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士族文化向地主文化的转型 2
二 儒学复兴与古文运动及诗文革新之关系 14
三 世俗地主文化建构所面临的矛盾与解决 23
四 世俗文化层面中的市民文学及其影响 31
五 中唐至北宋文学创新与建构的思想文化史价值 45
上编 文学转型期的文化要素 55
第一章 寻求稳定的封建政体 55
第一节 永贞革新与庆历新政图变的启示 56
第二节 牛李党争与新旧党争性质的认识 68
第三节 藩镇亡唐的教训与右文立宋之国策 84
第二章 儒学复兴与社会关注 98
第一节 中唐古文运动的思想实质 99
第二节 北宋诗文革新与儒学复兴之关系 103
第三节 复合型创作主体与社会关注意识的强化 110
第三章 理性精神与生命关怀 125
第一节 白居易仕隐思想及其影响 127
第二节 晚唐人生命关怀的困惑 139
第三节 苏轼的旷达与宋人的理性精神 153
第四章 世俗生活与世俗情怀 172
第一节 唐宋都市商业经济转型的都市风俗变化 173
第二节 进士风流与歌妓制度 187
第三节 文人关注视野与生活情趣的丕变 205
第五章 雅俗消长的审美倾向 220
第一节 “都市豪估”与“韵外之致” 222
第二节 “村夫子”之讥与“杨、刘风采”之誉 236
第三节 “柳七郎风味”与弄笔者的“自振” 248
下编 文化转型中的文学创作 268
第一章 求变风会中的文学创新 268
第一节 致用务实的新乐府及古文创作 269
第二节 中唐诗歌艺术创新精神的内在一致 281
第三节 诗美与哲理和谐的中晚唐怀古诗 298
第二章 风衰世乱中的文学困惑 315
第一节 感伤思潮与贾、姚悲音的流行 316
第二节 乱世颓风中的狂放与忧患 330
第三节 苦闷中求欢娱的温、李新声 340
第三章 变革思潮与唐音渐远 354
第一节 苏、梅诗歌与宋调端倪 355
第二节 欧阳修古文的学韩变韩 366
第三节 晏、欧词风与《花间》范型的嬗变 382
第四章 宋调风格建构下的文学创作 401
第一节 绚烂归于平淡的宋调典型 403
第二节 自合法度的文学范式的确立 420
第三节 由俗归雅的词体改造的完成 437
参考文献 458
后记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