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曾科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2114102
  • 页数:4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15章共5个部分,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体系结构,数据传输技术和链路控制技术,广域网、局域网、Internet及网络安全。全书反映了当今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重点介绍了Ethernet和TCP/IP网络技术。

第1部分 计算机网络及其体系结构 3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3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

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3

目录 3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

1.2.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10

1.2.2 分组交换网的出现 10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0

1.2.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13

1.2.4 局域网的产生和发展 14

1.2.5 Internet时代 14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 17

习题 19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0

2.1 ISO/OSI体系结构 20

2.1.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20

2.1.2 ISO/OSI的一些基本概念 22

2.1.3 ISO/OSI各层基本功能 24

2.2 TCP/IP体系结构 27

2.2.1 TCP/IP及其发展 27

2.2.2 TCP/IP体系结构 27

2.3 5层体系结构 29

习题 30

第3章 数据通信技术 33

3.1 概述 33

第2部分 数据通信与链路控制 33

3.2 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35

3.2.1 信息传输速率和码元传输速率 35

3.2.2 时延和时延带宽积 36

3.2.3 误码率和误比特率 37

3.2.4 奈奎斯特准则与香农定理 38

3.3 数据传输方式 39

3.3.1 单工、全双工和半双工传输 39

3.3.2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39

3.3.3 频带传输与基带传输 42

3.4 调制解调技术 43

3.4.1 幅移键控(ASK) 44

3.4.2 频移键控(FSK) 44

3.4.3 相移键控(PSK) 44

3.4.4 多级调制和幅相键控(APK) 44

3.5 编码解码技术 45

3.5.1 不归零制编码 46

3.5.2 曼彻斯特编码 46

3.5.4 mB/nB编码 47

3.5.3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47

3.5.5 多进制编码 48

3.6 信道复用技术 49

3.6.1 频分多路复用(FDM) 49

3.6.2 时分多路复用(TDM) 50

3.6.3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 50

3.6.4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51

3.6.5 同步数字系列(SDH) 53

3.6.6 波分多路复用(WDM) 56

3.7.1 双绞线 57

3.7 传输媒体 57

3.7.2 同轴电缆 58

3.7.3 光纤 58

3.7.4 无线传输 60

习题 62

4.1 数据链路控制机制 64

4.1.1 引言 64

第4章 数据链路控制 64

4.1.2 滑动窗口机制 65

4.1.3 停等ARQ 66

4.1.4 回退-N ARQ 68

4.1.5 选择重传ARQ 70

4.2 差错校验 71

4.2.1 奇偶校验 71

4.2.2 循环冗余校验 71

4.2.3 校验和 73

4.3.1 HDLC链路配置和工作模式 74

4.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 74

4.3.2 HDLC帧格式和传输控制 75

4.4 因特网数据链路控制协议PPP 78

习题 81

第3部分 局域网 85

第5章 局域网体系结构 85

5.1 IEEE802局域网体系结构 85

5.1.1 IEEE802 L&MAN/RM 85

5.1.2 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 87

5.1.3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90

5.2 城域网(MAN) 91

习题 93

第6章 以太网 94

6.1 以太网的发展 94

6.2 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方式CSMA/CD 96

6.2.1 随机接入技术先驱ALOHA 96

6.2.2 CSMA工作机理 98

6.2.3 CSMA/CD工作机理 99

6.2.4 CSMA/CD传输特点 106

6.2.5 CSMA/CD性能 107

6.3 以太网帧格式和数据封装 110

6.3.1 以太网帧格式 110

6.3.2 以太网数据封装 112

6.4 传统以太网 113

6.4.1 物理层、网络接口卡和中继器 113

6.4.3 细缆以太网10Base2 116

6.4.2 粗缆以太网10Base5 116

6.4.4 双绞线以太网10BaseT 117

6.4.5 光纤以太网10BaseF 120

6.5 高速以太网 121

6.5.1 100BaseT 121

6.5.2 千兆以太网 125

6.5.3 万兆以太网 129

6.6 全双工以太网 132

6.6.1 全双工以太网的特点 132

6.6.2 全双工以太网的流量控制 133

6.7 交换式以太网 134

6.7.1 网桥 135

6.7.2 交换机 137

6.7.3 交换式以太网及其特点 139

6.8 虚拟局域网(VLAN) 141

6.8.1 VLAN及其特点 141

6.8.2 VLAN划分 142

6.8.3 VLAN帧格式 142

6.8.4 VLAN运行 143

习题 144

第7章 非主流局域网 147

7.1 令牌环 147

7.1.1 令牌环的拓扑结构和传输方式 147

7.1.2 令牌环帧格式 149

7.1.3 优先级控制与令牌维护 150

7.2 令牌总线 151

7.3.1 FDDI及其特点 152

7.3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152

7.3.2 FDDI网络结构 154

习题 155

第8章 无线局域网(WLAN) 156

8.1 IEEE802.11 WLAN网络结构 156

8.2 IEEE802.11 WLAN协议 157

8.2.1 物理层 157

8.2.2 MAC层 158

习题 164

第4部分 广域网 167

第9章 广域网传输控制机制 167

9.1 数据交换技术 167

9.1.1 电路交换 168

9.1.2 报文交换 168

9.1.3 分组交换 168

9.2 分组转发和动态路由 170

9.2.1 分级的编址方案 170

9.2.2 分组转发机制 171

9.2.3 动态路由和路由算法 172

9.3 拥塞控制 173

9.3.1 网络拥塞现象 173

9.3.2 拥塞控制的基本策略 174

习题 176

第10章 广域网实例 177

10.1 帧中继(FR) 177

10.1.1 帧中继交换 177

10.1.3 帧中继帧格式 178

10.1.2 帧中继体系结构 178

10.1.4 帧中继拥塞控制 180

10.2 异步传输模式(ATM) 181

10.2.1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81

10.2.2 信元交换 182

