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者的话 1
第一篇 导言 2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的来源 2
第二章 马克思著作的结构 12
一、最初的大纲及其变化 12
二、最初提纲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程度上被放弃的 15
三、关于大纲变动的以往的解释 27
四、最初提纲的方法论意义 29
1.前三分册 29
(1)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对象的论述 29
(2)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 32
(3)社会的三个基本阶级 35
(4)“资本向土地所有权的转化”和“土地所有权向雇佣劳动的转化” 40
(5)三分法的真实作用 44
2.《资本》分册 45
(1)《资本》分册的最初细分 45
(2)“资本一般”和“多种资本” 46
(3)《草稿》与《资本论》在结构上的联系 56
五、提纲变化的范围和大概的解释 59
附录一:《雇佣劳动分册》 63
1.这个分册可能包括的主题 63
2.马克思为什么没有把《雇佣劳动》作为独立的分册 67
附录二:关于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再生产公式的批评的方法论评论 70
第三章 卡尔·马克思和政治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问题 80
第二篇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最早阐述 108
原始笔记 108
第四章 劳动货币理论的批判 109
第五章 从价值到货币的转变 119
一、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119
二、价值问题的量与质(价值量和价值形式) 130
三、货币的产生和商品拜物教 135
四、货币形成内在矛盾的展开 142
第六章 货币的职能 147
一、货币作为价值尺度 147
1.最初的笔记 147
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 148
第七章 货币的职能 155
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 155
第八章 货币的职能 164
三、作为“货币的货币” 164
1.一般评论 164
2.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166
3.货币作为支付手段 173
4.货币作为世界货币 177
5.结束语 179
第三篇 生产过程 184
第九章 前言(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现实性) 184
第十章 简单商品经济中的占有规律 192
第十一章 向资本过渡(“资本来自货币的发展”) 201
第十二章 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交换 213
第十三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223
第十四章 在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保存(“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233
第十五章 剩余价值的一般概念和两种基本形式 242
第十六章 相对剩余价值和生产力(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价值增殖的增长困难) 253
第十七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 259
第十八章 “同时并存的工作日”。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和产业后备军(马克思对马尔萨斯的批判) 270
第十九章 再生产过程和占有规律的转化 282
第二十章 原始积累和资本的积累 295
附录:对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评论 309
1.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309
2.马克思关于工资运动的理论 314
(1)增加工资的一般条件 314
(2)经济周期和工资的运动 319
3.马克思的相对工资学说 321
4.作为工资调节器的产业后备军 325
5.所谓的“贫困化理论” 329
6.“贫困化理论”的真实核心 337
7.结束语 342
第四篇 流通过程 346
前言 346
第二十一章 从资本的生产过程过渡到资本的流通过程。补述实现问题和再生产的最初计划 348
第二十二章 流通时间及其在价值决定上的影响 368
第二十三章 资本周转和周转时间。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和资本分为若干部分 380
第二十四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特有形式 387
第五篇 作为结果实的资本。利润和利息 406
第二十五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一般利润率 406
第二十六章 利润率下降规律及资本主义走向崩溃的趋势 416
第二十七章 关于利息与信用的片断 424
一、在原大纲里所设想的对这些题目论述的范围 424
二、《草稿》关于生息资本的论述 427
三、“作为货币的资本”的范畴 431
四、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 433
五、《草稿》中关于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作用的论述 434
六、信用制度的限制 438
附录:近期来对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的批评 441
第六篇 结尾 458
第二十八章 价值规律的历史限制。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论述 458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个性发展的论述 458
二、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条件的机器的作用 471
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消亡 476
第二十九章 经济范畴的具体化和“社会生产过程的准确概念”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