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中生代盆地与油气》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吉让寿等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5459509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

1 前言 1

2 西北中生代盆地与地球动力学 3

2.1 西北地区中生代盆地的基底和演化 3

2.2 西北地区中生代地史演化和成盆阶段 6

2.2.1 裂谷造山作用和陆缘局部俯冲(P?-T) 7

2.2.2 大陆周期性增生和陆内古山系复活(T3以来) 7

2.2.3 西北地区成盆阶段划分 8

2.3 西北地区中生代盆地原型时空分布 8

2.3.1 盆地原型分类 8

2.3.2 西北地区盆地原型的时空分布 9

2.3.3 盆地组合——原型的并列和迭加 21

3 西北地区中生代盆地沉积演化 27

3.1 第一成盆阶段(三叠纪)盆地沉积特征 27

3.1.1 第一成盆阶段原型盆地(三叠纪)的沉积充填特征和沉积演化 30

3.1.2 第一成盆阶段(三叠纪)盆地主要沉积模式 34

3.2.1 第二成盆阶段原型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沉积演化 35

3.2 第二成盆阶段盆地沉积特征 35

3.2.2 第二成盆阶段盆地主要沉积模式 43

3.3 第三成盆阶段盆地沉积特征 46

3.3.1 第三成盆阶段原型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沉积演化 46

3.3.2 第三成盆阶段盆地主要沉积模式 49

3.4 第四成盆阶段(晚白垩世)盆地沉积特征 49

3.5.1 准南盆地 50

3.5.2 库车盆地 50

3.5 西北地区中生代主要盆地沉积演化 50

3.5.3 塔北盆地 51

3.5.4 塔西南盆地 52

3.5.5 吐鲁番盆地 53

3.5.6 三塘湖盆地 54

3.5.7 柴达木北缘盆地 55

3.5.8 走廊盆地 55

3.5.9 潮水盆地 56

3.5.10 其它盆地 57

4.1 概述 59

4 西北地区中生代盆地构造变形与油气保存 59

4.2 西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区域构造应力场 60

4.2.1 西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 60

4.2.2 西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应力场的地质判据 62

4.3 西北地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区域构造应力场 70

4.3.1 西北地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 70

4.3.2 西北地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构造应力场的地质判据 71

4.4.1 褶皱—逆冲构造组合 79

4.4 西北地区中生代盆地形变构造组合 79

4.4.2 褶皱—对冲构造组合 81

4.4.3 掀斜—断块构造组合 81

4.4.4 多层次滑脱构造组合 81

4.4.5 双重构造组合 83

4.4.6 雁行褶皱构造组合 83

4.5 构造变形与油气保存 84

4.5.1 构造变形与源岩的熟化 84

4.5.2 构造变形与油气运移 86

4.5.3 构造变形与油气保存 87

5.1 含油气系统概念和主要控制因素及平面分布 93

5.1.1 概述 93

5 西北地区中生代盆地的含油气系统 93

5.1.2 主要控制因素 94

5.1.3 分布规律 96

5.2 烃源岩特征 98

5.2.1 烃源岩系的展布 98

5.2.2 烃源岩生烃条件 100

5.3.1 储集层特征 115

5.3 储盖层 115

5.3.2 盖层特征 121

5.4 西北地区中生界含油气系统的成因分类与初步评价 123

5.4.1 含油气系统的成因分类 123

5.4.2 油气运移样式 127

5.4.3 捕集方式 128

5.4.4 含油气系统的初步评价 135

6.1.1 烃源岩特征 142

6 西北地区中生代盆地含油气系统实例 142

6.1 库车三叠、侏罗系含油气系统 142

6.1.2 含油气系统范围的厘定 146

6.1.3 储层综合评价 146

6.1.4 盖层特征 148

6.1.5 圈闭形成作用 149

6.1.6 成藏条件配置关系 150

6.1.7 含油气系统的效率 151

6.2.1 概述 152

6.2 塔西南侏罗系含油气系统 152

6.2.2 含油气系统 154

6.2.3 烃源岩 155

6.2.4 烃类的形成 157

6.2.5 含油气系统的可靠程度 157

6.2.6 储盖层 159

6.2.7 上覆岩层 161

6.2.8 圈闭与成藏 161

6.2.10 主要油气藏与油气显示 162

6.2.9 油气运移 162

6.2.11 含油气系统的事件图 164

6.2.12 含油气系统分析及勘探目标选择 164

6.3 准噶尔东南缘的复合含油气系统 165

6.3.1 概述 165

6.3.2 烃源岩 168

6.3.3 烃类的生成 170

6.3.4 可靠程度 172

6.3.5 储盖层 174

6.3.6 上覆岩层 174

6.3.7 圈闭与成藏 175

6.3.8 油气运移 176

6.3.9 主要油气藏与油气显示 176

6.3.10 事件图 178

6.3.11 勘探意义 179

6.4 柴达木北缘侏罗系含油气系统 179

6.4.1 概述 180

6.4.2 烃源岩 181

6.4.3 烃类生成 182

6.4.4 可靠程度 183

6.4.5 储盖层 183

6.4.6 上覆岩层 184

6.4.7 圈闭与成藏 184

6.4.8 油气运移 186

6.4.9 主要油气藏及油气显示 186

6.4.11 勘探意义 187

6.4.10 含油气系统事件图 187

6.5 吐哈盆地 188

6.5.1 油气系统基本特征 188

6.5.2 关键时刻与油气系统展布 192

6.6 三塘湖盆地 192

6.6.1 构造-地层背景 193

6.6.2 油气系统特征 195

6.7.1 盆地构造概貌 202

6.6.3 结论 202

6.7 伊犁盆地 202

6.7.2 油气系统描述 203

6.7.3 结论 208

6.8 焉耆盆地 208

6.8.1 油气系统 209

6.8.2 事件简析 211

6.9 巴丹吉林盆地 213

6.9.1 盆地格架 213

6.9.2 油气系统 213

6.10 潮水盆地 218

6.10.1 盆地结构、构造 219

6.10.2 油气系统 219

7 结语 225

参考文献 228

外文摘要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