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为邦本 1
(一)国之为国,有民 3
(二)政,民无不为本 8
(三)天之立君,为民 12
(四)民为贵,国将兴听于民 18
(五)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22
(六)民可明,不可愚;保天下者匹夫有责 26
(七)本固邦宁 27
二、治国之道 33
(一)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用得其道则天下治 35
(二)以仁义为治,行不忍人之政 41
(三)为政以德,民怀其德,政之致也 46
(四)礼者所以致政安君 52
(五)以正治国,无为而治 55
(六)以尚同为政,使天下兼相爱 58
(七)政之大经,法教而已 61
(八)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64
三、君臣之道 70
(一)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上下和,万民辑 72
(二)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君人者以天下之心为心 80
(三)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 86
(四)君贤者国治,君为正则百姓为正 91
(五)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98
(六)兴国之君,乐闻其过,不逆切旨之谏 102
(七)信者,国君之大宝 110
(八)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115
(九)有安社稷臣者,为天下治天下 118
(十)事君,务引其君以当道,诫在面从 122
四、行政方略 127
(一)治理之道,要在安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129
(二)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138
(三)国之治者,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 143
(四)凡治道,善禁、不缓、去泰甚 146
(五)政之大本在于刑赏 149
(六)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 157
(七)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159
(八)治国之道必先通言路 162
(九)为政有体治事有要 166
五、因时而立政令 171
(一)国患无政,政以节民,令以教民 172
(二)令行人服,理之至也 176
(三)善为政者,必消息时宜而适烦简之中 179
(四)从宜随俗,政之要也 183
(五)令必行,令数改则民疑 186
六、礼义法度应时而变 190
(一)因革之理,唯变所适 192
(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95
(三)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197
(四)守法而不变则衰 200
(五)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因世就民而为之节 203
(六)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205
七、法令者为治之本 210
(一)政者法度也,不能废法而治国 212
(二)法者治之正也,公天下而为之 216
(三)法令者,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 220
(四)一其法度,国家律令颁行天下 223
(五)国家法令唯须简约,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226
(六)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 231
(七)为政之要,去言而任法,用法而不使意过于法 233
(八)言无二贵,法不两适;刑无等级,法不阿贵 237
(九)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执条据例者有司之职 238
(十)律者万世之法,当慎其变,审其理 241
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244
(一)凡建邦国,分地职,奠地守,制地贡,而颁职事 246
(二)中国与边境,犹肢体与腹心;天下之本在政府 251
(三)强本干,统于一,置刺史,均科差 254
九、统华夏为一家 260
(一)中华夷狄,爱之如一 261
(二)和戎狄,国之福 263
(三)务安诸夏,以政成德盛为图 267
(四)因时设教,达其志,通其俗 271
十、兵者,国之大事 276
(一)备边御戎,国家之重事 278
(二)天下虽平,不可忘战 281
(三)止戈为武,以战止战 286
(四)无功之师,君子不行 290
(五)兵之胜败,本在于政 295
(六)兵在精,不在众 300
(七)兵与农一,以边守边 302
(八)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305
(九)凡兵,制必先定,令必素行 308
(十)制军驭将,所贵见情 312
(十一)将者,国之安危,民之性命 316
十一、食货,生民之本 321
(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323
(二)农,天下之大本 328
(三)积贮者,天下之大命 332
(四)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336
(五)政在养人,人安其业 338
(六)漕与屯相表里 343
(七)水利重务必专其事权,治河之道必当审其全局 347
(八)救灾恤患,尤当在早 354
十二、财赋,邦国之大本 364
(一)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 366
(二)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372
(三)富国非一道 378
(四)均役等赋,以政裕民 381
(五)抑豪右兼擅,禁食封之家自征 387
(六)因天下之力生天下之财 391
(七)操财权,制国用,量入以为出,出纳有常 394
(八)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400
(九)以义理天下之财,理财以爱民为先 405
十三、四民之业,钱货为本 410
(一)食货相通,理势自然 412
(二)维币之行,以通农商 414
(三)三币握之而平天下,钱与钞皆以制行 416
(四)钱币之权,当出于上 420
(五)交易通商,开海贸易 423
(六)审知市物之价 427
十四、治天下以教化为大务 431
(一)教者,治化之本 433
(二)国无常俗,教则移风 440
(三)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善教得民心 444
(四)教化之行,自贵者始 446
(五)导民以礼,风之以乐 449
(六)经邦立政,在于典谟 454
十五、建国教学为先 460
(一)建国重道,莫先于学 462
(二)以学校为国之先务 465
(三)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 473
(四)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 474
(五)立学制,置学官,治学政 478
(六)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 484
(七)因材施教,分科专习,有教无类,教而无倦 490
十六、礼贤举士 494
(一)国家之所以常治而不乱者人才也 496
(二)礼贤崇德,为邦之要道 501
(三)以天下为公,唯贤是兴 504
(四)国以得贤为宝,臣以举士为忠 508
(五)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 514
(六)循名责实,选众举能 518
(七)取士以贤,不拘卑贱 526
(八)设科以取士,制举以待非常之才 531
十七、用人行政并重 537
(一)守国在政,行政在人,官得其人则治 540
(二)量事置官,量官置人,量才授职 544
(三)任人当才,为政大体 548
(四)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554
(五)求才贵广,考课贵精,随其所能,试之以事 560
(六)人无求备,用非一途,任人之长,不强其短 569
(七)破拘挛之说,开功名之路 575
(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 580
(九)去邪勿疑,任贤勿贰 584
十八、制官序,明职守,考其成,修实政 590
(一)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 593
(二)宰相之任调元气以作辅 598
(三)守令以临民为业,以平治为功 602
(四)吏部须有职要之法 608
(五)随事考成以修实政 613
(六)一切奏章务从简切,为文通道理明世务 618
十九、核吏治必严 621
(一)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 623
(二)严考课之法 625
(三)能简冗官诚治之本 632
(四)御史出使举正不法,按察究其污滥 639
(五)稽查吏治,贵清其本源 644
二十、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 648
(一)官者庶人之师,百姓以良吏为本 650
(二)廉者民之表,为政必自廉始 653
(三)惟日孜孜,勤求治理 657
(四)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659
(五)吏知民心则明,明则政平 662
(六)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 665
二十一、从政立身,从政修身 671
(一)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 673
(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677
(三)成身莫大于学,学所以致明致知所以为人 682
(四)有坚忍不拔之志,养浩然之气 689
(五)以天下为务,循公而灭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97
(六)崇人之德,扬人之美;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698
(七)自谦、慎独、知惧、责己 701
(八)闻过则喜,过而能改 707
(九)俭以养德,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711
(十)内正其心,外正其容,言动之间,皆有法则 715
二十二、为政之弊 721
(一)苛政猛于虎 723
(二)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 724
(三)治国之患,患夫“社鼠” 729
(四)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政事所以不理 735
二十三、交邻国有道 743
(一)治国之道,由中及外,近者悦,远者来 744
(二)谨边防,通盟好 747
(三)辑和万国,无间遐迩 749
(四)来往通流,自为贸易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