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汽车发展概况 1
1.1 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1
1.1.1 汽车的定义 1
1.1.2 汽车的分类 1
1.1.3 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2
1.2 汽车发展概述 4
1.2.1 汽车发展概况 4
1.2.2 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 5
1.2.3 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 7
第2章 汽车总体构造及行驶原理 10
2.1 汽车的总体构造 10
2.1.1 汽车的总体构造 10
2.1.2 汽车的主要尺寸和主要参数 11
2.2 汽车的行驶原理 12
3.1.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4
3.1.1 发动机概述 14
3.1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14
第3章 汽车发动机 14
3.1.3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16
3.1.4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 16
3.2 机体与曲柄连杆机构 19
3.2.1 机体组 19
3.2.2 曲柄连杆机构 20
3.3 配气机构 23
3.3.1 配气相位 23
3.3.2 配气机构的结构 24
3.4 燃油供给系 26
3.4.1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 26
3.4.2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 30
3.5 点火系 35
3.5.1 点火系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用 35
3.5.2 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36
3.5.3 点火提前及微机控制点火系 37
3.6 润滑系 40
3.7 冷却系 40
3.8 起动系 41
3.8.1 概述 41
3.8.2 各主要部件 41
第4章 汽车底盘构造及工作原理 43
4.1 汽车传动系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43
4.1.1 传动系的形式和组成 43
4.1.2 传动系各部件的主要功用 43
4.1.3 离合器的种类、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44
4.1.4 机械式变速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45
4.1.5 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及分类 53
4.1.6 驱动桥 53
4.2 汽车行驶系的结构及主要功用 56
4.2.1 行驶系的组成及功用 56
4.2.2 车架的形式与结构 56
4.2.3 悬架的种类、结构及主要功用 57
4.2.4 转向桥与车轮 60
4.3 汽车转向系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63
4.3.1 转向系的形式及主要功用 63
4.3.2 转向系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3
4.3.3 转向器的形式、结构及工作原理 63
4.3.4 转向梯形机构 65
4.3.5 汽车的动力转向 65
4.4 汽车制动系的构造及工作过程 66
4.4.1 汽车制动系的分类、组成及主要功用 66
4.4.2 制动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67
4.4.3 制动驱动机构及汽车的制动过程 70
4.4.4 制动力调节装置及ABS装置 71
4.4.5 制动系的伺服机构 71
第5章 汽车车身结构与造型 74
5.1 车身简介 74
5.1.1 车身的特点 74
5.1.2 车身结构 75
5.2 汽车车身造型 83
5.2.1 车身造型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84
5.2.2 车身造型的主要内容 86
5.2.3 车身造型的特点、要求与造型的艺术性 87
第6章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 98
6.1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发展概况 98
6.1.1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简介 98
6.1.2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概况 103
6.2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106
6.2.1 电子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 106
6.2.2 电子技术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 112
6.2.3 电子技术在汽车车身领域中的应用 117
第7章 新能源汽车 129
7.1 概论 129
7.1.1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 129
7.1.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展望 131
7.1.2 各种车用替代燃料的基本比较 131
7.2 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132
7.2.1 醇燃料汽车 132
7.2.2 气体燃料汽车 133
7.2.3 双燃料汽车 136
7.2.4 电动汽车 136
8.1 汽车的动力性分析 141
8.1.1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 141
第8章 汽车性能及分析 141
8.1.2 汽车的动力性分析 142
8.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分析 144
8.2.1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及分析 144
8.2.2 提高燃油经济性的主要措施 144
8.3 汽车的制动性分析 145
8.3.1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145
8.3.2 汽车制动稳定性分析 146
8.3.3 汽车运行安全性及制动性能试验方法 147
8.4.1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简介 148
8.4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 148
8.5 汽车的平顺性分析 149
8.5.1 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及平顺性分析 149
8.5.2 提高汽车平顺性的主要措施 149
8.4.2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试验方法与要求 149
8.6 汽车的通过性及机动性分析 150
8.6.1 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及分析 150
8.6.2 汽车机动性的评价指标及分析 150
9.1.1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151
9.1.2 汽车的合理使用 151
9.1 汽车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151
第9章 汽车的正确使用、维护、修理和常见故障诊断 151
9.1.3 汽车的维护制度 153
9.1.4 汽车的检测制度 154
9.2 汽车修理及常见故障诊断 155
9.2.1 汽车修理 155
9.2.2 汽车常见故障及诊断 155
10.2.1 汽车运用条件 161
10.2 汽车运用条件及使用性能标量 161
第10章 汽车运用 161
10.1 概述 161
10.2.2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163
10.3 汽车的主要性能对运用的影响 166
10.3.1 汽车的动力性 166
10.3.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66
10.3.3 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166
10.3.4 汽车公害 167
10.3.5 汽车的通过性及平顺性 169
10.3.6 汽车的使用寿命 169
10.4 汽车营销 170
10.4.1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现状及其发展变化 170
10.4.2 汽车保险 170
10.4.3 在用汽车的销售 171
参考文献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