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言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 1
一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1
二 社会主义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7
第一章 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
第一节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12
一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 12
二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结构的探索与“跨越”论的提出 17
三 所谓马克思晚年的“困惑” 21
四 马克思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方法论 26
第二节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28
一 列宁的理论探索和俄国跨越的实践 28
二 世界历史进程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32
三 胜利和挫折的思考 3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 39
一 回到马克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39
二 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7
三 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路向 54
第二章 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重新定位 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和实践 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客观依据 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历史地位 7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76
第五节 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82
第三章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与实践 87
一 从发展动力的高度认识改革的伟大作用 88
第一节 对改革性质和作用的科学定位 88
二 把改革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来对待 91
第二节 关键是对市场经济的重新认识 94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96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含义 100
三 一个崭新的重大的历史课题 108
第三节 中国改革的进程和成就 112
一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为第一阶段 112
二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世纪末为第二阶段 114
三 从2001年到2010年为第三阶段 115
第四节 二十多年改革的基本经验 117
一 正确处理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关系 117
二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统一思想和行动 118
三 根本在于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120
四 实行全面协调渐进的改革战略 122
第四章 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 126
本质理论 126
第一节 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 126
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观 126
二 列宁的社会主义观 132
三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 136
第二节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 138
一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138
二 在最高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142
一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新在哪里 148
第三节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148
二 江泽民“七一”讲话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和发展 149
第五章 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 153
第一节 效率的界定及功能 153
第二节 公平与平等 157
一 公平与平等的区分 157
二 公平:平等与效率的一种制衡 159
一 效率对公平的制约 162
第三节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162
二 公平反作用于效率 163
第四节 资本主义效率与公平 167
一 资本主义经济效率的产生和发展 167
二 资本主义公平的形成及其本质 171
三 资本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困境 174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 179
一 社会主义公平的本质 179
二 公有制与效率 181
三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必然归宿 185
第一节 理论背景 193
第六章 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进程 193
一 理论奠基时期 194
二 初步成型时期 194
三 曲折发展时期 196
四 不断完善时期 198
第二节 主体框架 200
一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地位的理论 200
二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理论 204
三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动力的理论 210
四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途径的理论 220
五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条件的理论 227
第七章 依法治国:历史的呼唤 233
第一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 233
一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234
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涵 236
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37
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45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历史的必然 245
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48
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49
四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52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253
一 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54
二 依法行政,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256
三 推进司法改革,建立健全公正的司法制度 257
四 保障公民权利 259
五 监督制约权力 261
六 强化法制观念 263
第四节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 269
一 加强党的领导 269
二 改善党的领导 272
三 党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法律的监督 274
第八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 278
第一节 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 279
一 基本的依据 279
二 统一的基础 280
三 问题的症结 282
四 探索的思路 283
第二节 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286
一 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286
二 怎样有效进行正确思想导向 290
三 坚持正确思想导向的意义 295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研究 298
一 思想导向机制 298
二 道德约束机制 301
三 市场调节机制 304
四 法律保障机制 306
五 综合协调机制 308
第九章 知识经济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312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 313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定位 314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机遇 319
一 知识经济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跨越的平台 322
二 信息技术的迅速扩散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324
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325
第四节 中国现代化的当代取向 326
一 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努力增强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 326
二 处理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之路 328
三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329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当代选择 331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32
一 国际贸易比重加大 335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335
二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337
三 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339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机遇和挑战 340
第四节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345
一 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46
二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347
三 扩大开放,警惕和防范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 348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