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042292X
  • 页数:744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溯本清源话未来 1

上篇 20世纪的辉煌 17

第一章 开创分析的时代 17

第一节 从数学到哲学:弗雷格与罗素 17

一 弗雷格论函数、概念和对象 18

二 弗雷格论意义与意谓 20

三 弗雷格与罗素论名称和交流 25

四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27

五 弗雷格与罗素论间接引语 30

第二节 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维特根斯坦 34

一 哲学是力图去说那不可说之物 35

二 哲学是治疗语言疾病的“语言游戏” 37

三 两种哲学观的比较及其影响 47

第三节 命题的意义在于证实方法:石里克 49

一 “批判实在论”的认识论 50

二 哲学的转变 53

三 意义标准与证实原则 55

四 伦理学问题 58

第四节 描述的形而上学:斯特劳森 62

一 “修正的形而上学”与“描述的形而上学” 63

二 概念构架 67

三 基本特殊 72

四 人 76

第五节 自然主义的呼唤:蒯因 78

一 逻辑框架、中心论题及发生学方法 80

二 自然主义—行为主义论题(NB) 82

三 翻译的不确定性与本体论的相对性 86

四 整体主义的知识观 90

五 本体论学说和本体世界 93

六 渊源与影响 95

第二章 对存在和意识现象的探索 99

第一节 在寻求最终确然性的途中:胡塞尔 99

一 面对实事本身的态度与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 100

二 心理主义初衷与心理主义批判 102

三 本质直观与意向性描述分析 103

四 纯粹现象学与先验还原 105

五 先验自我论与先验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108

六 生活世界与欧洲科学的危机 110

七 当今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现状 113

第二节 不停地追问“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 115

一 时间视野中的“存在” 116

二 真理、澄明、无蔽 122

三 诗、言、思 128

第三节 超越实存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135

一 哲学的出发点是个人的实存状况 136

二 实存实质上是一种自由 138

三 实存只有在交往中才能达到真理 142

四 哲学信仰的基础在于“超越” 143

五 作为超越的“大全”和面临“毁灭”的实存 146

第四节 现象学的存在主义:萨特 151

一 现象学心理学 152

二 现象学本体论 155

三 自为向自在整体化的存在哲学 162

第五节 揭示知觉的奥秘:梅洛—庞蒂 171

一 笛卡尔的幽灵 172

二 知觉第一 175

三 有生命的身体 178

四 可逆性 181

五 可见与不可见 184

第三章 心理的批判与社会的批判 187

第一节 精神分析运动之父:弗洛伊德 187

一 无意识理论与心理结构说 188

二 性本能论 192

三 人格结构说 194

四 社会历史学说 197

五 新弗洛伊德主义 200

第二节 健康人格的自我实现:马斯洛 203

一 方法论:科学与人学的联姻 204

二 人性结构:“似本能”与需要层次论 209

三 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结合:高峰体验说 214

四 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自我实现论 218

第三节 人类认知结构的发生学:皮亚杰 220

一 发生认识论的理论前提 221

二 动作和逻辑——认识的形式系列 223

三 知觉与表象——认识的形象系统 228

四 发生认识论的影响 232

第四节 美国实用主义的传播者:杜威 233

一 经验自然主义:自然是无所不包的经验 235

二 实践和认识: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行为 239

三 工具主义:真理是个人应付环境的工具 242

四 社会历史观:基于人性的社会历史发展 246

第五节 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者:马尔库塞 251

一 对本能的必要压抑和额外压抑 253

二 爱欲与死欲 255

三 文明的辩证法 256

四 作为否定性力量的理性规范 259

五 科学技术对人的奴役 261

六 虚假的需求 263

七 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批判 265

下篇 跨世纪的回声 271

第四章 现代解释学的嬗变 271

第一节 用生命理解生命:狄尔泰 271

一 精神科学理论 272

二 生命认识论 274

三 生命解释学 279

四 世界观学说 284

第二节 批判与反批判:伽达默尔 288

一 走向解释学的真理 290

二 关于客观性的争论 293

三 意识形态与方法论批判 300

四 解释学的挑战:伽达默尔与德里达 306

第三节 语言解释的辩证法:利科 312

一 语言中的话语因素 313

二 言语与文字 317

三 利科的新解释学 321

四 几点评论 324

第四节 哲学的转换:阿佩尔 327

一 从语言分析到先验实用主义 328

二 对解释学的发展:说明与理解相互补充 330

三 交往社会的伦理学 333

四 接受及其影响 341

第五节 系谱学的解释学:霍伊 343

一 尊重差异与反“乌托邦式思维” 344

二 取消“自我”与拒绝虚无主义 346

三 以开放式的“解释”取代图画式的“理论” 348

四 作为反思方式的哲学的希望 350

第五章 科学哲学与后分析哲学 352

第一节 批判中的进步:波普尔 352

一 分界与归纳:科学认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 353

二 猜想与反驳:科学动力学的进化逻辑 357

三 世界1、2、3:科学本体论的建构和论证 361

四 反对“历史决定论”:“渐进社会工程”的社会哲学 365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增长:库恩 370

