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用检查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宝祥主编;楼季庄,孙丹莉,潘雷,查铭凡主编助理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454470X
  • 页数:6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了临床常用检查项目及检查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检查 1

一、血脂蛋白检查 1

目录 1

第一章 循环系统检查 1

(一)总胆固醇(TC) 2

(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5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组(HDL2-C,HDL3-C) 6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7

(五)甘油三酯(TRL,TG) 10

(七)脂蛋白(a)[Lp(a)] 12

(六)磷脂(PL) 12

(一)心肌肌钙蛋白I(TnI)或肌钙蛋白T(TnT) 13

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13

(八)脂蛋白(b)[Lp(b)] 13

(九)载脂蛋白E(apoE) 13

(二)血清肌酸激酶(CK,CPK) 15

(四)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6

(三)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PK-MB) 16

(六)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5) 17

(五)乳酸脱氢酶(LDH,LD) 17

(七)血清肌红蛋白(MB) 18

(十)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规律及评价 19

(九)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19

(八)心肌肌凝蛋白轻链(CMLC) 19

三、心包积液检查 20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22

四、其他 22

(二)血培养 23

(四)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 25

(三)血心钠肽(ANP) 25

(五)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酶(NOS) 26

(七)血清地高辛浓度测定 28

(六)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 28

(八)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 29

(九)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测定(TM) 30

(十)脑钠肽测定(BNP) 31

(十一)血清明胶酶β(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 32

(一)心电图的一般改变 33

一、常规心电图(ECG,EKG)检查 33

第二节 心电图检查 33

(二)心律不齐 37

(三)心动过缓 38

(四)心动过速 39

(五)间歇脉 40

(一)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41

二、心电图负荷试验 41

(二)心电图药物负荷试验 47

三、心电图普萘洛尔(心得安)试验 48

四、动态心电图(DCG) 50

五、心室晚电位(VLP) 54

六、心率变异性(HRV) 55

七、Q-T间期离散度(QTd) 56

八、心电向量图(VCG) 57

九、食管心电图 60

十、心脏骤停的心电图检查 64

十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电图检查 65

十一、黑矇、晕厥的心电图检查 65

十三、心磁图(MCG) 67

一、M型超声心动图(UCG) 68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 68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扇型超声心动图)(UCG) 71

