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辞诗学片语》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一川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6428151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引言:有话可短 1

第一辑 通向文本修辞 1

1.从超常辉煌到缺乏吸引力 1

2.理论神话 1

3.理论的“三化” 2

4.理论的力量 3

5.创作界与理论界牵手 3

6.我的选择:修辞论批评 4

7.文本修辞分析 5

8.“中国形象”的修辞阐释 6

9.中国形象诗学 9

10.自我与他者 10

11.中国形象的四次浪潮 11

12.中国形象的特征 11

13.回忆:我所亲历的美学热 13

14.川大礼堂的美学氛围 13

15.美学兴趣小组 14

16.一句话的力量? 15

17.审美体验的震撼 15

18.哲学思辩迷醉 16

19.体验美学 17

20.语言论震惊 18

21.走向修辞论阐释 19

22.当代语言三义 20

23.语言的魔力与语言论美学 22

24.语言论美学流派 23

25.语言论美学的特色 25

26.语言问题作为历史问题 26

27.反思“语言论转向” 27

28.20世纪末多形态美学格局 29

29.理论的边缘化 31

30.理论的批评化 34

31.从大美学到文本分析 39

3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吗? 43

33.读一本书,行万里路 47

34.牛津与伊格尔顿 48

35.重新“发现”杰姆逊 51

第二辑 叩探文本 54

36.当《芣苢》被不同媒介替换时 54

37.渠道与流水 55

38.媒介与文本之间 55

39.“新批评”论文本 56

40.结构主义论文本 57

41.后结构主义论“互文本性” 57

42.文学文本 58

43.文学文本六要素 59

44.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62

45.文学文本的约定文类 63

46.文本文类的划分 64

47.诗歌文本 67

48.散文文本 68

49.小说文本 70

50.剧本文本 72

51.文学文本的媒介形态及口语文本 74

52.文字文本 76

53.手工印刷文本 78

54.大众媒介文本 79

55.网络文本 80

56.两种“如果&”模式 82

57.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 85

58.主导文化文本 87

59.高雅文化文本 91

60.大众文化文本 95

61.民间文化文本 100

62.文化文本的多元互渗 102

第三辑 文本修辞理论 109

63.语言论与修辞论 109

64.中国修辞论的演变 109

65.修辞两义 110

66.西方修辞学的创始人 110

67.亚里士多德与古典修辞学 111

68.博克与“新修辞学” 111

69.三种认同类型与文学 113

70.布斯与小说修辞学 114

71.德曼与阅读修辞学 114

72.伊格尔顿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修辞观 117

73.三种文学修辞论 118

74.认识文学修辞论 118

75.从阐释的分歧到修辞论阐释 119

76.修辞论阐释 120

77.修辞论阐释框架 122

第四辑 兴辞诗学 127

78.“胡说”起兴 127

79.汪曾祺谈儿歌“好玩” 128

80.什么是感兴? 129

81.感兴的三层面 129

82.反思感兴论的精神性 130

83.叶燮论感兴与修辞关联 131

84.兴辞的原创性 133

85.兴辞的古典范例——杜甫 133

86.文学的兴辞性 134

87.兴辞作为人类符号实践 135

88.兴辞的阅读层面 137

89.兴辞的认同实质及层面 140

90.生理型认同 142

91.安全型认同 144

92.亲情型认同 144

93.尊重型认同 145

94.审美型认同 145

95.认知型认同 146

96.自我实现型认同 147

97.全景式认同 147

98.兴辞的三种类型 148

99.隐喻与西方文学 149

100.隐喻及其三要素 151

101.兴辞的基本形式——兴体 152

102.兴辞五要素 153

103.《关雎》中的兴体 155

104.《苏幕遮》中的兴体 155

105.类兴 156

106.兴辞诗学的由来 157

107.兴辞诗学的含义 162

108.兴辞诗学的阐释圈 163

109.兴辞诗学的步骤 164

第五辑 文本层面 167

110.从兴辞诗学看文本层面 167

111.媒型层 168

112.齐国泄密事件 168

113.兴辞层 170

114.小说中的语音 170

115.诗的音律 172

116.文法层面 175

117.词法 176

118.“一语胜人千百” 177

119.句法 179

120.篇法 180

121.辞格层面 181

122.比喻和借代 181

123.对偶和反复 183

124.倒装和反讽 184

125.语体层面 185

126.兴象层 187

127.媒象 189

128.语象 190

129.白描式语言与典雅 192

130.旧体常语式语言与典俗 194

131.间离语言 197

132.立体式语言与多语谐合 199

133.调侃式语言与俗雅 200

134.口语式语言与白韵 202

135.自为语言与歌韵和散韵 203

136.跨体式语言与异体化韵 205

137.心象 207

138.幻象 209

139.兴象类型 210

140.典型 211

141.意境的现代性 214

142.流兴 217

143.刘鹗作为现代流兴的开创者 218

144.刘鹗的探寻流兴之路 227

145.“和而不同” 230

146.鲁迅与流兴 232

147.《笑傲江湖》与流兴 235

148.活法流兴 239

149.酒杯流兴 241

150.意兴层 243

151.余兴层 244

152.衍兴层 246

153.孙少平与保尔 247

第六辑 艺苑拾零 249

154.以小为正的年代 249

155.当代诗坛的语境转换 251

156.当前中国诗的泛诗语境 253

157.泛诗何以吸引公众? 254

158.泛诗语境中的文人诗 255

159.“先锋”是文化现代性的探测器 256

160.触“电”与文学的通俗化 259

161.体验的图文双释 262

162.结巴也疯狂 265

163.单调重复的意义 268

164.读书的关注点 272

165.读书建议 276

166.我看重的10本书 279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