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新四军发展史 3
第一章 新四军的诞生 3
第一节 新四军成立前的形势 3
一 全面抗战爆发 3
二 华中失守 4
第二节 新四军的组建 7
一 新四军的前身是南方红军游击队 7
二 国共谈判达成建立新四军协议 11
三 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 14
四 战略转变时期的错误倾向 17
第三节 各支队的组建 19
一 一支队的组成 20
二 二支队的组成 23
三 三支队的组成 24
四 四支队的组成 25
第四节 各地留守处、办事处的成立 27
一 各地办事处、留守处的成立 27
二 各地办事处、留守处的基本工作及历史作用 29
第二章 挺进大江南北 34
第一节 第一、第二支队东进江南 34
一 关于新四军的行动方针 34
二 先遣支队与江南处女战 36
三 第一、二支队进入茅山地区 38
四 点燃江南抗战烽火 40
第二节 军部和第三支队开赴皖南 43
一 军部移驻云岭 43
二 第三支队战斗在皖南前线 46
三 皖南反“扫荡” 49
第三节 第四支队挺进皖中 51
一 首战蒋家河口 51
二 安合公路沿线抗战 52
第四节 游击支队进入豫皖苏边 56
一 初战窦楼 56
二 开辟豫皖苏边 58
第五节 独立游击支队挺进豫鄂边 63
一 养马畈会议 63
二 奋战豫鄂边 66
第三章 向东作战 向北发展 68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68
一 六中全会的战略部署 68
二 周恩来到云岭 70
第二节 第四、第五支队东进敌后 73
一 江北游击纵队成立 73
二 江北指挥部成立 75
三 中原局进入华中敌后 76
四 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79
第三节 江南部队的东进和北上 80
一 丹阳游击纵队成立 80
二 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82
三 江南抗日义勇军在东路 85
四 江南指挥部成立 87
五 挺进纵队到苏北 88
第四节 第六支队的发展和巩固 89
一 进军淮上 89
二 开辟皖东北 92
第五节 豫鄂挺进纵队在武汉地区作战略展开 94
一 四望山会议 94
二 大、小悟山战役 95
三 挺进京山南山,开辟新的抗日阵地 97
第四章 新四军八路军共同发展华中 100
第一节 新四军和日伪顽的复杂斗争 100
一 华中的“三角斗争” 100
二 反共高潮波及华中 103
第二节 皖东自卫战争 107
一 定远反击战 107
二 半塔保卫战 109
三 照明山战斗 110
第三节 八路军主力一部南下华中 111
一 南下陇海 111
二 东进淮海 113
第四节 黄桥决战 114
一 郭村战斗 114
二 苏北指挥部成立 116
三 黄桥自卫战 117
四 狮子口会师和华中总指挥部成立 120
第五章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 122
第一节 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和项英的右倾错误 122
一 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原因 122
二 曹甸战役 127
三 项英等人的右倾错误 132
第二节 皖南事变 142
一 军部和皖南部队北移 142
二 悲壮的八天八夜 144
三 突围 150
四 上饶集中营的斗争 152
第三节 重建军部 154
一 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 154
二 新军部在盐城成立 160
三 中国共产党对皖南事变经验教训的总结 162
第六章 坚持和巩固华中敌后抗战 166
第一节 坚持华中的战略部署 166
一 华中局高干会议和华中军分会扩大会议 166
二 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 167
第二节 第一师苏中反“清乡” 172
一 反“清乡”斗争的准备 172
二 反“清乡”斗争的初步胜利 173
第三节 第二师坚持路西、巩固路东 176
一 坚持路西、巩固路东 176
二 建设巩固的淮南抗日根据地 177
三 淮南精兵简政和整风运动 179
第四节 第三师保卫盐阜、淮海抗日根据地 183
一 粉碎日军1941年夏季大“扫荡” 183
二 粉碎日军1943年春季大“扫荡” 189
第五节 第四师巩固淮北区 192
一 恢复皖东北 192
二 豫皖苏边三个月自卫战 194
三 建立巩固的淮北抗日根据地 196
第六节 第五师粉碎敌顽夹击 加强豫鄂边根据地建设 198
一 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198
二 粉碎空前严重的敌顽夹击 200
三 加强根据地建设 203
第七节 第六师坚持苏南抗日阵地 206
一 东路反“清乡”、反“清剿”的斗争 206
二 改变策略,在日伪顽夹击中巩固根据地 208
第八节 第七师坚持皖中抗日阵地 211
一 统一思想,坚持斗争 211
二 立足巢(县)、无(为)基本区,力求向外发展 212
三 巩固皖中抗日根据地 216
第九节 开展浙东抗日游击战争 218
一 浦东游击队南渡杭州湾 218
二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 219