三、三维超声心动图 77

四、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78

五、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80

六、多普勒组织成像(DTI) 83

七、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 84

八、超声心动图药物负荷试验 85

九、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86

十、超声造影检查(MCE) 87

十二、彩色室壁动力(CK) 89

十一、声学定量技术(AQ) 89

十三、血管内超声检查 90

十四、心腔内超声检查 91

一、冠状动脉造影术(CAG) 93

第四节 心脏插管检查术 93

二、肺动脉造影(PAG) 94

三、升主动脉造影 95

四、颈动脉造影 96

五、上下肢动脉造影 97

六、上下肢静脉造影 98

八、球囊导向漂浮导管检查 99

七、静脉法非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DSA) 99

九、心肌心内膜活检 100

十、冠状静脉窦插管检查 102

十一、心血管内镜检查 103

一、常规心腔内心电图检查 104

第五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 104

二、窦房结电图检查(SNE) 105

四、心房调搏试验 106

三、希氏束电图(HBE) 106

五、心室调搏试验 107

八、冠状静脉内心电图检查 108

七、肺静脉内电标测 108

六、心房内电标测 108

一、起搏阈值 109

第六节 心脏起搏器功能检测 109

二、心房内的P波电压 110

三、心室内的R波电压 111

四、磁频测试 112

六、脉冲宽度测试 113

五、起搏器功能分析 113

七、AICD功能分析 114

一、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115

第七节 心血管放射性核素检查 115

二、核素运动心肌灌注显像 117

三、核素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119

四、局部心肌室壁运动的观察 120

五、心功能核素心室造影 122

六、心肌代谢显像 126

七、心肌受体显像 128

八、亲心肌梗死显像 129

九、下肢静脉造影显像 131

一、心电图(ECG) 132

第八节 存活心肌的判断检查 132

二、超声心动图(UCG) 133

三、心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138

四、心腔内电-械标测检查 139

五、磁共振成像(MRI)评价存活心肌 141

一、无创伤性检查 143

第九节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检查 143

二、心导管检查 145

三、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 146

五、激发试验 147

四、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147

一、X线心脏远达片 148

第十节 心血管的其他检查 148

三、大血管CT或MRI检查 150

二、心脏CT或MRI检查 150

四、心功能检查 151

第一节 胸腔积液检查 153

第二章 呼吸系统检查 153

第二节 痰液检查 156

一、肺容积 157

第三节 肺功能检查 157

二、肺通气功能 159

三、小气道功能 161

(一)最大呼气流量(速)-容积曲线(环)(MEFV) 162

(二)等流量容积 163

(三)闭合容积(closing volume,VC) 164

四、肺顺应性(compliance,C) 165

六、脉冲振荡肺功能(impulse oscillometry,IOS) 167

五、气道阻力(resistance,R) 167

(一)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170

七、肺换气功能 170

(二)弥散功能(lung diffusion function,DL) 171

八、呼吸肌功能测定 172

九、气道反应性测定 173

(二)支气管舒张试验 174

(一)支气管激发试验 174

十、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 175

二、痰培养 177

一、咽拭子细菌培养 177

第四节 呼吸道分泌物及相关生化检查 177

三、血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SACE)活性 178

四、血支原体抗体测定 179

五、血军团菌抗体 180

(一)结核菌素(结素)试验(OT,PPD) 181

六、结核杆菌抗原和抗体 181

(二)结核杆菌检查 183

(三)血结核杆菌的基因检测 184

(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185

七、肿瘤生化标志物检查 185

(四)结核杆菌血清学检查 185

(三)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 186

(二)癌胚抗原(CEA) 186

(五)端粒酶 187

(四)组织多肽抗原(TPA) 187

(六)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与肺癌 188

八、血气分析 190

(三)血氧饱和度(SaO2) 191

(二)动脉血氧分压(PaO2) 191

(一)酸碱度(pH) 191

(六)血氧含量(CaO2) 192

(五)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 192

(四)血红蛋白50%饱和时的氧分压(P50) 192

(十一)缓冲碱(BB) 193

(十)实际碳酸氢盐(AB) 193

(七)肺内分流(QSP=QS/QT) 193

(八)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93

(九)标准碳酸氢盐(SB) 193

(十四)阴离子间隙(AG) 194

(十三)二氧化碳总量(TCO2) 194

(十二)剩余碱(BE) 194

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95

第五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95

(十五)血浆渗透压(POP) 195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198

第六节 胸部超声波检查 202

(一)胸部透视 203

一、胸部X线检查 203

第七节 胸部X线、CT及MRI的检查 203

(二)常规胸部平片 204

(三)支气管造影 205

二、胸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CT) 206

三、胸部磁共振成像检查(MRI) 208

一、肺灌注显像 209

第八节  胸部放射性核素检查 209

二、肺通气显像 210

三、肺上皮细胞通透性(LEP)测定 211

五、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 212

四、呼吸道黏膜纤毛清除功能(MCC)测定 212

二、肺活检 214

一、胸膜活检 214

第九节 胸膜活检及肺活检 214

(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16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16

