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壤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展望 1
一、定义和范围 1
二、先驱者的贡献 1
三、20世纪初的土壤微生物学 3
四、近年的发展与学科分支的变化 4
五、土壤生物学的文献 6
六、21世纪展望 7
参考文献 10
补充读物 12
第二章 土壤是土壤生物生存和反应的场所 13
一、引言 13
二、土壤结构 15
三、土壤空气 18
四、土壤水 22
五、氧化还原电位 25
六、土壤pH 28
七、土壤温度 29
八、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32
参考文献 34
补充读物 35
第三章 土壤生物的研究方法 37
一、引言 37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 37
三、土壤直接显微镜术 39
1.微生物种群的直接显微镜计数法 42
2.生物体积和生物量的计算 43
四、化学方法测定生物量 46
1.ATP测定 46
2.呼吸作用测定 49
五、酶和酶的测定 50
六、微生物培养计数 52
参考文献 54
补充读物 55
第四章 土壤生物群体的组成 56
一、引言 56
二、病毒 56
三、细菌 57
2.链霉菌 59
1.节细菌 59
3.假单胞菌 61
4.产芽孢杆菌 62
5.蓝细菌 64
四、真菌 66
1.粘菌 66
2.具鞭毛的真菌 67
3.糖真菌 69
4.高等真菌 69
5.半知菌 70
五、藻类 71
六、地衣 76
七、原生动物 77
八、土壤后生动物 79
参考文献 82
补充读物 83
第五章 土壤生物区系的发生与分布 84
一、引言 84
二、土壤生物区系的地理差异 84
三、土壤剖面中的生物分布 85
四、土块中的生物分布 86
五、生物与植物根的联合 89
1.根系提供给生物所需要的基质 90
2.生物与根的空间关系 92
六、生物与植物叶片的联合 92
七、生物与植物凋落物的联合 94
八、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95
1.土壤耕作 97
2.杀生物剂与其他化学制剂 97
3.垦伐及控制下的烧荒 98
参考文献 100
补充读物 101
第六章 碳素循环与土壤有机质 102
一、引言 102
二、全球碳素循环 102
三、有机残体成分的周转 103
1.碳水化合物 104
2.木素 109
3.含氮化合物 110
4.生物体的细胞壁 114
5.根和根分泌物 117
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 117
五、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120
1.富里酸 121
2.腐植酸和胡敏素 124
3.土壤中有机质的数量和分布 124
参考文献 126
补充读物 127
第七章 残留物分解和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动力学 128
一、描述微生物转化的反应动力学 128
1.零级反应 128
2.一级反应 129
3.双曲线反应 131
二、分解作用动力学 133
三、植物和土壤数据的建模 134
四、输出模式 137
五、涉及反应动力学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样品计算 141
参考文献 144
补充读物 144
第八章 有机态-无机态氮之间和向硝酸盐的转化 146
一、氮素循环的简介 146
二、氮素的矿化作用 148
三、氮素的生物固定作用及其反应 149
1.硝化细菌及其生化反应 155
四、硝化作用 155
酸度 157
通气性 157
湿度 157
温度 157
2.影响硝化作用的因素 157
有机质 159
3.异养硝化作用 159
4.硝化作用的不良影响 159
5.硝化作用的抑制 159
参考文献 161
补充读物 162
二、反硝化作用 163
第九章 硝酸盐的还原和迁移 163
一、引言 163
1.反硝化作用的生物化学 164
2.化学反硝化作用 168
3.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生物 169
4.测定反硝化作用的方法步骤 170
5.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土壤因素 171
土壤硝酸盐含量 172
碳的有效性 172
土壤含水量 173
土壤pH和温度 173
6.反硝化损失与其他土壤氮素去向的关系 174
7.氧化亚氮对同温层的影响 175
三、根系对NO3-的吸收 176
四、硝酸盐的淋失 177
五、硝酸盐随土壤侵蚀而损失 178
六、硝酸盐的局部积累 178
参考文献 180
补充读物 180
第十章 氮素返回土壤——生物固氮 181
一、氮素全球分布和转移 181
二、固氮生物和联合体 183
1.非共生有机营养菌 185
2.非共生光能营养菌 186
4.豆科植物 190
3.禾本科植物的联合固氮菌 190
三、放线菌根瘤联合体 193
四、光能营养菌联合体 197
五、豆科植物的结瘤和固氮 201
六、固氮作用的生物化学 202
七、固氮作用的能量问题 209
八、接种 210
九、生物技术面临的挑战 211
参考文献 215
补充读物 216
第十一章 菌根与植物的关系 218
一、引言 218
二、菌根的类型和分布 219
1.泡囊丛枝状菌根 220
2.外生菌根 225
3.杜鹃类菌根 229
4.兰科菌根 230
三、菌根的生理学和功能 231
1.营养的吸收 231
2.其他影响 235
四、菌根化植物联合体中碳的流动 236
五、研究方法 239
参考文献 241
补充读物 242
二、磷循环的全球性问题 244
第十二章 土壤中磷的转化 244
一、引言 244
三、无机态磷 247
四、溶液磷 247
五、无机磷的增溶化作用 248
六、有机态磷 249
七、磷在植物根-土系统中的流通 251
参考文献 254
补充读物 254
第十三章 土壤中硫的转化 255
一、引言 255
二、自然界中硫的形态 257
1.无机态硫 258
2.有机态硫 259
3.微生物中硫组分 261
三、腐植质中有机硫浓度 262
四、硫的转化 263
有机硫的矿化作用 263
五、自然界中无机硫化物的氧化 266
1.硫杆菌 267
硫化叶菌 268
硫小单胞菌 268
热丝菌 268
2.无机光能自养菌 269
3.异养细菌 269
贝日阿托氏菌属和发硫菌属 269
六、无机态硫的还原 270
参考文献 273
补充读物 273
第十四章 金属的微生物转化作用 275
一、引言 275
二、铁的转化 276
三、铁管的厌氧腐蚀 280
四、锰的转化 280
五、汞的转化 281
参考文献 283
补充读物 283
词汇表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