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1.前言 1
1.1 第1版报告发表以来的进展 1
1.2 出版第2版报告的起因和目的 3
1.3 若干工作定义 4
1.4 结构 5
2.对公共卫生威胁的评估 7
2.1 背景 7
2.2 技术的发展 9
2.3 科技的进步 13
2.4 威胁的初步评估 14
6.8 联系方式 1 16
3.1 典型生物剂或化学剂 19
3.生物剂和化学剂 19
3.1.1 国际公约的范畴 20
3.1.2 历史经验 23
3.2 生物剂和化学剂的散布 29
3.3 暴露途径 30
3.3.1 呼吸系统 30
3.3.2 皮肤 32
3.3.3 口鼻黏液和眼结膜 32
3.4 生物剂的特性 33
3.3.4 消化系统 33
3.5 化学剂的特性 35
3.6.1 短期后果 36
3.6 使用生物或化学武器的后果 36
3.6.2 长期后果 37
3.6.3 心理影响 39
3.7 评估和结论 40
4.1 背景 43
4.公共卫生准备和应对措施 43
4.2 准备 46
4.2.1 威胁分析 46
4.2.2 对袭击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47
4.2.3 应对的准备 48
4.2.4 公共信息和通讯方案的准备 50
4.2.5 应对能力的确定 50
4.3 应对措施 51
4.3.1 在公然释放生物剂或化学剂之前进行的应对 51
4.3.2 生物和化学事件的不同特征 52
4.3.3 生物事件的应对 53
4.3.4 化学事件的应对 60
附录4.1:风险分析原则 68
附录4.2:日本沙林毒气事件 72
附录4.3:通过美国邮政系统施放炭疽孢子事件 80
5.相关国际公约 91
5.1 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 91
5.2 1972年《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92
5.2.1 国际义务 93
5.2.2 国家执行措施 94
5.3 1993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95
5.3.1 国际义务 95
5.3.2 国家执行措施 96
5.4结论 98
附录5.1:《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执行法规 100
附录5.2:《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执行法规 103
6.国际援助资源 107
6.1 联合国 107
6.1.1 对指称使用的调查 108
6.1.2 人道主义援助 109
6.2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110
6.3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112
6.4 世界卫生组织(WHO) 113
6.5 世界粮农组织(FAO) 114
6.6 国际兽医局(OIE) 114
6.7 非政府组织 115
附件1:化学剂 119
附件2:毒素 188
附件3:生物剂 201
附件4:防护原则 246
附件5:对蓄意破坏饮用水、食品和其他消费品的预防 260
附件6:信息资源 280
附件7:WHO成员国与生物和化学武器国际公约的关系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