第三章 消化系统检查 216

第一节 肝功能检查 216

一、血清酶类 216

(三)γ-谷氨酰转移酶(γ-GT,GGT) 217

(五)单胺氧化酶(MAO) 218

(四)乳酸脱氢酶(LDH) 218

(六)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219

(八)碱性磷酸酶(ALP,AKP) 220

(七)胆碱酯酶(ChE) 220

(十)腺苷脱氢酶(ADA) 221

(九)5′-核苷酸酶(5′-NT) 221

(十二)5′-核苷酸磷二酯酶同工酶(5′-NPDV) 222

(十一)α1-胰蛋白酶(α1-AT) 222

(十四)淀粉酶 223

(十三)铜氧化酶(铜蓝蛋白) 223

(十五)脂肪酶 224

(十六)淀粉酶肌酐清除比率(CAm/Ccr) 225

(一)半乳糖负荷试验 226

二、糖代谢的检查 226

(十七)淀粉耐量试验 226

(三)血浆乳酸 227

(二)血丙酮酸(PYR) 227

(一)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及白蛋白/球蛋白(A/G) 228

三、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检查 228

(二)血清前白蛋白 229

(三)血清蛋白电泳 230

(四)血清运铁蛋白(TF) 231

(六)血甲胎蛋白(AFP) 232

(五)糖类抗原19-9(CA19-9) 232

(八)血氨基酸 233

(七)血氨 233

(一)血清总胆红素(T-BIL) 234

四、胆红素代谢检查 234

(九)血清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支/芳)比值 234

(二)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 235

(四)尿胆原(URO) 236

(三)尿胆红素定性检查 236

(一)磺溴酞酚钠试验(BSP) 237

五、染料排泄功能测定 237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抗HAV-IgM) 238

六、病原免疫学检查 238

(二)吲哚氰绿试验(ICG) 238

(三)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239

(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239

(六)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240

(五)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240

(四)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240

(九)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 241

(八)前S1(PreS1)与抗前S1抗体(Anti-PreS1Ab) 241

(七)前S2(PreS2)与抗前S2抗体(Anti-PreS2Ab) 241

(十一)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 242

(十)丙型肝炎抗体IgG、IgM(抗HCV-IgG,抗HCV-IgM) 242

(十三)丁型肝炎病毒抗体IgG、IgM(抗HDV-IgG,抗HDV-IgM) 243

(十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HDAg) 243

一、血清胃泌素(G) 244

第二节 消化道激素的测定及其他生化检查 244

(十四)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G、IgM(HEV-IgG,HEV-IgM) 244

三、血清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245

二、血清胰泌素 245

五、血清胰高糖素 246

四、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 246

七、透明质酸(HA) 247

六、甘胆酸(CG) 247

九、血清Ⅳ型前胶原蛋白(PⅣP) 248

八、血清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 248

十一、胃动素(MTL) 249

十、层黏蛋白(LN) 249

十三、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 250

十二、生长抑素(SS) 250

十五、血清铁测定 251

十四、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251

十六、血清铜测定 252

一、胃镜检查 253

第三节 消化道内镜检查 253

二、十二指肠镜检查 255

三、小肠镜检查 256

四、结肠镜检查 257

二、食管钡餐 258

一、腹部平片 258

第四节 胃肠道X线检查 258

三、胃、十二指肠钡餐 259

四、全消化道钡餐检查 261

五、钡灌肠检查 262

六、肝动脉造影 263

八、门静脉系统造影 264

七、脾动脉造影 264

九、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 265

一、肝脏超声波检查 266

第五节 消化系统超声波检查 266

二、脾脏超声波检查 267

三、胰腺超声波检查 268

四、胆囊超声波检查 269

五、腹部肿块超声波检查 270

一、肝静态显像 271

第六节 消化系统放射性核素检查 271

二、肝血流灌注及血池显像 272

三、胰腺显像 273

二、脂肪吸收试验 274

一、粪脂质定量检查 274

第七节 消化系统功能检查 274

四、尿内尿蓝母测定 275

三、右旋木糖吸收试验 275

六、促胰酶素-促胰泌素试验(P-S试验) 276

五、Lundh试餐试验 276

一、血清总甲状腺素及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4、TT3) 278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及功能试验 278

第四章 内分泌系统检查 278

二、血清游离T3、T4(FT3、FT4) 279

三、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 280

五、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 282

四、血清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 282

七、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283

六、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283

八、基础代谢率测定(BMR) 284

九、甲状腺131Ⅰ摄取率 285

十一、过氯酸钾排泄试验 286

十、甲状腺激素抑制甲状腺131Ⅰ试验 286

十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 287

一、甲状腺超声检查 288

第二节 甲状腺超声检查及穿刺活检 288

二、甲状腺穿刺活检 292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显像 293

二、尿17-羟类固醇(17-OHCS) 295

一、尿17-酮类固醇(17-KS) 295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功能试验 295

三、尿游离皮质醇(UFF) 296

五、血11-脱氧皮质醇 297

四、血浆总皮质醇(PTC) 297

八、脱氢表雄酮(DHEA) 298

七、血17-羟孕酮(17-OHP) 298

六、血浆皮质酮 298

十、CRH兴奋试验 299

九、ACTH兴奋试验 299

十一、标准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300

十三、标准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301

十二、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301

十五、甲吡酮试验 302

十四、过夜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302

一、血儿茶酚胺(SCA) 303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激素测定及功能试验 303

