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引言 1
溯源篇 1
第一章 神农与《神农本草经》 1
目录 1
第二章 汤液与酒 4
第三章 砭石与针灸 7
第四章 医术与巫医 9
第五章 黄帝与《黄帝内经》 11
第一节 天人一体观 15
指导篇 15
第一章 人和自然 15
第二节 整体恒动观 17
第三节 辨证论治观 26
第二章 生命本源 29
第一节 气血不可分 29
第二节 津液不可少 30
第三节 人身有三宝 30
第四节 经络运行气血 36
第三章 脏象原理 40
第一节 五脏各司其职 42
第二节 六腑以通为用 59
第三节 脏腑表里相关 65
第四章 疾病缘由 72
第一节 外邪侵袭 73
第二节 情志失调 79
第三节 寝食失度 80
第四节 外伤失防 81
第五节 瘀血痰饮 82
第六节 邪正斗争 84
第七节 阴阳失调 86
第八节 升降失常 89
第五章 四诊决病 91
第一节 望神观形 92
第二节 听声嗅味 99
第三节 察言问病 101
第四节 按诊切脉 108
第六章 辨证论治 116
第一节 辨证纲要 116
第二节 论治法则 139
一、感冒 151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151
第一章 内科疾病 151
临床篇 151
二、支气管炎 153
三、支气管哮喘 156
四、大叶性肺炎 158
五、支气管扩张 160
六、胸膜炎 163
七、肺气肿 164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167
一、心律失常 167
二、心肌炎 169
三、风湿热 172
四、高血压病 174
五、冠心病 176
六、充血性心力衰竭 178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181
一、慢性胃炎 181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 184
三、溃疡性结肠炎 186
四、胃肠神经官能症 188
五、肝硬化 190
六、急性胃肠炎 192
第四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194
一、贫血 194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196
三、白血病 198
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0
五、白细胞减少症 202
第五节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204
一、糖尿病 204
二、肥胖症 207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09
四、低血糖症 210
五、皮质醇增多症 212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 214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214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216
三、肾盂肾炎 218
四、肾功能衰竭 221
第七节 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 223
一、中风 223
二、偏头痛 226
三、三叉神经痛 228
四、震颤麻痹 229
五、神经衰弱 231
六、癔病 233
七、老年性痴呆 235
八、癫癎 237
九、精神分裂症 239
十、更年期精神病 241
第二章 外科及皮肤科疾病 244
第一节 普通外科疾病 244
一、急性蜂窝织炎 244
二、乳腺囊性增生病 245
三、胆囊炎和胆管结石 247
四、痛风 249
第二节 泌尿外科疾病 252
一、尿潴留 252
二、尿失禁 254
三、泌尿系结石症 256
四、男性不育症 258
五、阳痿 260
六、精液病 261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265
第三节 结缔组织疾病 265
二、硬皮病 268
三、皮肌炎 269
第四节 皮肤疾病 271
一、带状疱疹 271
二、荨麻疹 272
三、冻疮 274
四、脂溢性皮炎 275
第五节 性病 277
一、淋病 277
二、软下疳 278
三、性病疣 279
四、艾滋病 281
第三章 妇产科疾病 284
一、经前紧张症 284
二、痛经 285
三、闭经 287
四、阴道出血 289
五、更年期综合征 292
六、子宫颈炎 294
七、盆腔炎 295
八、白带异常 297
九、先兆流产 299
十、产褥感染 301
十一、子宫肌瘤 303
十二、不孕症 304
第四章 儿科疾病 307
一、哮喘性支气管炎 307
二、婴幼儿泄泻 309
三、小儿营养不良症 311
四、遗尿 313
第五章 骨伤科疾病 315
一、骨折 315
二、脱臼 317
三、伤筋 319
四、颈椎病 322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 324
六、慢性腰肌劳损 325
第六章 五官科疾病 328
一、慢性鼻炎 328
二、慢性咽炎 329
三、美尼尔病 331
四、青光眼 333
五、急性结膜炎 335
六、牙痛 336
七、牙龈炎 338
第七章 肿瘤科疾病 341
一、肺癌 341
二、食管癌 343
三、胃癌 345
四、直肠癌 347
五、肝癌 348
六、乳腺癌 350
七、膀胱癌 352
八、子宫颈癌 354
九、鼻咽癌 356
十、脑部肿瘤 358
第八章 感染科疾病 361
一、流行性感冒 361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363
三、流行性出血热 365
四、病毒性肝炎 368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70
六、伤寒及副伤寒 372
七、细菌性痢疾 375
八、败血症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