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学通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2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宁宗一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3617703
  • 页数:1111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5

导言 5

小说本体的思考:文体、类型、叙事 5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衍化的宏观轨迹 17

流派纷呈:创作主体意识的强化 27

古代小说民族风格的美学特征 34

自成格局的小说理论批评 46

第一章 先秦两汉的“小说”观念 65

第一编 小说观念学 65

第一节 “小说”的出现及其原始内涵 66

第二节 “小说”的文体意义 68

第三节 史家对小说观念的影响 79

第四节 小说因素的萌芽及无意识小说观念的产生 85

第二章 小说观念的觉醒 106

第一节 自觉虚构意识的出现 108

第二节 对小说娱乐作用的最初认识 114

第三节 尚实观念对小说的压迫 120

第三章 小说观念的拓展 123

第一节 补史与教化的小说功能观 125

第二节 “以文为戏”与“传要妙之情” 130

第三节 对小说艺术规律的认识 136

第四节 说书艺术与新的小说观念 144

第五节 讲史艺术中的虚实观 148

第四章 小说观念的成熟 153

第一节 小说功能观 155

第二节 小说虚实观 175

第三节 小说典型观 195

第五章 才子佳人小说观 216

第一节 典型观念中的才情 218

第二节 情与理的矛盾冲突 229

第三节 “净化”原理 237

第六章 清代小说观念的继承与丰富 241

第一节 世情小说的本质与作用 243

第二节 技巧与审美 271

第三节 纪昀的保守小说观 286

第七章 旧小说观念的终结与小说观念的“现代化” 292

第一节 小说作用与地位的提高与拔高 294

第二节 小说成为政治的工具 300

第三节 “无我”——小说之客观化 304

第二编 小说类型学 317

第一章 唐前小说及其类型 317

第一节 小说最初的“类”与“家” 318

第二节 创作实践中的类型意识 321

第三节 志怪小说的类型特征 324

第四节 志人小说的类型特征 328

第二章 传奇小说及最早的小说分类 333

第一节 “传奇”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化 334

第二节 传奇小说的产生及艺术特征 338

第三节 “文备众体”——传奇小说的艺术体制 351

第四节 刘知几的小说类型观 362

第三章 宋元说话的“四家数” 368

第一节 说话艺术的近源——唐代俗讲及民间说书 370

第二节 关于宋元说话“四家数”的记载与论述 373

第三节 说话四家的类型特征 380

第四章 小说话本与话本小说 395

第一节 小说话本及其体制 396

第二节 话本小说的书面化特征 407

第三节 “说书人”及其叙事功能 422

第五章 长篇章回小说类型及艺术体制 431

第一节 长篇小说产生的原因 432

第二节 长篇小说的基本体制 439

第三节 历史演义 449

第四节 英雄传奇 468

第五节 神魔 482

第六节 世情 495

第七节 公案侠义 522

第三编 小说美学 540

第一章 觉醒与起步 540

第一节 史官文化——中国小说的土壤 541

第二节 汉魏六朝小说美学的史学化特征 545

第三节 唐宋时期小说美学的觉醒 551

第四节 《醉翁谈录》的美学见解 560

第二章 走向辉煌 568

第一节 明代小说美学的繁荣局面 569

第二节 围绕历史演义审美素质问题的论争 576

第三节 署名李卓吾的两种《水浒传》评点 583

第四节 “人情—写实”理论的先声 591

第五节 集大成者金圣叹 598

第三章 崇尚写实的理论新阶段 614

第一节 清代崇实风尚对小说美学的影响 615

第二节 写实理论的奠基者张竹坡 625

第三节 曹雪芹、脂砚斋等对写实理论的发展 635

第四节 其他评点家的理论贡献 650

第四章 步入近代 663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近代小说美学 664

第二节 “小说界革命”的美学意义 673

第三节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680

第五章 小说美学审美范畴论 691

第一节 虚与实 692

第二节 形与神 704

第三节 有与无 713

第六章 小说美学创作方法论 724

第一节 写实派理论 725

第二节 幻奇派理论 738

第七章 小说美学审美命题论 751

第一节 直以因缘生法为其文字总持 752

第二节 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764

第三节 节节生奇,层层追险 779

第四节 趁窝和泥 791

第四编 小说批评学 803

第一章 小说批评的纵向研究 803

第一节 小说概念及文体认识的演进 804

第二节 小说作品批评的历史演进 837

第二章 小说批评的横向研究 854

第一节 小说批评的目的与价值 855

第二节 小说批评的主要形式及其作用 867

第三节 小说批评中的若干命题及常用术语 882

第三章 小说批评的民族性、系统性及其他 911

第一节 小说批评的民族性 912

第二节 小说批评的系统性 918

第三节 小说批评的过去、现在及其他 921

第五编 小说技法学 929

第一章 小说技法学历史发展叙略 929

第一节 渊源与萌芽 930

第二节 奠基与发展 941

第三节 理论高峰第一人——金圣叹 949

第四节 继承、求新、变异 958

第二章 人物技法论 973

第一节 尽用极近人之笔——按照人的方式塑造英雄形象 974

第二节 耍狮抛球,射箭立的——在性格的对立与冲突中刻画人物 979

第三节 衬染之法——环境烘托 985

第四节 先声夺人与画家三染——人物出场 989

第五节 不惟画出形状——人物肖像 994

第六节 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人物语言 1000

第七节 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以虚衬实 1006

第八节 背面铺粉——对比、映衬 1011

第九节 倒写其奸猾——从反面入手 1016

第三章 情节技法论 1022

第一节 文生情,情生文——人物与情节 1023

第二节 草蛇灰线——情节的有机性 1029

第三节 弄引獭尾 1036

——引子、高潮与尾声 1036

第四节 鸾胶续弦——线性形态的联结与转换 1041

第五节 间三带四——网状式形态的联结与转换 1049

第六节 舒气杀势——节奏旋律的变化 1055

第四章 叙事技法论 1064

第一节 犯而不犯——故事类型的重复与变化 1065

第二节 逆法离法——起笔与入题 1071

第三节 叙法变换——单一叙述与双重叙述 1076

第四节 影灯漏月——叙事角度的调整 1082

第五节 实以虚行——间接叙事 1089

第六节 叙事养题——悬念与快感 1095

主要参考书目 1101

后记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