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失双亲 1
二 趋承祖母膝下 5
三 八龄天子 10
四 四大臣辅政 15
五 大婚与亲政 21
六 为父“翻案” 26
七 历法之争 31
八 清除鳌拜集团 37
九 主政伊始 41
十 三藩并撤和三藩反清 46
十一 平定三藩 53
十二 统一台湾 60
十三 制止沙俄侵扰 65
十四 噶尔丹勃兴和清准对抗 70
十五 举行多伦会盟 75
十六 三次出塞亲征噶尔丹 79
十七 确保对西藏的统治 85
十八 开博学鸿儒科 92
十九 开“明史馆” 97
二十 重开经筵 振兴理学 102
二十一 御门听政 107
二十二 倚重内阁 115
二十三 设置南书房 121
二十四 制定行政法规 124
二十五 完善赋税征收制度 129
二十六 整顿军队 133
二十七 开放海禁 141
二十八 廓清吏治 148
二十九 力禁党争 155
三十 裁抑八旗王公权力 161
三十一 六次南巡 166
三十二 亲谒祖宗龙兴之地 177
三十三 西巡和五幸五台山 185
三十四 修建避暑山庄 193
三十五 善待西方传教士 200
三十六 朱三太子案 208
三十七 治理黄河运河 213
三十八 大修永定河 220
三十九 “阜民之道,端在重农” 226
四十 蠲免钱粮 235
四十一 诏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241
四十二 天坛祈祷 245
四十三 孝养嫡母 250
四十四 早卒三皇后 256
四十五 众多妃嫔 261
四十六 父子情深 266
四十七 父女之间 271
四十八 兄弟手足 276
四十九 领袖高门 281
五十 国舅之子 288
五十一 索额图 295
五十二 明珠 301
五十三 熊赐履和李光地 306
五十四 曹寅和李煦 314
五十五 允禵 320
五十六 苏麻喇姑 327
五十七 厉行节俭 332
五十八 养生之道 338
五十九 大臣生病之后 344
六十 始立太子 350
六十一 培养储君 355
六十二 皇储矛盾 361
六十三 夜审权臣 366
六十四 一废太子 372
六十五 二废太子 378
六十六 储位之争 383
六十七 秘密建储计划 388
六十八 康熙帝猝死与传位之谜 394
康熙帝大事年表 400
后记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