产流程 59
第二节 络筒机的机构及作用 59
一、传动机构 60
二、清纱张力装置 60
三、卷绕成型机构 62
四、断头自停装置 62
五、空管输送装置 63
六、络筒的辅助机构及作用 63
一、滚筒速度 64
二、络筒时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64
第三节 络筒机的工艺配置 64
三、清纱器的隔距 65
四、结头 65
五、筒子的卷绕形式 66
六、络筒的工艺计算 67
第四节 络筒疵点产生的原因 67
第五节 络筒机一般机械故障的识别及预防 74
第六节 络筒挡车工工作法及操作技术分级标准 75
一、交接班工作 75
二、巡回工作 76
三、清洁工作 77
四、质量把关工作 78
五、掌握机械性能,解决困难问题 79
六、单项操作 79
附:测定方法 83
七、计算方法及操作分级标准 87
第七节 络筒工序生产指标 89
一、络筒工序生产指标的来源和依据 89
二、络筒产量计算 89
三、络筒质量指标 90
四、劳动看台(锭)定额 90
五、节约 91
第八节 络筒运转主要制度 91
一、络筒工序质量责任制度 91
二、交接班制度 92
三、清整洁制度 92
第九节 安全生产 92
一、安全操作规程 92
第十节 有关器材的规格、质量和管理要求 93
二、消防知识 93
第十一节 络筒新技术简介 94
第三章 整经运转 99
(整经挡车工) 99
第一节 概述 99
一、整经的任务 99
二、整经的技术要求 99
三、高速整经机的生产流程 99
第二节 整经机主要机构及作用 100
一、整经的形式 100
二、筒子架与张力装置 101
三、摩擦传动装置 102
四、电气断头自停装置 103
五、测长及满轴自停装置 106
七、上落轴装置 110
六、制动装置 110
八、整经轴防震装置 114
九、伸缩筘装置 115
第三节 高速整经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16
第四节 整经生产工艺配置 117
一、整经张力圈配置 117
二、停经片重量的配置 121
三、加压重量 121
四、经纱穿入后筘的穿法 121
五、整经结头型式和标准 122
六、整经工艺计算与规定 123
第五节 疵点分析与预防 126
一、筒子疵点与整经工序的质量关系 126
二、整经工序主要疵品造成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126
一、产量指标 130
第六节 整经工序生产指标 130
二、质量指标 131
三、节约指标 132
第七节 整经运转主要规章制度 133
一、质量责任制度 133
二、节假日开关车规定 134
三、交接班制度 134
四、清整洁制度 134
第八节 整经挡车工工作法及操作分级标准 135
一、交接班工作 135
二、基本操作 136
三、清整洁工作 139
四、质量把关工作 139
五、单项操作 141
六、测定方法 142
附:整经挡车工、换筒工测定表 146
第九节 整经所用器材的规格、质量和管理要求 148
一、整经张力圈 148
二、伸缩筘 148
三、整经轴 149
第十节 整经工序安全生产 149
一、整经安全操作规程 149
二、整经工序的消防知识 150
第十一节 新型整经机简介 150
第一节 概述 152
一、对浆料、浆纱机械的基本要求 152
(浆纱挡车工、帮车工、调浆工) 152
第四章 浆纱运转 152
二、浆纱生产流程 153
第二节 调浆 153
一、常用浆料的种类和性能 153
二、浆料的选择、配方和计算 166
三、调浆工艺 168
四、调浆操作顺序与应注意的问题 168
五、浆液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171
六、不良浆液的产生及防止方法 172
第三节 调浆设备 175
一、调浆桶 175
二、G914型煮釜桶 177
三、输浆泵 177
四、输浆管 177
二、整经轴架装置 178
第四节 浆纱机机构及作用 178
一、浆纱机分类 178
三、上浆装置 180
四、干燥装置 183
五、机头部分 185
第五节 识别和预防一般机械故障 196
一、调浆设备一般机械故障的识别和预防 196
二、浆纱机一般机械故障的识别和预防 196
三、突然关车的正确操作及问题处理 199
第六节 浆纱工艺的配置 201
一、主要工艺内容 201
二、工艺指标 203
三、工艺参变数 210
一、浆纱疵点产生的原因 216
第七节 浆纱疵点分析、对后部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216
二、几项主要疵点 217
三、浆纱疵点处理方法 222
第八节 浆纱主要生产指标 223
一、产量指标 223
二、看台能力 224
三、质量指标 224
四、节约指标 227
五、浆料定额 227
第九节 提高浆纱质量的途径 228
一、浆纱张力的控制 228
二、上浆辊的要求与拖引辊、引纱辊的相互关系的处理 228
三、压浆辊重量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228
五、浆纱机改造 229
六、湿分绞、小分绞、平行进烘房等措施的作用、要求 229
四、浆纱机气压对生产的影响 229
第十节 浆纱运转主要规章制度 230
一、浆纱质量责任制 230
二、调浆工作质量责任制 231
三、割小轴、落小轴制度 233
四、交接班制度 233
五、清整洁制度 233
六、收付盘存制度 233
七、浆料化验制度 233
八、开关车及回浆处理制度 234
第十一节 浆纱各工种工作法及技术操作分级标准 235