三、尿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 304

二、尿儿茶酚胺(UCA) 304

五、酚妥拉明试验 305

四、尿3-去甲肾上腺素(NMN) 305

七、胰高糖素试验 306

六、冷加压试验 306

一、血浆肾素活性测定 307

第六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功能检查 307

二、血浆血管紧张素Ⅰ、Ⅱ(AT-Ⅰ、AT-Ⅱ) 308

四、尿醛固酮测定(UAld) 309

三、血浆醛固酮测定(Ald) 309

六、立卧位加速尿醛固酮激发试验 310

五、立位试验 310

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311

一、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311

七、生理盐水滴注抑制试验 311

第七节 下丘脑激素测定及下丘脑-垂体功能试验 311

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 312

四、氯米芬试验 313

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兴奋试验 314

五、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兴奋试验 314

一、生长激素(GH) 315

第八节 垂体前叶激素测定及功能试验 315

二、GH兴奋试验 316

四、泌乳素(PRL) 317

三、GH抑制试验 317

六、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319

五、甲氧氯普胺(胃复安)PRL兴奋试验 319

七、血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320

二、禁水试验 322

一、抗利尿激素(ADH) 322

第九节 垂体后叶激素及功能试验 322

四、治疗试验 323

三、禁水-加压素试验 323

六、血浆渗透压 324

五、高渗盐水试验 324

一、血浆睾酮(T) 325

第十节 性激素及功能试验 325

七、尿渗透压(UOSP) 325

二、血孕酮(P) 326

三、血雌三醇(E3) 327

五、绒毛膜促性腺素(HCG,β-HCG) 328

四、血雌二醇(E2) 328

一、甲状旁腺激素(PTH) 329

第十一节 甲状旁腺功能及钙磷代谢 329

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兴奋试验 329

三、血清维生素D 330

二、血降钙素(CT) 330

四、血钙测定 331

六、尿钙清除率 332

五、尿钙测定 332

八、尿磷 333

七、血磷 333

十、磷廓清试验 334

九、肾小管重吸收磷率(TRP) 334

十二、尿羟脯氨酸(HP) 335

十一、钙负荷试验 335

十四、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试验 336

十三、尿环磷腺苷(cAMP) 336

一、空腹血糖测定(FPG) 337

第十二节 胰腺内分泌功能试验 337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338

二、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2HPG,PBG) 338

四、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339

五、血浆胰岛素(Ins) 340

七、糖化血红蛋白(GHb,HbA1C) 341

六、血浆胰岛素抗体(InsAb) 341

九、24小时尿C肽 342

八、果糖胺或糖化血红蛋白(GSP)测定 342

十一、胰高糖素(G1) 343

十、血C肽(C-P) 343

十四、胰岛细胞抗体(ICA) 344

十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 344

十二、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344

一、颜色(UCO) 345

第一节 尿液检查 345

第五章 泌尿生殖系统 345

二、透明度(UCI) 346

四、蛋白质(PRO) 347

三、葡萄糖(GLU) 347

五、酸碱度(pH) 348

六、比重(SG) 349

八、尿胆原(URO) 350

七、胆红素(URO) 350

十、亚硝酸盐(NIT) 351

九、酮体(KET) 351

十二、尿中白细胞(WBC、LEU) 352

十一、尿中红细胞(RBC、BLO) 352

一、红细胞(RBC、BLU) 353

第二节 尿液沉渣检查 353

二、白细胞(WBC、LEU) 354

三、上皮细胞 355

四、管型 356

五、结晶 357

七、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 358

六、12小时尿沉渣计数(Addis计数) 358

八、尿沉渣找尿路吸虫卵 359

二、尿微量白蛋白(UmALB) 360

一、本-周蛋白(BJP) 360

第三节 尿液微量蛋白测定 360

三、α1-微球蛋白(α1-MG) 361

五、β2-微球蛋白(β2-MG) 362

四、α2-巨球蛋白(α2-MG) 362

六、血红蛋白(HB) 363

七、T-H蛋白(THP) 364

九、尿蛋白圆盘电泳分析(UPDE) 365

八、尿IgG、IgA、IgM 365

一、尿溶菌酶(ULI/SO) 366

第四节 尿液酶学检查 366

二、尿碱性磷酸酶(UALP) 367

四、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 368

三、尿γ-谷氨酰转移酶(UGGT) 368

五、尿亮氨酸氨基肽酶(ULAP) 369

一、尿妊娠试验 370

第五节 尿液的其他检查 370

六、尿丙氨酸氨基肽酶(UAAP) 370

二、乳糜尿试验(CHY) 371

三、尿渗透量(UOSM) 372

四、尿隐血试验(UOB) 373

一、肾血流量(RPF) 374

第六节 肾功能试验 374