三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建立 222
第七章 新四军的反攻作战 225
第一节 挺进浙西和开辟苏浙皖边 225
一 第十六旅南下苏浙皖边 225
二 苏浙军区成立 227
三 浙西三次反顽自卫战役 229
四 苏浙皖边区的各项建设 232
第二节 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 233
一 第二师主力加强整训 233
二 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 234
三 向西防御,坚持路西阵地 236
第三节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237
一 攻克高沟、杨口,扩大淮海区 237
二 解放大兴、合德,扩大盐阜区 239
三 攻克叶圩子,解放阜宁城 240
四 统一盐阜、淮海两区,迎接大反攻的到来 241
第四节 苏中反“清乡”斗争的胜利和反攻 243
一 苏中反“清乡”斗争的彻底胜利 243
二 苏中军民1944年夏秋攻势作战 246
第五节 收复淮北路西 发展河南敌后抗战 248
一 扩大淮北解放区 248
二 第四师主力西进 248
三 保安山战役 251
第六节 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 253
一 第五师粉碎敌伪的“扫荡”和“清乡” 253
二 开辟赣北,进军襄南,挺进洞庭湖滨 254
三 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 256
四 开辟湘鄂赣根据地 259
第七节 发展皖南 扩大皖江抗日根据地 260
一 巩固巢(县)无(为)中心区 260
二 坚持和(县)含(山) 261
三 发展皖南 261
第八节 浙东纵队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263
一 在日伪顽夹击中发展壮大 263
二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发展 266
三 浙南的抗日游击战争 269
第八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四军 271
第一节 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271
一 新四军各师的反攻作战 271
二 新四军抗战的历史功绩 284
第二节 新四军十万部队的北撤 288
一 第三师进军东北 288
二 江南和皖江部队的北撤 290
三 鄂豫皖湘赣军区部分武装的撤移 296
第三节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新四军 297
一 停战令前的战斗 297
二 自卫战争初期的新四军 300
三 新四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 309
后记 312
第二部分 新四军征途纪事 315
前言 315
1937年 321
7月 321
8月 324
9月 326
10月 328
11月 331
12月 333
1938年 335
1月 336
2月 338
3月 339
4月 340
5月 341
6月 343
7月 345
8月 347
9月 348
10月 351
11月 352
12月 354
1939年 356
1月 356
2月 358
3月 360
4月 361
5月 363
6月 366
7月 368
8月 370
9月 371
10月 373
11月 375
12月 378
1940年 381
1月 381
2月 383
3月 385
4月 388
5月 391
6月 394
7月 395
8月 398
9月 401
10月 403
11月 407
12月 411
1941年 415
1月 415
2月 422
3月 425
4月 427
5月 429
6月 432
7月 434
8月 436
9月 439
10月 441
11月 442
12月 444
1942年 447
1月 447
2月 450
3月 452
4月 453
5月 455
6月 459
7月 460
8月 463
9月 465
10月 467
11月 470
12月 472
1943年 475
1月 475
2月 479
3月 481
4月 485
5月 487
6月 489
7月 491
8月 493
9月 495
10月 498
11月 500
12月 503
1944年 506
1月 506
2月 509
3月 510
4月 512
5月 513
6月 515
7月 517
8月 519
9月 521
10月 524
11月 527
12月 530
1945年 532
1月 532
2月 534
3月 536
4月 537
5月 540
6月 541
7月 543
8月 544
9月 551
10月 554
11月 556
12月 557
1946年 559
1月 559
2月 560
3月 560
4月 560
5月 560
6月 561
7月 562
9月 562
10月 562
11月 563
12月 563
1947年 564
1月 564
结束语 565
附:新四军战斗序列表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