一 科学发展的图式 371

二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377

三 科学革命和不可通约性 382

四 理论选择与科学进步 387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认识论:费伊阿本德 390

一 对传统科学方法论的批判 392

二 增殖原理与韧性原理 394

三 无政府主义认识论 396

四 自由社会的乌托邦 400

五 一种后现代的科学哲学 404

第四节 剪不断的真理情结:戴维森 408

一 没有真理就没有意义 410

二 真理是不可定义的 415

三 形而上学中的真理 418

四 拥有真理就拥有实在 423

第五节 实在论的诘难者:达梅特 428

一 哲学观和宗教观 428

二 阐述弗雷格哲学思想的意义 431

三 意义理论 437

四 反实在论 442

第六节 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普特南 446

一 趋同的或内在的实在论 447

二 意义的因果指称理论 452

三 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 460

第六章 现代与后现代之争 467

第一节 时代的先行批判者:尼采 467

一 生命本能的苏醒:酒神精神 468

二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上帝死了 471

三 对现代理性的挑战:强力意志 474

四 超越人生:超人、永恒轮回、审美境界 479

五 尼采的影响 484

第二节 当代理性主义的重建:哈贝马斯 485

一 对早期批判理论的批判 486

二 “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与交往的合理性 489

三 重建理性主义:当代理性与生活世界的联姻 491

四 一种新型的伦理学:交往中的“商谈伦理学” 493

五 对现代西方社会的诊断:生活世界的殖民地化 495

六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省与重建:语言、交往和经济基础 500

七 为现代主义辩护:捍卫理性与乌托邦 502

第三节 描绘后现代的状况:利奥塔 505

一 后现代知识的状况 506

二 知识的合法性:叙述知识和科学知识 512

三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争 515

四 知识论的哲学基础 522

第四节 欲望的流动:德勒泽 526

一 哲学史的解读 527

二 差异哲学的建立 536

三 “欲望”的政治学 539

四 “根状茎”和“游牧民族” 544

第五节 重塑哲学的形象:罗蒂 548

一 摧毁传统的“镜式哲学” 549

二 复兴实用主义的无镜哲学 555

三 后哲学文化中的哲学位置 561

第七章 走向结构主义之后 569

第一节 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拉康 569

一 对弗洛伊德的重读 570

二 语言的功能 572

三 “镜象阶段”论 578

四 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 581

五 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 583

第二节 消解线性历史观的哲学系谱学:福柯 588

一 源于尼采的系谱学 589

二 追溯对象的出身 593

三 标出对象的发生 597

四 与传统历史观分道扬镳 598

五 对真理和知识的系谱学考察 602

第三节 从“我在”走向“他在”:列维那斯 607

一 超越存在:从存在到存在者 608

二 通向主体:从存在者到“超在” 614

三 直抵伦理:从“超在”到“他在” 619

第四节 空寂的文字:德里达 625

一 逻各斯的历史危机 626

二 德里达的理解方式 628

三 哲学的开放与宽容 640

第八章 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 644

第一节 人应该怎样活:维廉姆斯 644

一 伦理与道德的区分 645

二 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品格完整性 647

三 对义务论的批判: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 652

四 伦理学的未来:反思 654

第二节 政治自由主义哲学家:罗尔斯 657

一 《正义论》中的正义理论 659

二 最初的批评与回应 665

三 思想转变的《政治自由主义》 668

四 罗尔斯—哈贝马斯之争 670

第三节 自由之后,复兴传统:麦金太尔 677

一 当代西方道德状况批判 678

二 西方的德性传统 686

三 实践、个人生活的整体和传统 690

第四节 现代性的危机与出路:泰勒 698

一 现代性的病症与自由主义的过分发展 698

二 现代性的冲突与现代特性的形成 703

三 社会道德空间中的自我 710

后记 716

进一步参考书目 719

索引 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