五、尿含铁血黄素(Hd)试验 374

二、肾小球滤过率(GFR) 375

四、尿素清除试验 376

三、肾小球滤过分数(GFF) 376

五、内生肌酐清除试验(Ccr) 377

六、酚红排泄试验 378

七、3小时尿比重试验 379

八、肾小管排泄极量(TmPAH) 380

十、尿素氮(BUN) 381

九、肾小管吸收极量(TmG) 381

十一、血清肌酐(Cr) 382

一、腹部平片 383

第七节 X线、CT和MRI检查 383

二、静脉肾盂造影 384

三、逆行肾盂造影 387

四、肾动脉造影:静脉法DSA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388

(一)CT检查 389

五、腹部CT、MRI检查 389

(二)MRI检查 391

(一)肾脏B超检查 393

一、B型超声波检查(肾脏、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 393

第八节 其他检查 393

(二)膀胱B超检查 396

(三)前列腺B超检查 398

(四)子宫B超检查 400

(五)卵巢B超检查 402

二、核素肾图 403

三、肾穿刺活检 404

四、膀胱镜检查 410

五、阴道镜检查 418

(一)颜色(CO) 420

六、前列腺液(PSF)检查 420

(三)显微镜检查 421

(二)性状 421

(一)性状 423

七、阴道分泌物(VD)检查 423

(二)清洁度检查 424

(五)酸碱度(pH) 425

(四)真菌检查 425

(三)滴虫检查 425

(一)量 426

八、精液(SART)检查 426

(二)颜色(CO) 427

(五)酸碱度(pH) 428

(四)液化时间 428

(三)黏稠度 428

(七)精子形态 429

(六)精子计数 429

(九)细菌检查 430

(八)精子活动力(SM)和活动率 430

(十)细胞检查 431

(一)肾有效血浆流量 432

九、核素灌注显像检查 432

(二)肾静态显像 433

(三)肾小球滤过率 434

一、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 435

第一节 血液细胞检查 435

第六章 血液系统检查 435

二、红细胞比积(HCT) 437

三、平均红细胞体和(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438

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439

(一)红细胞平均直径(MCD)和红细胞直径曲线测定 440

五、红细胞形态检查 440

(二)网织红细胞计数(Ref,Rc,REC) 441

(三)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442

(五)红细胞血红蛋白H包涵体(HbH) 443

(四)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BSE) 443

六、血红蛋白电泳(HE) 444

(六)镰状红细胞检查 444

八、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445

七、血小板计数(PLT、PT,BPC) 445

十、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446

九、血小板比积(PCT) 446

十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447

十三、红细胞体积直方图 453

十二、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453

(一)出血时间(BT) 455

一、血小板相关检查 455

第二节 止血与凝血的检查 455

(三)血小板表面膜蛋白140(GMP140) 456

(二)血块收缩时间(CRT) 456

(五)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457

(四)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 457

(一)凝血时间(CT) 458

二、内源性凝血系统检查 458

(六)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 458

(二)凝血酶原消耗时间(PCT)及其纠正试验 459

(三)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及纠正试验 460

(五)凝血酶时间(TT) 461

(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61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462

三、外源性凝血系统检查 462

(四)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 463

(三)因子Ⅴ促凝活性(FⅤ:C) 463

(二)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 463

(一)纤溶酶原测定(PLG) 464

四、纤维蛋白溶解试验 464

(五)因子Xa促凝活性(FXa:C) 464

(六)因子Ⅸ促凝活性(FⅨ:C) 464

(七)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 464

(三)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 465

(二)优球蛋白溶解试验(ELT) 465

(六)抗凝血酶-Ⅲ(AT-Ⅲ) 466

(五)D-二聚体(D-Di) 466

(四)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466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OFT) 467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检查 467