10.2.3 ATM协议模型 183

10.2.4 ATM服务质量和服务类型 188

10.2.5 ATM通信量控制 191

10.3 宽带接入网 192

10.3.1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193

10.3.2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 195

习题 197

第5部分 Internet 201

第11章 网际层 201

11.1 网际协议(IP) 201

11.1.1 概述 201

11.1.2 分类IPv4地址及子网划分 204

11.1.3 地址解析协议(ARP) 207

11.1.4 IP数据报格式 211

11.1.5 IP数据报的分片与重组 213

11.1.6 1P数据报转发 216

11.1.7 IP数据报选项 221

11.1.8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223

11.1.9 无类别域间路由 226

11.2 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 229

11.2.1 Internet两类路由协议 229

11.2.2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230

11.2.3 最短路径优先路由算法(SPF) 233

11.2.4 路由信息协议(RIP) 235

11.2.5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239

11.2.6 边界网关协议(BGP) 244

11.3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248

11.3.1 多播 248

11.3.2 IP多播组地址及其转换 249

11.3.3 IGMP协议 250

11.3.4 距离矢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 252

11.4.1 IPv6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257

11.4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257

11.4.2 IPv6数据报格式 258

11.4.3 IPv6地址空间及其表示方法 261

11.4.4 IPv6地址格式 263

11.4.5 IPv4向IPv6过渡 265

11.5 IP over ATM、SDH和DWM 268

11.5.1 IP over ATM 268

11.5.2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271

11.5.3 IP over SDH 274

11.5.4 IP over WDM 275

习题 276

第12章 传输层 280

12.1 传输层端口 280

12.1.1 端口及其作用 280

12.1.2 传输层的复用和解复用 282

12.2.1 UDP用户数据报 283

12.2.2 UDP伪报头 283

*12.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83

12.2.3 UDP的特点 284

12.3 传输控制协议(TCP) 285

12.3.1 TCP的编号与确认 285

12.3.2 TCP报文段 286

12.3.3 TCP连接管理 290

12.3.4 TCP重传机制 293

12.3.5 TCP流量控制 297

12.3.6 TCP拥塞控制 300

习题 304

13.1 网络应用模式 306

13.1.1 客户-服务器模式 306

第13章 应用层 306

13.1.2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308

13.2 域名系统(DNS) 308

13.2.1 Internet域名结构 309

13.2.2 域名解析 310

13.2.3 Windows因特网命名服务(WINS) 314

13.3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315

13.3.1 Telnet工作原理 316

13.3.2 网络虚拟终端(NVT) 317

13.3.3 Telnet命令 318

13.3.4 Telnet选项协商 318

13.4 文件传送协议(FTP) 319

13.4.1 FTP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319

13.5 电子邮件(E-mail) 321

13.5.1 电子邮件系统 321

13.4.2 FTP访问控制 321

13.5.2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323

13.5.3 简单电子邮件传送协议(SMTP) 326

13.5.4 邮局协议(POP) 327

13.6 万维网(WWW) 328

13.6.1 万维网工作原理 328

13.6.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333

13.6.3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334

13.6.4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337

13.6.5 动态Web文档技术 339

13.6.6 活动Web文档技术 343

13.7 多媒体传输 345

13.7.1 多媒体及其传输 345

13.7.2 实时传输协议(RTP)与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347

13.7.3 H.323和会话发起协议(SIP) 353

13.7.4 综合服务(IntServ)与资源预留协议(RSVP) 357

13.7.5 区分服务(DiffServ) 363

13.8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366

13.9.1 SNMP网络管理系统组成 367

13.9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367

13.9.2 SNMP协议 369

13.9.3 管理信息结构(SMI) 372

13.9.4 管理信息库(MIB) 375

习题 376

第14章 Socket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379

14.1 套接字Socket 379

14.1.1 网络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379

14.1.2 Socket机制 380

14.2.1 Socket的创建与关闭 381

14.2 Socket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381

14.2.2 绑定本地地址 382

14.2.3 建立连接 384

14.2.4 数据发送与接收 386

14.2.5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Socket实现框架 389

习题 392

第15章 网络安全 393

15.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393

15.2.1 概述 394

15.2 密码学基础 394

15.2.2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与DES算法 395

15.2.3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与RSA算法 398

15.3 数字签名和报文摘要 401

15.3.1 数字签名 401

15.3.2 报文摘要 402

15.4 身份认证和密钥分发 403

15.4.1 基于对称密钥的认证和密钥分发 404

15.4.2 基于公钥的认证和公钥分发 405

15.5 Internet网络安全技术 407

15.5.1 防火墙技术 407

15.5.2 网际层安全技术 411

15.5.3 传输层安全技术 415

15.5.4 应用层安全技术 416

15.5.5 虚拟专用网(VPN) 418

习题 419

参考文献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