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节 目的任务 1
第二节 学科特点 1
第三节 关键问题 2
第四节 适用范围 2
第二章 测网布设 3
第一节 测网布设原则 3
第二节 测网类型 3
第三节 测网联接 4
第四节 测点选择和标志设立 5
第三章 重力仪的标定基线及仪器标定 7
第一节 重力仪的标定基线 7
第二节 相对重力仪的标定 7
第三节 LCR重力仪仪器参数的区域适定 9
第四节 绝对重力仪的标定 9
第四章 绝对重力测量 10
第一节 仪器的选择和人员组织 10
第二节 仪器安置与调整 10
第三节 测量要点 11
第四节 垂直梯度测量 11
第五节 测量中的各项改正与精度评定 12
第五章 相对重力测量 13
第一节 重力仪的维护与保管 13
第二节 重力仪的检验 13
第三节 汽车运输重力测量 14
第四节 飞机运输重力测量 17
第五节 火车运输重力测量 18
第六节 观测数据的野外计算 18
第六章 资料处理分析 19
第一节 相对重力测量资料的预处理 19
第二节 资料的平差计算 20
第三节 误差及干扰因素分析 21
第四节 异常识别及报告 21
第七章 资料管理 23
第一节 资料归档 23
第二节 资料报送 23
第三节 资料的检查验收 24
第四节 观测资料评比 26
第八章 岗位职责 27
第一节 技术管理部门的职责 27
第二节 外业测量小组各类人员的职责 28
第三节 资料处理验收人员的职责 29
附录1 测网布设的精度设计 31
附录2 地震重力点的标石规格及埋设要求 34
附录3 地震重力点点志记 37
附录4 地震重力点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38
附录5 重力仪标定基线 47
附录6 LCR重力仪一次项系数的标定 48
附录7 LCR重力仪周期误差参数的标定 50
附录8 静电反馈转换系数的标定及检查 53
附录9 D型仪器格值非线性的测定 56
附录10 垂直梯度测量 57
附录11 LCR重力仪漂移特性检验 60
附录12 外界磁场对重力仪观测结果影响的检验 62
附录13 仪器气压补偿装置性能的检验 64
附录14 环境温度变化对重力仪观测结果影响的检验 66
附录15 LCR重力仪水准器及读数线的检验与调整 68
附录16 CPI电子读出装置的检查与调整 71
附录17 仪器状态日常检查记录格式 73
附录18 重测与成果取舍 75
附录19 野外测量记录簿记录格式 77
附录20 野外测量计算机记录要求 78
附录21 仪器读数换算成重力值 79
附录22 地球潮汐理论值计算 81
附录23 野外重力测量段差计算 86
附录24 重力仪漂移率计算 88
附录25 重力网经典间接平差及算例 90
附录26 重力网拟稳平差及算例 93
附录27 重力网自由网平差及算例 95
附录28 各台仪器段差观测值及自差、互差统计表 97
附录29 平差后各点重力值及其变化 98
附录30 平差后各测段重力差及其变化 99
附录31 重力段差变化时序图 100
附录32 重力点值变化时序图 101
附录33 重力点值变化平面图 102
附录34 系统误差的检验 103
附录35 趋势性变化量的拟合及精度估算 108
附录36 人为因素高程变化重力效应的计算 112
附录37 采矿重力效应的计算 116
附录38 预报意见表 118
附录39 重力测量基本情况表 119
附录40 异常段段差及其变化登录表 120
附录41 异常点点值及其变化登录表 121
附录42 年度技术总结提纲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