一、浆纱挡车工、帮车工工作法 235
二、工作法测定及分级标准 249
三、调浆工作法及操作分级标准 251
一、浆纱安全操作规程 256
第十二节 安全生产 256
二、调浆安全操作规程 257
三、本工序防火、防烫知识 257
第十三节 新型浆纱机简介 259
第五章 穿经运转 263
(穿筘挡车工、结经挡车工、络经穿指导工) 263
第一节 概述 263
一、穿经的任务和要求 263
二、穿经和结经生产流程 263
第二节 穿经、结经设备 264
一、穿经、结经机的种类 264
二、穿经机主要机构及作用 264
三、自动结经机机构及作用 269
三、分纱器及张力 270
二、插筘不准的原因 270
第三节 一般机械故障的识别和预防 270
一、分纱机发生故障时的处理 270
四、三自动穿经机的一般故障 271
第四节 穿经工艺配置 272
一、穿经工序的工艺项目 272
二、筘号 272
三、筘幅 273
四、总经根数 273
五、地组织穿法 274
六、边纱根数及穿法 274
七、停经片穿法 275
第五节 穿经工序生产指标 276
一、产量 276
二、质量 277
第六节 疵点产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对后工序的影响 278
第七节 穿经运转主要规章制度 280
一、穿经工序质量责任制 280
二、清洁制度 283
三、交接班制度 283
第八节 穿筘、结经工作法及操作技术分级标准 283
一、穿筘三自动挡车工作法 283
二、结经挡车工作法 289
第九节 安全生产 295
一、穿筘挡车工安全操作 295
二、结经挡车工安全操作 295
第十节 穿经工序使用的器材规格、质量对产品的影响 296
一、钢筘 296
二、综丝 297
三、综框 300
四、停经片 302
五、穿引针、插筘刀及分纱针 305
第十一节 穿经新技术应用 306
第六章 织布运转 307
(挡车工、帮接工、换纬工、加油工、上轴工、指导工)第一节 概述 307
一、织布的任务 307
二、织布的要求 307
三、织布的生产流程 308
四、织机的分类 309
第二节 织机的结构及作用 310
一、开口机构 310
二、投梭机构 315
三、打纬机构 321
四、卷取机构 324
五、送经机构 327
六、自动换梭机构 332
七、五大关车装置 337
八、飞梭防护装置 348
九、开关装置 349
第三节 织造工艺 351
一、织物技术设计 351
二、工艺参数的选择 351
第四节 织布工序一般机械故障的识别和预防 364
一、本工序机械故障的识别和预防知识 364
二、挡车工对机械故障的检查、判断及预防 371
第五节 织布工序质量控制 378
一、织疵的产生和预防 378
二、织疵形态及评分标准 388
一、为什么要考核疵布和匹扯分指标 393
第六节 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393
二、疵布责任的划分 395
三、本工序疵布责任的划分 396
四、织布与准备的联系和现场分析 396
五、质量指标分解落实 398
六、开展几项活动 398
第七节 生产指标 400
一、小组、个人生产指标的来源依据 400
二、小组、个人计划的内容 401
三、生产指标的计算 405
第八节 织布运转主要规章制度 406
一、质量责任制度 406
二、节假日停车规定 407
三、固定供应制度 408
四、坏纱管理制度 409
第九节 各工种工作法及操作技术分级标准 410
一、织布挡车工 411
附:织布挡车工测定法 429
二、帮接工 440
三、换纬工 452
四、上轴工 462
五、加油工的操作要点 478
第十节 织造专用器材的规格、质量、技术要求 485
一、梭子 485
二、丁腈皮圈 487
三、丁腈皮结 488
四、投梭棒 488
五、侧板 489
一、剑杆织机 490
第十一节 新型织机简介 490
二、片梭织机 493
三、喷气织机 494
四、喷水织机 495
第十二节 安全生产 497
一、安全操作 497
二、防火知识 498
三、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498
第七章 整理运转 499
(验布、修布、复验、分等、码布、打包、整理指导工、棉布检验工)第一节 概述 499
一、整理的任务和要求 499
二、整理工艺流程 500
一、织物的基本工艺规格 501
第二节 整理工艺及标准 501
二、各类织物的基本特征和技术要求 502
三、分等规定 505
四、成包、包装与标志 515
五、验收规则 518
第三节 整理的产质量指标及计算 520
一、入库一等品率 520
二、入库产量 520
三、漏验率 520
四、下机一等品率及匹扯分 521
五、假开剪率 522
六、拼件率 522
七、纱织疵率 522
八、出口合格率 523
一、验布 524
第四节 整理设备基础知识与运转生产管理 524
二、刷烘布机(参考部分) 533
三、码布 535
四、分等 538
五、修布 548
六、复验 558
七、棉布检验 559
八、打包 568
第五节 新技术简介 571
第一节 概述 574
一、试验目的 574
二、试验任务 574
(初级工) 574
(织部试验工) 574
第八章 织部试验专业技术知识 574
三、试验要求 575
第二节 织部试、化验仪器、仪表的规格、性能、作用及维护 575
一、织物强力机 575
二、单纱强力机 576
三、织物密度镜 577
四、恒温烘箱 578
五、天平 579
六、粘度计 580
七、PH(576酸碱度)计 580
八、显微镜 580
九、电炉 581
十、玻璃仪器及器皿 581
