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势态的掌控 3
001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3
002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4
003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5
004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6
005 君无见其所欲。 7
006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8
007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9
008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10
009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12
010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13
011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14
012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16
013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17
014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8
015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19
016 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20
017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21
018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22
019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3
020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24
021 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26
022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27
023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谿,材非长也,位高也。 28
024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29
025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30
026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31
027 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33
028 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34
029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36
030 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37
031 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39
032 私行胜,则少公功。 40
033 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2
034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 43
035 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45
036 巧为輗,拙为鸢。 47
037 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48
038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50
039 因可势,求易道。 51
040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53
041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54
042 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56
043 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57
044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59
045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60
046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62
047 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63
048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65
049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66
第2章 原则的设定 69
050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69
051 宫有垩,器有涤,则洁矣。 71
052 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载焉。 73
053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74
054 摇木者——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 76
055 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 77
056 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 78
057 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79
058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81
059 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 83
060 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 84
061 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 86
062 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 87
063 不劲直,不能矫奸。 89
064 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 90
065 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 92
066 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93
067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95
068 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 97
069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 99
070 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 100
071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02
072 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 103
073 无偷赏,无赦罚。 105
074 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 106
075 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 108
076 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109
077 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 111
078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113
079 禁,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 114
080 有贤不肖而无爱恶。 115
081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117
082 私怨不入公门。 118
083 君子去泰去甚。 120
084 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 121
085 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 123
086 刑当无多,不当无少。 125
087 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 126
088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128
089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129
090 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 131
091 一听则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 132
092 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 134
093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135
094 知术之人为工匠也,不得施其技巧,故屋坏弓折。 137
095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138
096 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之不前,虽臧获不托足于其轸也。 139
097 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 140
098 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141
099 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 143
第3章 祸患的防范 147
100 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 147
101 臣闭其主,则主失位。 148
102 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 149
103 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150
104 威不贰错,制不共门。 152
105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153
106 其事不当,下考其常。 154
107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 155
108 陈轻货于幽隐,虽曾、史可疑也;悬百金于市,虽大盗不取也。 156
109 上无其道,则智者有私词,贤者有私意。 158
110 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159
111 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 160
112 藏怨而弗发,悬罪而弗诛。 161
113 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 163
114 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 164
115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166
116 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垩,暴雨疾风必坏。 167
117 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169
118 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170
119 不使自恣,安得移并? 172
120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174
121 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175
122 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176
123 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178
124 当涂者之徒属,非愚而不知患者,必污而不避奸者也。 180
125 贵私行而贱公功者,可亡也。 182
126 人臣之争事而亡其国者,皆虺类也。 183
127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185
128 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叁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 186
129 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 188
130 削株无遗根。 190
131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191
132 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192
133 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 194
134 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 195
135 变褊而心急,轻疾而易动发,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 197
136 很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者,可亡也。 199
137 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者,可亡也。 200
138 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202
139 怯慑而弱守,蚤见而心柔懦,知有谓可,断而弗敢行者,可亡也。 203
140 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205
141 浅薄于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 206
142 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 208
143 羁旅起贵以陵故常者,可亡也。 210
144 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212
145 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213
146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215
147 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 216
148 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218
149 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 219
150 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221
第4章 言语的把握 225
151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225
152 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227
153 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228
154 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230
155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232
156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233
157 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235
158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236
159 处知则难也。 238
160 夫曰“言语辩,听之说,不度于义”者,必不诚之言也。 239
161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241
162 言之为物也,以多信。 242
163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244
164 呐者言之疑,辩者言之信。 245
165 巧诈不如拙诚。 247
166 三人言而成虎。 249
167 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 250
168 以智说愚必不听。 251
169 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 253
170 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254
171 虏自卖裘而不售,士自誉辩而不信。 256
172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257
173 良药苦于口。 259
174 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 260
175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262
176 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 263
177 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摩,然后极骋智辩焉。 265
第5章 利益的矛盾 269
178 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269
179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271
180 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皆为孟贲。 272
181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 274
182 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 275
183 贪盗不赴谿而掇金,赴谿而掇金则身不全。 277
184 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威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278
185 主利在有能而任官。 280
186 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281
187 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 283
188 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284
189 唇亡而齿寒。 285
190 恃人不如自恃也。 286
191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 287
192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289
193 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 291
194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292
195 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293
196 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294
197 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295
198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 297
199 上失扶寸,下得寻常。 299
200 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