(七)纤维蛋白肽(FPA) 467

四、蔗糖水溶血试验(SHT) 468

三、酸溶血试验(Ham's试验,AHT) 468

二、自身溶血及纠正试验(ACT) 468

七、异丙醇沉淀试验(TPT) 469

六、热变性试验(HDT) 469

五、抗碱血红蛋白F测定(HbF) 469

十、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PHT) 470

九、冷溶血试验(D-LT) 470

八、抗人球蛋试验(Coombs'T) 470

二、Rh血型 471

一、ABO血型 471

十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RT) 471

第四节 血液其他方面检查 471

五、红细胞沉降率(ESR) 472

四、染色体检查 472

三、交叉配血试验 472

六、红斑狼疮细胞(LE细胞) 473

(二)血浆黏度(PV) 474

(一)全血黏度(WBW) 474

七、血液流变学检查 474

(四)红细胞聚集指数(RCA) 475

(三)红细胞比积(HCT) 475

一、骨髓涂片检查 476

第五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 476

(五)红细胞变形性测定〔包括红细胞脆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红细胞滤过指数(FI)〕 476

八、血栓弹力图 476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480

二、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480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481

(二)苏丹黑染色(SB) 481

(六)糖原染色(PAS) 482

(五)铁粒染色(IGS) 482

(四)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 482

(七)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483

(二)红细胞系的改变 484

(一)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改变 484

三、细胞分类检查 484

(四)巨核细胞系的改变 485

(三)淋巴细胞系的改变 485

(六)特殊病理细胞 486

(五)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增多 486

(二)特殊细胞染色检查 487

(一)白细胞分类 487

(七)原虫 487

第六节 白血病的相关检查 487

一、外周血液检查 487

二、骨髓细胞学检查 488

(一)腰椎穿刺 492

一、脑脊液标本的收集 492

第七章 神经系统检查 492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492

(三)侧脑室穿刺 494

(二)颈椎侧方穿刺 494

二、脑脊液压力及动力试验 495

(一)脑脊液常规 497

三、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 497

(二)脑脊液生化 498

四、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499

五、脑脊液微生物学检查 500

六、脑脊液免疫学检查 501

一、脑电图 502

第二节 神经电生理检查 502

(一)普通脑电地形图(BEAM) 505

三、脑电地形图 505

二、动态脑电图和脑电录像监测 505

(二)显著性概率地形图(SPM) 506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507

(一)视觉诱发电位(VEP) 507

四、脑诱发电位 507

(三)体感诱发电位(SEP) 509

五、肌电图 511

(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 511

六、神经传导速度 513

第三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 514

(一)非增强扫描(平扫) 517

一、颅脑CT 517

第四节 放射影像学检查 517

(二)增强扫描 519

二、脊柱CT 521

三、颅脑MRI 523

四、脊椎MRI 525

五、气脑造影 528

七、脑血管造影 529

六、定向气脑造影 529

八、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530

九、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532

十、脑受体显像 535

十一、脑血流显像 536

十三、脑血管显像 537

十二、脑肿瘤显像 537

一、骨与关节的X线检查 539

第一节 骨骼系统检查 539

第八章 运动系统检查 539

二、骨与关节的CT或MRI检查 540

三、关节腔穿刺 541

(一)膝关节造影 543

四、造影检查 543

(二)髋关节造影 544

(三)椎间盘(髓核)造影 545

五、骨密度测定 546

(一)骨骼显像 553

六、放射性核素检查 553

(二)骨骼三相显像 554

七、关节镜检查 555

八、活检组织活检 556

CK-BB) 557

(一)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CK-MM、 557

第二节 肌肉系统检查 557

一、肌肉损伤标志物检查 557

二、自身抗体检查 558

(二)肌肉损伤标志物的评价 558

三、肌力的测定 559

四、肌电图检查 560

五、CT或MRI检查 562

六、活检组织检查 563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Ig) 565

第一节 体液免疫检查 565

第九章 免疫功能检查 565

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A、M(CSF-IgG、IgA、IgM) 566

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腹水免疫球蛋白G、A、M(IgG、IgA、IgM) 567

