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杏苑翰墨 2
一、中医名家诗词赏析 2
·裘沛然诗赏析· 2
(一)神州风物正新鲜 2
(二)吴公医术撼神州 4
(三)神州再造仗何人 5
(四)岂有名家不读书 7
(五)如何珍重此新天 8
(六)东南如此两医家 10
(七)世上难求绝唱诗 12
(八)世犹多病愧称医 13
(九)力挽狂澜不屈挠 15
(十)胸有苍生笔始奇 17
(十一)养生奥指莫贪生 19
(十二)又向炎天哭故人 20
(十三)“两字精严”客尽惊 22
(十四)斯人难再得 24
·张镜人诗词赏析· 25
(一)此日洛阳惊纸贵 25
(二)孟河世泽重医门 27
(三)凌云侠气惊牛斗 29
(四)泽惠神州,亿万人增寿 31
·宋大仁词赏析· 33
(一)调寄《相见欢》 33
(二)调寄《临江仙》 33
·诗词写作知识· 35
(一)怎样写格律诗 35
(二)怎样填词 37
二、岐黄学子神州纵横 39
·红色之旅篇· 39
(一)难忘井冈山 39
(二)呼吸纯净空气,坚定理想信念 40
(三)井冈山革命与中医药 42
(四)走进红楼 43
(五)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的“一大”会址参观有感 45
·时代讴歌篇(外诗一首)· 47
(一)江海明珠话瀛洲 47
(二)美丽新浦东 49
(三)春游芳草地 50
(四)张江之梦 51
·菁菁校园篇· 52
(一)圆梦随想 52
(二)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庆纪念章的故事 54
(三)与图书馆结缘廿载 55
(四)锦绣校园 56
(五)大学、大楼与大师 58
·历史回眸篇· 59
(一)不可沽名学霸王 59
(二)大风起兮云飞扬 61
(三)铁马秋风大散关 62
(四)黄母祠瞻后记 64
(五)思南路上的缅怀 66
·名胜游历篇· 67
国内游 67
(一)春来江水绿如蓝 67
(二)兰亭一序传千秋 69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 70
(四)烟波江上使人愁 72
(五)风吹草低见牛羊 73
(六)又到南阳 75
(七)敦煌行 76
(八)雁荡山 79
(九)集释道儒 融民俗图 富变化性——重庆大足石刻印象 81
(十)夏游镜泊湖 82
(十一)恭王府印象 84
(十二)走马观花东岳庙 86
(十三)雾里看“世界” 88
(一)北国之春已来临 90
国外行 90
(二)难忘阿苏 91
(三)旅德见闻 93
中医与书画 96
一、中医与书法艺术 96
(一)赵构《养生论》书卷赏析 96
(二)王肯堂的书法艺术成就 98
(三)傅山的书法 99
(四)严苍山处方赏析 100
(五)颜德馨处方赏析 101
(六)陈溥泉处方赏析 102
(一)孙位《高逸图》欣赏 105
二、中医与绘画艺术 105
(二)北宋优秀风俗画《清明上河图》赏析 107
(三)名医王履的诗文书画艺术成就 109
(四)王蒙山水画《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111
(五)读画疗养 112
(六)琼蕊清芬蝶梦回——张骧云原藏胡净鬘画赏析 113
(七)中医古籍中的版画解读 115
中医药与文房四宝 120
一、笔 120
(一)蒙恬制笔 120
(二)宣笔与湖笔 121
二、墨 124
(一)墨的起源与种类 124
(二)制墨名家名号 126
(三)琳琅满目的文人自制、集藏墨及墨的比喻借代 129
(四)墨的药用价值 131
三、纸 134
(一)中国古纸的起源与染潢 134
(二)形形色色的纸笺 135
(三)芸香草与“书香” 138
(一)砚之源流细道来 140
四、砚 140
(二)四大名砚 142
(三)制砚、藏砚名家 145
(四)砚铭、砚谱及其人文属性 148
传统医药文物选萃 152
一、香熏器皿纵览 152
(一)博山炉 152
(二)香囊 154
(三)香筒 155
(四)狮形香熏炉 157
(五)有关香熏的称谓种种 159
(六)香熏方药举隅 161
二、葫芦与悬壶 165
(一)葫芦的纷纭名目与食用、药用价值 165
(二)悬壶济世话葫芦 166
三、古代气功文物钩沉 169
(一)气功遗物 169
(二)气功遗迹 172
中医古籍版本 176
一、中医古籍版本的形式沿革 176
(一)简牍 176
(二)帛书 178
(三)纸写卷子本 179
(四)雕版印本 181
(五)石印本 181
(六)影印本 182
二、中医古籍刻本的时代特点 184
(一)宋刻本 184
(二)辽刻本 185
(三)金刻本 185
(四)元刻本 186
(五)明刻本 187
(六)清刻本 188
(七)民国刻本 189
(一)国内部分 190
三、中医古籍刻本的区域划分 190
(二)国外部分 192
四、中医古籍刻本的出版机构种类 195
(一)官刻本 195
(二)私刻本 199
(三)坊刻本 200
五、中医古籍的版刻形式区别 202
(一)魁本 202
(二)巾箱本 202
(四)多层本 203
(五)配补本 203
(三)袖珍本 203
六、中医古籍版本的款识 205
(一)全书外观款识 205
(二)版面的款识 206
七、中医古籍善本的认定 209
(一)古籍善本的普遍标准 209
(二)中医古籍善本的特殊标准 210
八、中医古籍抄本 213
(一)中医药抄本现状 213
(二)抄本医书未刊刻原因浅析 214
(三)李濂《医史》李涛抄本题解 216
(一)嘉业堂藏书楼 219
九、著名古籍藏书家和藏书楼举隅 219
(二)宁波天一阁 226
(三)愚斋图书及馆藏医籍见闻 230
中医文化对外交流 236
一、中日医学文化交流 236
(一)古代中日医学交流史小考 236
(二)鉴真东渡对日本医药学的贡献 238
(三)日本汉医世家丹波(多纪)家族名人录 239
(四)日本江户时代本草学概览 244
(五)赵开美本《伤寒论》在日本的流传与演变 247
(六)吉益东洞其人其学 250
(七)日本汉方医学的集大成者——森立之 252
(八)我所认识的带津先生 255
(九)小高先生和他的中医诊所 257
(十)三成教授与药膳 259
二、中朝(韩)医学文化交流 262
(一)三国、统一新罗时代的中朝医学交流 262
(二)高丽时代的中朝医学交流 263
(三)李氏时代的中朝医学交流 264
三、中印医学文化交流 268
(一)印度医学简介 268
(二)中印医学交流 269
(三)西域出土胡语医典举要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