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言 1
绪论 1
上编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16世纪初中叶—1949年)第一章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雏形 3
第一节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雏形产生的历史背景 6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雏形的产生与发展 13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雏形艰难发展的原因 19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26
第一节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 26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条件 31
第三节 中国官营资本企业的产生 38
一 洋务派创建军用工业企业 38
二 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46
第四节 中国民营资本企业的产生 56
第五节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初期的特点 61
第三章 20世纪上叶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64
第一节 民营资本企业的发展 64
一 清政府新经济政策的刺激 64
二 辛亥革命推动下的较快发展 69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迅速发展 76
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曲折发展 89
第二节 官营资本企业的发展 124
一 洋务派军用工业企业的发展 125
二 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发展 131
三 北洋军阀官营资本企业的发展 135
四 国民政府官营资本企业的发展 138
第一节 国统区企业的建设 148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境遇 148
一 沿海沿江企业的内迁 149
二 内迁工厂对后方工业发展的推动 151
第二节 “工业合作社”运动 153
第三节 短暂繁荣与急剧衰落 156
第四节 沦陷区企业的殖民遭遇 165
第五章 抗战胜利后企业的困境 171
第一节 大批企业衰落和局部企业短暂繁荣 171
第二节 国民政府官营资本垄断加强 176
第三节 通货膨胀和美货倾销的恶果 184
第四节 企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187
第一节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93
第六章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193
第二节 加速城市近代化的进程 196
第三节 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条件 204
第七章 中国民族企业家的成长及代表人物 206
第一节 中国民族企业家的来源 206
第二节 中国民族企业家艰难成长 209
一 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209
二 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 213
三 联合开展提倡国货运动 215
四 坚决御敌和内迁开发 217
五 幻梦扑灭后的觉醒 219
第三节 中国民族企业家代表人物 221
第一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 305
第八章 革命根据地新型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305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新型企业的产生 307
一 公营工厂的建立 308
二 创办合作社与扶助私营工业 314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企业的发展 318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企业的发展 325
中编 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1949—1978年)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的产生 336
第一节 没收官营资本创建国有企业 337
第二节 调整工商企业促进健康发展 343
第三节 实施“一五”计划完成“一化三改” 349
第四节 大规模创建社会主义企业 362
第五节 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模式 369
一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369
二 企业管理模式的确定 374
三 探索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途径 377
第十章 “大跃进”时期企业的曲折发展 388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388
一 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89
二 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 391
三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陷入误区 396
四 “大跃进”运动的历史教训 402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企业的发展 406
一 一批现代企业陆续建成 406
二 出现一些企业管理好经验 409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企业的发展 415
第一节 “八字方针”的确定与贯彻 415
一 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 417
二 调整工业结构精简企业职工 419
第二节 企业在调整中求得发展 422
一 企业在继续调整中充实提高 423
二 政治运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428
第三节 探索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430
一 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 431
二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作用 434
三 试办“托拉斯”的成果 440
四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449
第四节 调整时期的经验教训 457
第十二章 “文革”时期企业的艰难发展 464
第一节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64
第二节 “文革”对企业的严重破坏 470
第三节 企业在动乱中曲折前进 481
一 1972—1973年的企业整顿 481
二 1975年的企业全面整顿 485
三 “三线”建设与企业内迁 492
四 企业的艰难发展 508
第四节 “文革”动乱留下的沉痛教训 523
一 企业管理的混乱和僵化 524
二 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内在质量的降低 531
第十三章 企业的初步整顿与宏观决策失误的影响 539
第一节 企业的初步整顿及成效 539
第二节 宏观决策失误及影响 550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 563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563
第十四章 企业改革的兴起 563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功绩和意义 565
第二节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566
一 四川先迈企业扩权之步 567
二 全国进行企业改革试点 573
第三节 推行经济责任制 578
一 推行经济责任制的过程 578
二 经济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585
第四节 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 588
一 企业的工资制度改革 588
二 企业的劳动制度改革 599
三 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 609
第一节 试行利改税 615
一 利改税的试点 615
第十五章 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 615
二 第一步利改税的实施 618
三 第二步利改税的实施 621
四 税利分流改革及成效 623
第二节 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 629
一 国家政策上的引导 629
二 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及成果 631
第三节 推进承包经营责任制 639
一 承包制的推行 639
二 承包制的完善 646
三 承包制的作用与局限 649
第四节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651
一 企业的兼并 651
二 企业破产的试点 658
第一节 实行厂长负责制 661
一 企业领导体制的完善 661
第十六章 企业领导体制的变革 661
二 厂长负责制的推行 663
第二节 《企业法》的颁布 668
一 《企业法》的制定与颁布 668
