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 3
一、民国以来民间教派与理学思想互动之观察 4
二、民国以来民间教派解读儒家经籍之著作经典地位确立 9
三、民国以来《大学》、《中庸》被宗教诠释的探究 12
第二节 资料的釐定及其来源 14
一、资料的讯息——末世思想的传达 14
二、民国以来以扶鸞方式创作的著作 19
三、民国以来宗教信徒的诠释著作 25
四、资料来源之说明 37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范畴 38
第四节 预期目标与关键字说明 41
第二章 儒家思想宗教化形成之探讨 45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宗教性与被宗教诠释之讨论 46
第二节 儒教之形成与历史渊源 48
一、尧舜心法所衍生的宗教涵义 49
二、道统所代表的宗教意义 54
三、儒教神学化的正式成立——孔子为教主身分的确定 61
四、神道传教的原因与必要性 65
第三节 理学思想对民间教派教义的启发与影响 68
一、四书的经典化 69
二、理学本体论思想的发展与再创 72
三、王阳明「格物致知」说的承继 77
第三章 后人诠释《大学》、《中庸》思想之角度转变的探讨 83
第一节《大学》、《中庸》思想理学化及其影响 85
一、《大学》、《中庸》的神圣化 85
二、性命之书的确立 90
三、《大学》、《中庸》二书思想诠释内涵的互补 100
第二节 从思想性格谈论《大学》、《中庸》被宗教诠释的原因 105
一、可融合道、释思想的诠释方向 106
二、性与天道的讨论 112
第三节 从信仰者角度谈论《大学》、《中庸》被再诠释的主因 119
一、《大学》「格物致知」佚文之补传 119
二、回溯圣人立言之本意 122
三、渡人救世的济度理念 126
第四章 民国以来民间教派对《大学》、《中庸》首章之释义 131
第一节 民国以来民间教派对《大学》、《中庸》之「正名」 132
一、「大学」之宗教意义 132
二、「中庸」之宗教意义 137
第二节 民国以来民间教派对《大学》「三纲领」之宗教诠释 142
一、明明德之诠释 143
二、亲民之诠释 148
三、止于至善之诠释 152
第三节 民国以来民间教派对《中庸》「三提说」之宗教诠释 157
一、天命之谓性之诠释 158
二、率性之谓道之诠释 162
三、修道之谓教之诠释 166
小结 170
第四节 民国以来一贯道对《大学》、《中庸》诠释之关键 171
一、理天——性命之本源 172
二、玄关——生死门户 175
第五节《大学》、《中庸》所指涉的终极目标 178
一、止于至善,明明德于天下 178
二、终极之境——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180
第五章 民国以来民间教派对格物致知与诚意慎独之诠释 187
第一节 民国以来民间教派对格物致知之诠释与补传 187
一、江希张《新注大学白话解说》之解读 188
二、救世新教《大学证释》之改本与诠释 192
三、《增注大学白话解说》之补传与诠释 196
四、一贯道《学庸浅言新注》之补传与诠释 200
小结 211
第二节 诚意慎独之宗教意义 212
一、诚意慎独的基础——毋自欺 213
二、毋自欺的修炼阶段 216
三、慎「独」与「十」之宗教密义 220
第六章 结论 227
一、确立民间教派注疏之作的宗教经典地位 227
二、朱熹、王阳明影响之省思 230
三、三教融合之关键性的观念考察 231
四、「信、愿、行、证」的诠释理解 232
主要参考书目 235
附录一:《道统宝鉴》内容节选 245
附录二:《大学证释》经文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