第三节 织部试验、化验项目的设置与要求 582
一、各机速度的试验 582
二、半制品回潮试验 583
三、卷绕密度试验 584
四、单纱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试验 586
五、退浆试验 587
六、浆纱伸长率的试验 588
七、浆纱落物试验 589
八、织轴好轴率及织轴疵点检验 591
九、浆液主要项目的试验、化验 593
十、常用浆料试验、化验 598
十一、断头及停台试验 603
十二、半制品、成品工艺规格检验 605
十三、织缩率试验 608
十四、工艺上机试验 611
十五、棉布质量的试验 616
十六、棉布实物质量的检验 617
十七、半制品外观质量的试验 619
十八、其他试验项目 621
第四节 化验分析注意事项及影响试化验正确的有关因素 622
一、化验分析注意事项 622
二、影响试化验正确的有关因素 623
第五节 主要管理制度 623
一、齿轮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 623
二、品种翻改时各工序的主要内容与工作 624
三、变换齿轮的名称、作用和位置 625
四、试验结果的追踪把关规定和方法 626
五、常用化学药品试剂的性能、配置方法和存放 626
第六节 调浆工艺控制 630
一、浆料的性能 630
二、调浆工艺 631
三、调浆方法 632
四、调浆工艺的控制 634
(中级工) 634
第七节 调浆质量控制 634
一、常见浆料的种类、规格和性能 634
二、配浆成份选择及其作用 634
三、浆液质量对上浆的关系 638
四、浆液质量对织布生产的影响 639
第八节 浆纱质量的控制 640
一、上浆率标准及对织布的影响 640
二、回潮率标准对织布生产的影响 641
三、伸长率标准对织布生产的影响 644
第九节 织布质量的控制 646
一、原棉成份的变化对棉布质量的影响 646
二、有关纱线特性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647
三、织造主要工艺项目的变更对成品、半成品的影响 648
四、温湿度对成品、半成品影响 649
五、有关纱线的检验方法 651
第十节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653
一、工艺设计的编制程序 653
二、工艺变更程序 654
三、工艺纪律 655
四、工艺管理的审批权限 656
五、质量管理制度 660
六、浆料化验与管理制度 662
七、织部试验室各种仪器使用保管制度 664
第十一节 织部试化验中的新技术 665
一、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基本知识 665
一、棉布的质量标准 666
第十三节 棉布的质量控制 666
第十二节 电气、电子、微机监控、监测在试化验设备仪器上的应用 666
(高级工) 666
二、浆纱的上浆材料在国内外的新发展 666
二、半成品质量的要点 672
三、各工序的主要质量指标 672
四、原纱质量与棉布质量的关系 673
五、影响棉布实物外观的主要因素 674
六、操作状态对成品、半成品的主要影响 675
七、设备状态对成品、半成品的主要影响 676
第十四节 工艺配置 677
一、各工序主要设计项目及规格要求的一般内容 677
二、工艺调查、研究的管理方法 681
三、各种变换齿轮的用途及相互关系 681
一、国外电子强力仪的现状 684
第十五节 织试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684
二、当前我国制造使用的织物强力机 686
三、织试测试仪器计算机技术应用 687
第九章 劳动定额测定专业知识 689
(劳动定额测定工) 689
(初级工) 689
第一节 概述 689
一、劳动定额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689
二、劳动定额测定的目的、意义 690
三、劳动定额测定的主要任务 691
第二节 部分工种的劳动分工及主要操作内容 692
第三节 工时分类与工时消耗的基本概念 696
一、工时消耗的基本概念 696
二、工时消耗的分类 696
一、工作日写实 698
第四节 技术测定的种类和方法 698
二、测时 705
三、瞬间观测法 707
(中级工) 708
第五节 纺织生产技术基本知识 708
一、纺织生产工艺流程 708
二、各工序主要功能 709
三、主要设备理论产量计算 716
第六节 测定工具 719
第七节 测定工作在制定劳动定额中的作用和意义 720
一、技术测定法 720
二、经验估计法 720
二、布置工作地的主要内容 721
一、如何合理布置工作地 721
第八节 布置工作地一般知识 721
四、类推比较法 721
三、统计分析法 721
(高级工) 722
第九节 车间、班组设置的简单原理及生产小组的职能 722
一、班组的设置 722
二、班组的职能 722
第十节 工时分类的依据、方法和工时消耗的划分 723
第十一节 纺织企业劳动量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728
一、劳动计量的方法 728
二、劳动计量的要素和因素 728
三、劳动计量十五项因素的细目及分档打分标准 729
四、根据劳动计量四项要素和十五项因素的要求编制各工种表卡 733
五、对各工种的劳动量测算、打分、平衡划定各岗分数的区间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