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言 1
1.1 学科性质与任务 1
1.2 药物和药理学发展简史 2
1.3 药理学与新药开发 3
1.4 基因治疗 4
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5
2.1 药物的基本作用 5
2.2 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7
2.3 药物作用机制 11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6
3.1 生物膜 16
3.2 药物的跨膜转运 17
3.3 药物的体内过程 19
3.4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21
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27
4.1 机体方面的因素 27
4.2 药物方面原因 30
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32
5.1 传出神经的递质和分类 32
5.2 传出神经的受体和效应 35
5.3 递质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36
5.4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方式及分类 38
第6章 拟胆碱药 40
6.1 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 40
6.2 抗胆碱酯酶药 42
6.3 胆碱酯酶复活药 45
第7章 抗胆碱药 46
7.1 M胆碱受体阻断药 46
7.2 N1胆碱受体阻断药 49
7.3 N2胆碱受体阻断药 49
第8章 拟肾上腺素药 51
8.1 激动α、β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 51
8.2 主要激动α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 54
8.3 主要激动β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 56
第9章 抗肾上腺素药 58
9.1 α受体阻断药 58
9.2 β受体阻断药 60
9.3 α、β受体阻断药 62
第10章 局部麻醉药 64
10.1 局部麻醉的生理学基础 64
10.2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及机制 65
10.3 常用局麻药 66
10.4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67
第11章 全身麻醉药 68
11.1 全身麻醉药的生理学基础 68
11.2 全身麻醉药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69
11.3 吸入性麻醉药 69
11.4 静脉麻醉药 71
11.5 复合麻醉 71
第12章 镇静催眠药 73
12.1 觉醒与睡眠 73
12.2 苯二氮?类 74
12.3 巴比妥类 76
12.4 其他镇静催眠药 78
第13章 中枢兴奋药 79
13.1 呼吸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79
13.2 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 80
13.3 促脑功能恢复药 81
13.4 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 81
第14章 抗癫痫和抗惊厥药 82
14.1 癫痫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82
14.2 常用药物 84
14.3 临床用药原则 87
14.4 惊厥 88
第15章 抗帕金森病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89
15.1 神经系统调节运动功能的生理学基础 89
15.2 抗帕金森病药 90
15.3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92
第16章 抗精神失常药 94
16.1 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94
16.2 治疗常用药物 96
16.3 临床用药原则 102
第17章 镇痛药 103
17.1 镇痛药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03
17.2 常用药物 105
17.3 临床用药原则 113
第18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14
18.1 发热、疼痛及炎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14
18.2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 116
18.3 解热镇痛抗炎药各论 117
第19章 抗心律失常药 124
19.1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124
19.2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基本作用、分类 127
19.3 常用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 129
19.4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原则及药物选择 133
第20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35
20.1 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35
20.2 强心苷 137
20.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141
20.4 非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物 143
20.5 其他 144
第21章 抗心绞痛药 145
21.1 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45
21.2 常用抗心绞痛药物及其联合应用 146
第22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51
22.1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51
22.2 调血脂药 152
22.3 抗氧化药 154
22.4 多烯不饱和脂肪酸 155
22.5 动脉内皮保护药物 155
22.6 相关中药研究 155
第23章 抗高血压药 157
23.1 血压的生理学及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58
23.2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59
23.3 常用抗高血压药 160
23.4 其他抗高血压药 165
23.5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 167
23.6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167
第24章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169
24.1 血凝系统与抗凝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169
24.2 抗凝血药 171
24.3 抗血小板药 173
24.4 纤维蛋白溶解药 174
24.5 促凝血药 175
24.6 抗贫血药 176
24.7 促白细胞生成药 177
24.8 血容量扩充剂 178
第25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79
25.1 利尿药 179
25.2 脱水药 185
第26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 186
26.1 呼吸的生理学基础 186
26.2 平喘药 187
26.3 祛痰药 190
26.4 镇咳药 191
第27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 193
27.1 消化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193
27.2 助消化药 194
27.3 抗消化性溃疡药 195
27.4 泻药 198
27.5 止泻药 199
27.6 止吐药及胃肠动力药 199
27.7 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201
第28章 子宫兴奋药 203
28.1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203
28.2 子宫平滑肌松弛药 205
第29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207
29.1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207
29.2 肾上腺的内分泌基础 210
29.3 糖皮质激素 211
29.4 盐皮质激素 214
29.5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214
第30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216
30.1 胰腺的生理学基础 216
30.2 胰岛素 217
30.3 口服降血糖药 219
第31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222
31.1 甲状腺的生理学基础 222
31.2 抗甲状腺药 224
第32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227
32.1 生殖的生理学基础 227
32.2 性激素类药 229
32.3 避孕药 233
第33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236
33.1 组胺及抗组胺药 236
33.2 5-羟色胺和抗5-羟色胺药 240
第34章 影响其他代谢的药物 243
34.1 骨质代谢的生理学基础 243
34.2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244
34.3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 245
34.4 减肥药 246
第35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248
35.1 常用术语 249
35.2 与抗微生物药有关的微生物学知识 249
35.3 抗微生物药物作用机制 260
35.4 细菌的耐药性 261
35.5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263
第36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66
36.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及耐药性 266
36.2 青霉素类 268
36.3 头抱菌素类 271
36.4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73
36.5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74
第37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 276
37.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76
37.2 林可霉素类 279
37.3 万古霉素类 280
第38章 氨基苷类及多粘菌素类 283
38.1 氨基苷类抗生素 283
38.2 多粘菌素类 287
第39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289
39.1 四环素类抗生素 289
39.2 氯霉素类抗生素 292
第40章 合成的抗微生物药 295
40.1 喹诺酮类抗菌药 295
40.2 磺胺类抗菌药 300
40.3 其他人工合成抗微生物药 303
第41章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 304
41.1 分枝杆菌属概论 304
41.2 抗结核病药 305
41.3 抗麻风病药 310
第42章 抗真菌药 312
42.1 全身抗真菌药 313
42.2 外用抗真菌药 317
第43章 抗病毒药 318
43.1 病毒概论 318
43.2 抗艾滋病病毒药 319
43.3 抗疱疹病毒药 321
43.4 其他抗病毒药 323
第44章 抗寄生虫药 325
44.1 抗疟药 325
44.2 抗阿米巴病药 328
44.3 抗滴虫病药 329
44.4 抗血吸虫病药 330
44.5 抗丝虫病药 331
44.6 抗肠蠕虫药 332
第45章 抗恶性肿瘤药 334
45.1 病理生理学基础 334
45.2 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耐药性及药物的分类 336
45.3 代表药物 338
45.4 抗恶性肿瘤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343
第46章 免疫系统药 345
46.1 免疫学基础 345
46.2 常用药物 346
参考文献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