二 《企业法》的基本内容 671
第三节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673
一 逐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673
二 《转机条例》的制定与实施 677
三 《转机条例》实施后的成效 684
第十七章 企业管理的强化 693
第一节 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企业整顿 693
一 国民经济的调整 694
二 企业的恢复性整顿 696
第二节 企业的全面整顿 700
一 企业全面整顿的主要内容 701
二 企业全面整顿的成效 703
第三节 开展企业升级工作 710
一 企业升级活动的提出 710
二 企业升级活动的开展及成效 712
第四节 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展 718
一 企业管理现代化试点 718
二 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 721
第五节 企业在治理整顿中的发展 731
一 治理整顿的提出 731
二 企业在治理整顿中的发展 737
第六节 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 745
一、“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提出及开展 745
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成效 751
第十八章 企业技术进步的轨迹 754
第一节 科技体制改革及成效 756
一 科技体制的改革 757
二 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效 760
第二节 80年代企业技术进步及成果 770
一 引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 770
二 开发新品提高经济效益 773
三 注重技改增强企业后劲 774
四 以质取胜提高竞争能力 776
第三节 90年代企业技术进步及成果 778
一 不断加大技改投资力度 788
二 努力扩大对外技术交流 794
三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796
四 迅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798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基本经验 799
一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799
二 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经验 823
第一节 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 830
一 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确定 830
第十九章 企业活力的增强 830
二 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成效 832
第二节 企业集团的形成及发展 846
一 企业集团的形成 846
二 企业集团的发展 852
第三节 贯彻“抓大放小”方针 873
一 “抓大放小”方针的提出 873
二 “抓大放小”方针的贯彻 875
第四节 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877
一 国有小企业股份制改造 879
二 股份合作制企业 881
三 放开搞活的多种形式 890
第五节 努力办好乡镇企业 901
一 乡镇企业的形成 901
二 乡镇企业的发展 904
三 乡镇企业的两大模式 913
四 快速发展的城镇集体企业 917
第六节 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 919
一 个体经济与私营企业 919
二 个体、私营企业的特点 921
第七节 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927
一 建立对外开放的“窗口” 927
二 经济特区形成外向型经济框架 930
三 沿海开放城市的企业发展 935
四 沿海经济开发区企业的发展 937
五 内陆地区的全面开放 940
六 外贸企业的迅速发展 943
第一节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961
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重大进展 961
第二十章 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 961
二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过程 966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74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历程 974
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 978
下编 中国社会主义企业在改革中前进(1979— 998
附:国务院确定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名单 999
三 企业改革走向制度创新 1001
第三节 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1006
一 进行股份制试点 1007
二 股份制试点的主要模式 1017
三 股份制试点的成效 1019
第四节 国家控股和利用外资 1024
一 组建国有控股公司 1024
二 扩大利用外资渠道 1027
第五节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1041
一 开展“转、抓、练、增”活动 1042
二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1047
三 探索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的途径 1053
第六节 注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1056
一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056
二 广大企业的积极行动 1057
第二十一章 全国先进企业、先进人物及优秀企业家 1075
第一节 全国先进企业 1075
第二节 先进人物及优秀企业家 1079
一 全国先进人物 1080
附:1950—200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名单 1088
二 1987—1996年全国优秀企业家名单 1177
结束语 1184
附录 1209
Ⅰ 有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选辑 1209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1209
二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 1218
三 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1225
四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1231
五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1236
六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254
七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草案) 1274
一 企业的要素与结构 1292
Ⅱ 有关企业的研究资料选编 1292
二 企业的性质与特征 1297
三 企业的功能与素质 1308
四 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1317
五 企业类型的划分 1322
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名单 1349
六 企业与国家的关系 1366
七 企业与经济区的关系 1372
八 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1376
九 企业与企业的关系 1387
十 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1396
十一 企业与法制的关系 1398
十二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1401
十三 企业与国际经济的关系 1404
一 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1412
Ⅲ 各类图表数据选辑 1412
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指数统计表 1414
三 全国轻重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1416
四 全国从业人员和职工人数统计表 1418
五 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及指数统计表 1420
六 全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1422
七 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1430
八 全国科学研究支出情况表 1431
九 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表 1433
十 全国利用外资概况表 1435
十一 全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情况表 1437
十二 全国建筑业企业单位数和人员数统计表 1439
十三 全国运输线路长度统计表 1440
十四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表 1442
后记 1444