五、冷球蛋白(CGP) 568

四、M蛋白(M protein) 568

第二节 血清补体免疫检查 569

一、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E-RFT) 570

第三节 细胞免疫检验 570

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 571

三、T细胞亚群(TCS) 572

五、EA玫瑰花环形成试验(EA-RFT) 573

四、NK细胞活性(NKC)检查 573

七、B淋巴细胞表面膜免疫球蛋白(SmIg)测定 574

六、EAC玫瑰花环形成试验(EAC-RFT) 574

九、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LPF) 575

八、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NBT) 575

十一、白介素(IL) 576

十、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MCF) 576

十二、干扰素(INF) 577

一、抗核抗体(ANA) 578

第四节 自身抗体检查 578

三、抗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链抗体谱测定 579

二、抗双链DNA抗体(ds-DNAAb) 579

五、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 580

四、类风湿因子(RF) 580

七、抗线粒体抗体(AMA) 581

六、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TMA) 581

十、抗精子抗体(ASA) 582

九、抗平滑肌抗体(ASMA) 582

八、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 582

十三、抗肾上腺皮质抗体(AAA) 583

十二、抗心肌抗体(AMA) 583

十一、抗卵子透明带抗体(AopZA) 583

(二)乙型脑炎病毒(EPBV)抗体 584

(一)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抗体 584

第五节 感染免疫学检查 584

一、病毒感染检查 584

(四)巨细胞病毒(CMV)抗体 585

(三)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 585

(七)鼻咽癌病毒壳抗原IgA抗体(EBVCA-IgA) 586

(六)人类轮状病毒(HRV)抗体 586

(五)麻疹病毒(MV)抗体 586

(九)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IgM、IgG(POV-IgM、POV-IgG) 587

(八)风疹病毒(RV、RVA)抗体 587

(十一)非典型肺炎病毒抗原 588

(十)柯萨奇病毒B(COXB)抗体 588

(十二)非典型肺炎病毒抗体 589

(十四)禽流感病毒抗原测定 590

(十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 590

(十七)肠道病毒(Evs-RNA-PCR) 591

(十六)A组轮状病毒(RV-Ag) 591

(十五)禽流感病毒抗体测定 591

(一)伤寒与副伤寒血清学检测(肥达反应,WR) 592

二、细菌性感染检查 592

(十八)乳头状病毒(HPV-DNA-PCR) 592

(二)变形杆菌凝集试验(外-斐反应,WFR) 593

(五)梅素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 594

(四)快速血浆反应素卡试验(RPR) 594

(三)未灭活血清反应素试验(USR) 594

(八)冷凝集试验(CAT) 595

(七)嗜异性凝集试验(HAT) 595

(六)结核杆菌抗体(Anti-TB,ATB) 595

(十)布氏杆菌凝集试验(BAT) 596

(九)钩端螺旋体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AIT) 596

一、骨髓培养 598

第一节 细菌培养 598

第十章 微生物及寄生虫检查 598

三、粪便细菌培养 599

二、尿液细菌培养 599

五、胆汁细菌培养 600

四、脑脊液细菌培养 600

七、胸腔穿刺液细菌培养 601

六、生殖系统分泌物细菌培养 601

十、鼻窦穿刺液细菌培养 602

九、关节腔穿刺液细菌培养 602

八、腹水细菌培养 602

十二、结核杆菌培养 603

十一、淋病奈瑟菌培养 603

十五、厌氧菌培养 604

十四、霍乱弧菌培养 604

十三、幽门螺杆菌(Hp)培养 604

十七、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605

十六、L型细菌培养 605

第二节 细菌一般染色及特殊染色 606

一、淋病奈瑟菌 607

第三节 PCR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607

三、衣原体 608

二、结核杆菌(TB) 608

一、真菌涂片镜检查 609

第四节 真菌检查 609

四、梅毒螺旋体 609

二、真菌培养 610

第五节 血液、寄生虫病检测 611

三、真菌抗原、抗体测定 611

一、疟原虫 612

三、弓形虫 613

二、阿米巴原虫 613

四、丝虫 614

五、日本血吸虫 615

六、滴虫 616

八、肺吸虫病 617

七、囊虫病 617

九、蛲虫 618

二、糖类抗原15-3(CA15-3) 619

一、糖类抗原125(CA125) 619

第十一章 肿瘤标志物检查 619

第一节 肿瘤相关抗原检查 619

四、糖类抗原50(CA50) 620

三、糖类抗原19-9(CA19-9) 620

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621

七、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 622

六、组织多肽抗原(TPA) 622

八、糖类抗原72-4(CA72-4) 623

十一、肝癌铁蛋白测定(HF) 624

十、糖类抗原549(CA549) 624

九、糖类抗原242(CA242) 624

十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HCG) 625

十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测定(S-Tg) 625

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626

一、α-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 626

第二节 肿瘤相关的酶学检查 626

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627

五、异常凝血酶原(APT) 628

四、γ-谷氨酰转移酶(GGT,γ-GT) 628

检查项目英文缩写索引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