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一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 1
二 贤者与民偕乐(梁惠王上) 3
三 以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 5
四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 9
五 仁者无敌(梁惠王上) 16
六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梁惠王上) 18
七 交邻国有道乎(梁惠王下) 23
八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梁惠王下) 26
九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梁惠王下) 29
十 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下) 33
十一 出乎尔者反乎尔(梁惠王下) 35
十二 志,气之帅也(公孙丑上) 38
十三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 42
十四 何谓知言(公孙丑上) 45
十五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公孙丑上) 49
十六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丑上) 51
十七 与人为善(公孙丑上) 54
十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 56
十九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滕文公上) 59
二十 墨者夷之求见孟子(滕文公上) 67
二十一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滕文公下) 70
二十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 74
二十三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滕文公下) 76
二十四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滕文公下) 79
二十五 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滕文公下) 83
二十六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离娄上) 86
二十七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离娄上) 90
二十八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离娄上) 91
二十九 男女授受不亲(离娄上) 93
三十 子产“惠而不知为政”(离娄下) 95
三十一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离娄下) 96
三十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 98
三十三 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离娄下) 101
三十四 曾子居武城(离娄下) 102
三十五 齐人有一妻一妾(离娄下) 104
三十六 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万章上) 107
三十七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万章上) 110
三十八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万章上) 113
三十九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万章上) 117
四十 百里奚自鬻于秦(万章上) 120
四十一 孔子,圣之时者也(万章下) 123
四十二 友也者,友其德也(万章下) 127
四十三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万章下) 129
四十四 性,犹杞柳也(告子上) 134
四十五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告子上) 135
四十六 驳“食色性也”(告子上) 136
四十七 善性“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告子上) 138
四十八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告子上) 140
四十九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告子上) 143
五十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告子上) 146
五十一 舍生取义(告子上) 147
五十二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上) 150
五十三 心之官则思(告子上) 151
五十四 人人有贵于己者(告子上) 153
五十五 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 155
五十六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告子下) 158
五十七 以邻为壑(告子下) 161
五十八 好善优于天下(告子下) 162
五十九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告子下) 164
六十 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心上) 168
六十一 万物皆备于我(尽心上) 169
六十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170
六十三 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尽心上) 172
六十四 君子有三乐(尽心上) 173
六十五 登泰山而小天下(尽心上) 174
六十六 有为者辟若掘井(尽心上) 176
六十七 居移气养移体(尽心上) 176
六十八 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尽心上) 178
六十九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尽心上) 179
七十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尽心下) 180
七十一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心下) 181
七十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182
七十三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尽心下) 184
七十四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尽心下) 184
七十五 诸侯之三宝(尽心下) 185
七十六 往者不追,来者不距(尽心下) 186
七十七 说大人则藐之(尽心下) 187
七十八 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下) 188
七十九 乡原,德之贼也(尽心下) 190
八十 若孔子则闻而知之(尽心下)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